“怎么辦?”老王看著兩扇緊閉的宮門沒了主意,這長生宮的殿門上既沒有門栓,也沒有把手。rg從外面看根沒有下手之處,似乎建好之后就沒打算讓人進去。
“這難道是一道假門?”老王晃著腦袋疑問道。
梓楊看了看門下面道:“不會,下面有門臼,明這扇門有門軸,應該是可以轉動的。”
“老王,推一下試試。”梓楊慫恿老王道。
“好嘞!你們往后退一點,我蹲個馬步!”
梓楊和蘇睿隨著老王后退幾步,老王把霸王蠑螈的頭殼舉在身前,深吸一口氣,猛地往前沖去。
“嘭”地一聲悶響,厚重的宮門竟被老王的一身蠻力撞開一條縫。
“呆子,讓你推開!誰讓你撞了!”梓楊埋怨了一句,從老王肩膀上探頭往里面看。
“你站著話不腰疼!這門幾百年沒開了,門軸早就爛死了,不給點加速度你能推開?”老王不滿地嘀咕,最煩這種不干活還在那指手畫腳,別人出力他還各種挑刺的人了。
“下次你自己來,別總是看老子不順眼!”老王惡狠狠地道。
“咦,把燈都關上!”梓楊突然急促地道。
蘇睿跟老王急忙把手電筒和礦燈都關掉,四周頓時陷入一片黑暗。
但是從宮門的縫隙中,卻隱隱地透出一絲昏黃的火光。
“臥槽,里面有人!”老王壓著嗓子低聲驚呼。
梓楊跟蘇睿面面相覷,真是邪門了,從外面鋪著的一地灰塵來看,這個宮殿明明是空置了數百年的樣子,里面怎么會還有燈光?
“喂,有人嗎?”老王顫抖著喊道。
眾人凝神屏息等了一會兒,里面毫無聲息,沒人回答他。
“把門弄開!”梓楊拍了拍老王的肩膀。
這條門縫只有兩指多寬,他們面前又架了一副盾甲,根看不清里面的事物。
“先好,到底是推還是撞?別等我弄完了你又來唧唧歪歪。”老王氣哼哼地道。
“隨便你怎么樣,弄開就行。”梓楊這時候也不想跟他計較細節問題了。
老王用甲殼頂住門扇,弓腰踏步,使出吃奶的力氣往前拱,誰知那扇沉重的木門卻紋絲不動。
梓楊跟蘇睿見狀,一人抓住甲殼的一邊,三個人合力之下,只聽下面的門軸發出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兩扇沉重的木門終于被推開了。三人埋著頭使出渾身的力氣往前推著,終于頂開一道一米多寬的口子。
“行了,可以進了!”
老王站起身來,把盾甲側了過來,梓楊迫不及待地一腳踏了進去。腳剛落到地面,四周的火光突然晃動了一下,幾乎就在同時,眾人耳邊聽到遠處傳來一陣細微的“嘭、嘭、嘭”之聲。
“心!”
老王大喝一聲,踏前一步舉起盾甲擋在梓楊身前。
只聽“啪、啪、啪、啪”一陣密集的聲音響過,老王身子一陣搖晃,手中的盾甲在重力的打擊下出現了幾道裂縫。幾乎在同時,眾人覺得身邊穿過一陣勁風,幾支長箭“奪、奪、奪”地釘在身后的木門上,箭尾還在微微顫抖,可見力道之勁!
老王心翼翼地把甲殼側了過來,只見上面密密麻麻插了十來支長箭,有一支利箭甚至射穿了甲殼,露出一段鋒利的箭簇。
驚魂未定的梓楊摸了下一腦門的冷汗,心里暗道:好險!
剛才那一陣細微的嘭嘭聲應該是機簧發動的聲音,利箭破空引起了火光的晃動,如果不是老王反應快用甲殼擋在他身前的話,自己已經被射成了一只刺猬。
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箭矢機關,三人躲在甲殼后面一動也不敢動,蘇睿用手電照了下射穿甲殼的那支箭簇,只見這是一顆幾公分長的三棱箭頭,經過了近千年的歲月洗禮,竟然沒有銹蝕,看上去仍舊鋒利異常。
老王湊過去用鼻子聞了聞,皺了皺眉頭道:“有油味兒!”
老王一只手撐住甲殼,另一只手伸過去打算摸一下箭頭,梓楊拉住他的手,“不定有毒!”
老王把手縮了回來,咽了口唾沫道:“喂,你們還有沒有機關了?這種暗器應該是一次性的吧?射完了應該就沒了吧?”
這個時候誰也不敢肯定的話,三人戰戰兢兢地從甲殼后面探出頭來,在手電筒的強光照射下,終于看清這座長生宮的完整面貌。
長生宮里面也非常空曠,四周角落里各立著一尊兩米高的燈柱,上面各擎著一只三足圓鼎,在一條鼎足上延伸出一條龍形握柄,呈引頸欲騰之狀。火光正是從圓鼎里面發出來的。
“臥槽,這里面裝的是什么燈油啊?能燒幾百年不滅?”老王詫異地喊道。
蘇睿和梓楊都沒有回答,他們的目光被長生殿正中的事物給吸引了。
在長生殿正中央有一塊巨大的方臺,上面參差不齊地堆放著幾個黑乎乎的事物。
在手電筒燈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出這幾樣容器一般的事物都有一米多高,底下有的是三足、有的是四足,有的是圓腹,有的是方身,上方邊緣處都有兩只立耳。
容器看起來年代久遠,通體呈青黑色,上面似乎還雕飾著奇形怪狀的花紋。
“這、這難道是青銅鼎?”梓楊驚呼道。
蘇睿點點頭:“沒錯,就是青銅鼎!”
梓楊數了數,臺子上一共放了九只模樣各異的青銅鼎。
看到偌大的宮里除了四個燈柱還有九只青銅鼎之外別無他物,老王有些失望。這些東西看樣子都笨重的很,光一件家伙起碼也有上千斤,根沒辦法搬出去,看來這次又要空手而歸了。
“走,我們過去看看!”蘇睿道。
一想到青銅鼎里面有可能盛了寶物,老王眼睛又是一亮,示意梓楊和蘇睿走在自己身后,雙手舉起插滿長箭的甲盾擋在身前,三人一步一步地向前。
雖然從門口到九鼎的位置只有十來米的距離,三人卻走了好一陣,凝神屏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翼翼地走一步停一下,唯恐從某個黑暗的角落里又射出一陣箭雨。
好在這一路上沒有再發生什么意外,眾人順利地走到臺子邊上,看起來長生宮里只有門口那一道機關。
三人還是不敢大意,到了放置九鼎的臺階邊沒有著急上去,而是先仔細觀察放置九鼎的平臺。
這是一個長寬各有十米,高二十公分的平臺,看樣子也是實木拼成,四四方方,上面的九只青銅鼎按照九宮格的方位擺放。
“咦,銅鼎下面還有字。”梓楊用燈光照著一只三足圓腹青銅鼎的底下,木臺上面用篆刻了兩個拳頭大的字。仔細辨認了半天之后,梓楊喃喃道:“好像是篆體的‘荊州’。”
“看看其他幾個鼎下面刻得什么。”蘇睿道,三人沿著方臺緩緩移動,在旁邊一個四足方身的青銅鼎下面,刻著篆體的“揚州”兩字。
沿著這尊青銅鼎轉過去,其它兩尊分別是“徐州”、“青州”。方臺每一面上都有三只鼎,下面都是刻著同樣大的兩個篆字。轉到刻著“兗州”的青銅鼎時,他們已經到了殿門的對面,可以看到背后的木墻上排列著一些細的孔洞,應該就是剛才利箭射出的地方。
“心點,不定還有些弓箭沒有觸發。”梓楊提醒道。
老王連忙把甲殼豎在背后。
梓楊看了看這些細孔,又看了看殿門的方向,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匠心獨具。所有的利箭都是從九鼎之間的縫隙穿過,直接射向殿門,沒有一支利箭碰到方臺上的青銅鼎。
蘇睿仔細觀察著兗州鼎上的花紋道,“這些青銅鼎上鑄的是饕餮紋和龍紋,鼎身上還有甲骨文,再結合下面刻得文字……這難道就是傳中的鎮國神器——禹王九鼎?”
“啥、啥玩意兒?雨王?魚王?”老王又聽懵了。
蘇睿跟他解釋道:“禹王九鼎是夏朝初年大禹所制的華夏至尊神器,在古代是中國的代名詞,象征天命所歸、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
當年夏王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下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了九只青銅鼎。然后又征集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的畫像,鑄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寓意九州。擁有九鼎就象征一統天下。
九鼎作為夏、商、周的鎮國之寶,相傳了兩千多年之后卻突然遺失。有一種法是九鼎已經沉沒在泗水之中。不過史記上卻記載,九鼎是在周朝滅亡后被秦穆公得到,藏在了都城咸陽。
國外有一些學者認為,九鼎最后應該是落在了秦始皇手中,極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沒想到竟然會在這里看到九鼎。”
聽完蘇睿的介紹之后,梓楊和老王都瞠目結舌,如果真如她所,那這九個青銅鼎就不是值錢不值錢的問題了。
“有沒有可能這是仿制品什么的啊?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比較擅長仿制。”梓楊這番話的時候卻沒有一點自豪之情。他只是覺得這種古代至寶就這么毫無征兆地出現在自己眼前,實在有些太不可思議了。
蘇睿點點頭道:“這個幾率比較,在古代歷史上,雖然武則天和宋徽宗也都曾鑄過九鼎,不過從象征意義和歷史價值上來,它們都遠遠不如禹王九鼎。”
三個人順著方向繼續轉下去,從正面的“荊州”、“揚州”,依次下去分別是“徐州”、“青州”、“兗州”、“冀州”、“雍州”、“梁州”。
方臺四角的鼎都是四足方身,其它對角的四尊和中間的一尊則是三足圓腹。
“我猜的沒錯的話,中間這尊最大的青銅鼎應該就是‘豫州’了。”蘇睿一步跨上木臺。梓楊和老王急忙也跟了上去。
果然,在最中央這尊大鼎下面,刻著篆書的豫州兩字。在大鼎的四周,還分別刻了一行篆字。梓楊低頭仔細辨認,嘴里喃喃地念道:
“天圓地方,陰陽順當,正斜有位,九州泰康。”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種種跡象表明,這就是禹王九鼎!
老王把甲殼盾牌放在一邊,探身往豫州鼎中看去——里面竟然空空如也!
“咦?這是什么東西?”老王用手在鼎身里摸了一把,眾人看他手掌上有一灘黑色、黏稠的液體。
“是不是什么長生不老之類的神奇膏藥啊?”老王伸舌頭欲舔,看到梓楊震驚的眼神訕訕地又把舌頭縮了回去。
突然,從上方掉落下一塊黑色的物體,“啪”地一下,不偏不倚地砸在老王頭上。黑色黏稠的液體順著他的臉不斷往下滴落。
“什么東西!?”老王大吼一聲,眾人舉起燈光一起抬頭往上看去。
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讓人難以置信的景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