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交替,血流漂杵。
僵局被一個超乎意料的曹玄打破,楚風流的圍城打援隨即遭遇慘敗,盟軍與蘇軍首度合作,半夜而已,便于兩大戰場殲敵上千。
對于任何一個有良心、有夢想的蘇軍來,這一仗都打得“從未如此過癮”,這也許是盟軍一次勝,卻是蘇軍的重返榮耀、一大勝。
而對楚風流而言,這場孤注一擲一旦失敗,對林阡上屋抽梯計的顛覆就不再有,從此她和麾下金軍只能依靠堅壁據守的拖延策略,負隅頑抗,哀兵必勝……
可惜林阡不會給他們加深窮兇極惡的可能性——軒轅九燁等人尚未脫困之際,林阡已將薛無情的尸首送還楚風流,此舉一則表示尊重,薛無情,楚風流,軒轅九燁,司馬隆,這些對手都很強大,都值得盟軍尊敬,二則,盟軍戰勝的同時表現仁義,自然也杜絕了金軍進一步的化悲憤為戰力。
楚風流難得一次敗得這般慘烈,從戰場和軍心都被林阡完克,人前她還能強撐著鞏固防守、并對麾下出一句“厚葬薛大人。”卻是一回帥帳就箭傷發作倒地不起。
林阡卻真是發自肺腑地佩服也看重楚風流,這個女人,身負重傷都能讓林阡計成后還消耗良多,“不讓須眉,不愧楚將軍。”
然而在這一戰里,她還是敗給了林阡的明察秋毫。
林阡終究沒有辜負曹玄的信任,關鍵時刻看出了戰報里曹玄故意的自我削弱,并且迅速地給予了配合和陪襯,或許這同樣是來自于對部下的駕馭,雖然曹玄當初叛離今日才重新歸順于他。
豈止這一戰楚風流敗給了林阡,蘇軍歸屬問題才是她最慘痛之處。若非她被蘇慕梓坑害錯誤地為淵驅魚,蘇軍縱使有曹玄深謀遠慮也只是一盤散沙而已!
當她楚風流露出猙獰的真面目對蘇慕梓進行公然剿殺,郭子建、袁若、林美材、辜聽弦等人,則分別不計前嫌、生死不顧、毫不猶豫、不遺余力地出手相救,挽回并且伸手接納了那支風雨飄搖、支離破碎的蘇軍,對比如此鮮明。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蘇氏兵馬,如何不對盟軍和林阡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心悅誠服!九死一生逃出生天獲得新生,終于身心一起見到了他們的新主,那新主,同樣是曹玄帶領他們找到的,林阡。
迫不及待、爭先恐后、喜極而泣、淚流滿面……蘇軍在那一刻由衷表現出的一切,令金軍聽到的最初足以驚愕、恐慌!
蘇軍,祁連山,曾經都是能幫金軍對林阡后院起火的勢力。如今百川入海盡歸林阡所有,隴右的金宋兵力何止此消彼長這么簡單!這一戰的結局如此顛覆,后果如此意外,危害如此巨大……
“日后隴右,恐難復也。”蘇醒后,楚風流悔恨之余握緊了拳。
當初,楚風流和林阡一樣,將蘇軍一分為三看待:抗金派、降金派、中立派。這三派的人數并不盡相同。會主動投靠林阡的抗金派十根手指頭都數得過來,甚至可以歸進中立派合計。人數方能和降金派抗衡,所以楚風流又稱蘇軍其實只有兩大派,“降金或四分五裂”。
林阡也過,蘇慕梓傾覆后,必然是“大批降金,大批歸隱。只有一批兵將可能主動歸我。”由于存在著蘇降雪等障礙,加上舊主蘇慕梓會依附金人,這一批的抗金派難免不受中立派的影響產生消極和隱遁之意,雖然歸順林阡卻不賣力,最終歸隱在林阡軍中……
是以一旦蘇慕梓勢力傾覆。最大的獲利者是楚風流。
后來的諶訊之死,也令她笑嘆,天助我也。為何?因為諶訊之死給那些中立派甚至抗金派們指了除了歸隱山林、歸順林阡之外的第三條路——如果發現信仰只是一場欺騙,那汝等大可自盡以殉道。如此,林阡收益則更少。
此外楚風流也清楚,盡管出了諶訊這號人物,林阡還是會想盡辦法爭取多多益善的抗金派,但那不會比楚風流收服降金派見效快,楚風流能抓住和利用這種“時間差”兼并“人數差”一起來打敗林阡。
楚風流在蘇軍問題上幾乎一直是同林阡下的明棋,結果沒想到竟然在最后一刻崩盤——計劃之外的楚風流和蘇慕梓兵戎相見,竟然幫林阡大大縮短了這一收服抗金派的時間,另一方面,還給他親手送過去了一部分楚風流始料未及的中立派……
亡羊補牢,楚風流原想在最后一刻通過圍城打援完成對蘇軍和盟軍最后的離間;
卻真的沒想到非但袁若舍生忘死,郭子建也一樣傾力相救,作為與蘇軍仇怨最多的白碌盟軍,那種明知危險,明知是死,卻還不計前仇,戮力同心的行為,當真感染了沉睡多年的蘇軍,激得他們也一腔熱血、一片赤誠……
“林阡,你原是厚積薄發……”也是到那一刻楚風流才意識到,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因為給林阡送去的那部分中立派,只是楚風流的始料未及,不是林阡的……
她是怎樣的失算啊,原來林阡不止抗金派要爭取,連中立派林阡也想要!并且林阡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為了克服那些比登天還難的困難,選擇在金宋之戰如火如荼的同時,一個人悄然地艱苦地開辟起另一疆土,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地搬開了一塊又一塊的絆腳石,楚風流和軒轅九燁等人,沒發現,更沒攔他,被他先行了那么多步……
是的,失算之一,林阡連中立派也想要,林阡在這一上,有著完超出楚風流的胃口——
為何中立?這些人之所以動搖不定,不就是想看看,誰更符合他們的原則和良心嗎?退隱和自盡都是逃避而已,他們當然最有可能選擇逃避,但如果林阡主動摒棄前仇、向他們伸出需要他們投靠的手。過程中不惜排除萬難、甚至可能要放下身段……那么,為什么就不能由抗金派去影響中立派?
“這事太棘手,林阡根做不到。”楚風流為什么想不到,林阡不但會接納主動來降的那一批蘇軍,更還要定了寧肯歸隱的那一大批?因為她的潛意識在她想到的剎那告訴她,盟軍和蘇軍積怨已深。要沖破金軍、蘇軍和盟軍人心的三重阻礙,太難,林阡不可能做得到。
“三方阻力都有,那么,便先從己方入手。”林阡不覺得這個難題比扶起辜聽弦更棘手。要中立派歸順,既然必須盟軍主動,那和中立派的積怨,當然從盟軍開始消融。
所以楚風流失算之二,林阡超前地看見了這一切。因此很早就在為了決心而行動。
楚風流不知道,林阡的想法是,見影晚,立竿可以早。見效慢,行動可以快。
“若蘇慕梓傾覆,先敞開大門讓蘇軍投奔,再慢慢讓他們融入。”蘇軍與金軍地道合作疑案發生后,林阡就對郭子建。那時林阡就在麾下中著手消解對蘇軍的仇視、誤解、偏見、怨念。讓麾下給予蘇軍通融、投奔的機會。
話雖如此,林阡也承認。收服抗金派來見效會比楚風流慢,想收服中立派就更慢;要蘇軍和盟軍完放下前仇,和鋪滿隴右一樣還需要耐心。要耐心?那就等。反正他也比楚風流行動得早,等得起。
于是,在耿直死后、蘇軍盟軍矛盾激化的日日夜夜,林阡和郭子建在盟軍軍營四處奔走。似乎在做著一件與當時戰事毫不相干的事,卻是在今日才看出后勁多足。林阡的耐心終于沒有辜負了他,成效雖然慢可是成就然:林阡最大程度地化解了白碌盟軍對蘇軍的仇怨,為蘇軍的歸順砍去了自己麾下可能會引發的枝節,從而為今日郭子建袁若生死拋地營救蘇軍、蘇軍義無反顧地投奔盟軍鋪了一條平坦大路!
看似被楚風流牽著鼻子走。只能在那段時間做那些看似沒意義的事,其實,凡夫求果,圣賢修因,所以林阡會有最后的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所以只有林阡才能毫不突兀地承接了這些意料之外的收獲。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由于盟軍先行釋懷、主動伸手,蘇軍將近半數的中立派都自行演變為抗金派。這些拜楚風流所賜此刻燎原之勢,而事實上即使沒有楚風流推動,原也大勢所趨、必然會慢慢地滾雪壯大。
大勢——楚風流要逼迫林阡順勢而行,林阡卻把勢都慢慢順成了自己的。
雖然慢,可是穩。
換句話,林阡其實也預料到了楚風流能幫他縮短收服抗金派和中立派的時間,因為,楚風流和蘇慕梓的關系建立得快,但是不穩,他們的撕破臉是偶然也是必然,楚風流從蘇慕梓得到過太多的甜頭,必然也會因為蘇慕梓吃到苦頭。
退一萬步,即使沒她幫忙縮短,也會比她以為得快,和她沒有多少時間差,她也沒有人數優勢。
如果林阡對隴右之戰能翻盤還并非十拿九穩,對蘇軍最終的命途卻早就成竹在胸。
曾經林阡是定西諸多勢力中最感艱難的一個,因為地盤好打,人心最難攻占。
試想林阡要鎮壓區區一個蘇慕梓還不容易?關鍵是林阡要的是人心,是絕對互信,要得難,當然打得難。
最后,關于蘇軍的歸屬自然是林阡贏,畢竟他在那片名叫人心的疆土犯難過那么久,付出過那么多!
楚風流雖然也犯難過,可付出得少了,得到的收獲自然也少,雖然她最終也得到了她想要的降金派,但人數和見效時間都事與愿違。
而沾沾自喜以為讓別人犯難覺得別人都費力不討好的人,只會心安理得地坐等著被別人吞并。比如,蘇慕梓。
當曹玄率領的蘇軍人馬與盟軍主力會師,大半當場就對林阡熱淚盈眶道出“主公”、紛紛單膝跪拜表示臣服,于此臘月初十的清晨,林阡終于得以當面接受蘇軍歸順,無疑此情此境標志著蘇慕梓的大勢已去、以及蘇降雪統治官軍時代的徹底結束。
同日,祁連山也在孫寄嘯的表率下。陸續為了洪瀚抒重新提起刀槍。
元氣大傷的金軍,折損、耗竭、被俘者眾,經此大敗已不可能再與盟軍匹敵,何況此后盟軍、蘇軍、祁連山三軍合一,隴右金軍根不可能守住。
即使楚風流等人眾志成城、堅持到底,也只不過撐到臘月十七。這數日拖延。金軍斗志可嘉,可惜阻擋不了盟軍鋒芒,林阡雖不能尖銳地、卻足以豐厚地克復榆中、鋪滿隴右。
甚至,隴陜。
饒是堅強如楚風流等人,絕境下堅守定西長達數月,屢戰屢敗,不時翻盤,也最終逃不開棄城退往會寧的結局,過程中還被盟軍追擊數十次朝不保夕。直到與司馬隆會合才茍延殘喘,戰火,卻注定蔓延進了陜西境內。金軍的堅韌不拔雖然間隙還在隴右扳回了幾城,但隴右整體的金比宋弱竟既成定局。
開禧元年端午前后林阡在隴右的后院起火,到這臘月的中下旬終于告一段落,并且林阡的兵力和戰力都比當初更雄厚。當初動輒生亂的大患,如今皆成鐵桿的戰友。
不得不提的是,金方未曾軍覆沒、九死化險為夷、另還扳回幾城。除了楚風流和軒轅九燁的垂死掙扎、回光返照之外,另有黃鶴去通過蒲察秉鉉建議司馬隆采納的。趁著祁連山和蘇軍新近歸順、尚未完穩定,刻意于其中引發不安、金軍正好可以伺機而動。
“祁連山中,剛好就有一條伏線,加以利用,則王妃便可脫困。”黃鶴去如是。
決戰當日藍揚被麾下誣陷謀叛,隨后便證實那叛徒是金方授意。然而祁連山當時一心要救洪瀚抒,加上大敵當前戰事為重,藍揚便只處置了那叛徒一人,叛變余黨,原想等洪瀚抒回來再行定奪。不想發生瀚抒戰死的意外,諸事繁瑣,略一耽擱,那叛徒的一眾親信逃命要緊,于是竟膽大包天,勾結那叛徒在金朝為官的兄長,對著祁連山屯糧放了把火,打開城寨,里應外合。
雖然人數不多,卻也混亂一時。忽生事變,軍心動蕩,藍揚所在石峽灣西,當即成為楚風流和軒轅九燁的突破口,眼看金軍奔襲,趁亂大開殺戒,祁連山陣腳大亂、城寨失守、主帥命危。危難時刻,是辜聽弦及時馳赴、一騎當先、銳不可當。
“是那位戰無不勝的神威天將軍!”金軍喧嘩,色厲內荏,這神威將軍的名號,從前還是野的,威震隴右數十載,百戰不殆。辜聽弦卻在臘月初九的白天和黑夜、分別在會寧和白碌打出兩場反敗為勝,豈能不輕易把這名號搶過來。呵,還比野多了個“天”字呢。
辜聽弦臨時調動帶兵不多,金軍終于借此處打開缺口逃往會寧,卻是慌不擇路,丟盔棄甲,難得計成一次卻跟打了敗仗一樣。
明滅的火光下,藍揚看清楚辜聽弦那張俊秀卻也堅毅的臉龐,和他手上那雙锃亮而且鋒銳的戰刀,心中撼動。
“主公要辜聽弦項上人頭,我等亦決計不會放過他,他挑起釁端害我軍無端在隴山折損近千人。”當日藍揚為報洪瀚抒之仇,向寒澤葉討要的正是眼前少年的人頭。
當日林阡這樣保證:“祁連山傷亡近千,盟軍損失亦然。他欠盟軍的,需他日后戴罪立功才能還清;欠祁連山的,也可如此補償,未必要斷他命。”
若當日咄咄逼人、不肯寬恕,也許今時今日,祁連山不少精銳都會覆滅于此。
林阡和洪瀚抒的諾言總算由辜聽弦實現了第一步,“我若勝你,你便需放棄索命,將辜聽弦從輕發落;他日祁連山如有危難,林阡必與他一同鼎力相助,抵作補償。”
藍揚嘆這因果循環,被辜聽弦救起的時候看著他清亮的雙眸,藍揚相信,這是開始,不是結束。
不慎被叛軍燒了屯糧的洪瀚抒副將,在藍揚、聽弦合力趕退金軍之后,當即為失職之罪向藍揚請罪,端的是鐵骨錚錚:“末將防備不足,害大軍涉險,放跑了金人,燒毀了存糧。罪大惡極,聽候將軍發落!”
藍揚將他扶起,撣去灰土,微笑搖頭:“將軍言重。此番戰斗,不遺余力,早已戴罪立功。”正色與他,“主公不幸罹難,大家心痛之余,難免失了昔日水準。但盼大家莫忘了主公的夙愿,盡快地恢復狀態,繼續奮斗,為了主公,殺盡金人。”
“是!”那副將雙目通紅,想起洪瀚抒而攥緊了拳:“為了主公,殺盡金人!”
“為了主公,殺盡金人!”想起洪瀚抒,不該只有悲慟,“我祁連山,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將叛軍擒殺示眾之后,祁連山人異口同聲提刀攜槍吶喊,站在旌旗還在燃燒的廢墟里,沸騰的熱血于胸中激蕩。
除卻祁連山叛軍事件的插曲之外,黃鶴去所主導的分裂多少也朝向了蘇軍去。蘇軍誠心歸順的抗金派和中立派倒沒什么大礙,奈何當日一起到石峽灣來的中立派,并不是人人都對林阡開口“主公”的——那些人,有的只是想對林阡求,放蘇慕梓一條生路,然后放下屠刀退隱山林去,有的,如赫品章,當日還昏迷不醒著。
黃鶴去顯然是對準了這一半去的,當林阡貪心不足要他們,于是他們就在林阡的轄境內,且看是他們被一大半的人帶動呢,還是他們帶偏了那一大半人?“這一半人雖然少,別忘了,其中有個蘇慕梓,還有個赫品章。足矣。”
畢竟是舊主,畢竟是最猛的一將,前者關系到蘇軍的人心,后者則是林阡貪心的由來——赫品章,林阡要這個堪稱名將的人物。
然而,甚至無需黃鶴去去散布謠言盟軍不會容忍蘇慕梓和赫品章,蘇慕梓確實表現出了他死也不投降的氣節,存心刁難林阡和蘇氏老臣,這使得林阡在戰事尚未落幕的時刻只能權宜將他關押,而另一方面,傳言郭子建等人可以容得下大半蘇軍但萬萬容不下罪魁禍首赫品章,聲稱,大半不殺,但要懲罰首惡……
事實上,有個短暫的細節好在只有辜聽弦一個人捕捉到:耿直的副將俞瑞杰,由于父兄盡遭赫品章毒手、加之目睹耿直力竭犧牲,因此在見到赫品章的最初竟忍不住要拔刀殺他,好在被郭子建及時按住……
然而,郭子建這次雖按住了,不代表下次還能按住,聽弦看得出,郭子建拼死救下一眾蘇軍之后、親自為他們的傷病員敷藥、帶領他們前往石峽灣見林阡的整個過程里,雖然強忍,雖然克制,雖然牢記林阡的囑托,卻在見到昏迷不醒的赫品章時,眉間也有過稍縱即逝的狠戾和愁郁。
不過蘇軍有負黃鶴去希望的是,中立派雖然未曾部都頭歸順,倒也不太可能影響抗金派和已歸順的中立派,因為事實勝于雄辯,蘇軍都見到了林阡寧可重傷不愈也將邪后調往白碌戰區、而郭子建辜聽弦等人對袁若和赫品章無論如何從危難到安都是一視同仁——即便有狠戾,有愁郁,人之常情,時間可以磨滅這些。
卻是誰都清楚,無論林阡也好,郭子建也好,或是沒有歸順的中立派也好,然都在期盼著一個人的態度,尤其對于林阡而言,蘇慕梓那種宵再如何表現都無所謂,他更看重的是這個名叫赫品章的將才,一直在等他從昏迷中清醒,隔三差五都要去探望他。
聽弦的經驗告訴自己,這個人現在卻不是醒不過來,而是只能睡著。(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