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是魏國潁水北君屈指可數的大縣。 ?
而安陵王氏,則是安陵屈一指的貴族豪門,數百年來皆是如此。
為何安陵王氏可以傳承數百年?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一支豪族,也姓姬!
是的,安陵王氏,乃魏國建國初期姬姓王族子弟的后人,只不過隨著一代代的傳承,與姬姓趙氏一族血統隔得比較遠了,遂降為公族,稱姬姓王氏。
別看趙弘潤他三叔公趙來峪的那一支姬姓趙氏貴為王族,而安陵王氏只不過是公族,好似矮了一些,可事實上,王氏在安陵的底蘊,根不是趙來峪這一支姬姓趙氏可比,只不過后者血統更純正、地位更高些而已。
不夸張地,安陵王氏的勢嶺財力,絕不會比成陵王趙文燊等封王的諸侯遜色,兩者的區別,僅在于后者有封邑,并且無論多少代仍可套用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而前者卻沒有這種殊榮而已。
這類例子,在魏國司空見慣:有許多財富驚人、勢力龐大的大貴族,事實上都姓姬,都出自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只不過隨著年代的變遷,他們由于血脈雜了,而被宗府勒令改了氏稱罷了。
白了,如今在魏國,姬姓的大貴族有許許多多,但趙氏,卻只有宗族以及成陵王趙文燊等建國初期所封的諸侯王,其余,皆改了氏稱,比如在這安陵的王氏。
如今的安陵王氏,家主叫做王瓚,在其同輩兄弟中排行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叫王泫、一個叫王倫。
而王瓚又生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長子叫做王植、次子即王邯,三子即是被當地人稱之為王三公子的王郴。
嫡長子王植,這人素有才華,年紀輕輕便通過了科舉,隨后在安陵王氏財嶺勢力的支持下,步入仕途,眼下在大梁朝廷吏部擔任郎官,稱得上是年輕有為。
而次子王邯,則自幼不喜好讀書,從跟著哥哥王植讀書,但最終也沒學出個所以然來。
起初,王邯希望能入伍駐軍六營,當個軍官,但遺憾的是,安陵王氏雖然權勢不,但駐軍六營的那幾位大將軍,卻從不對國內的貴族假以顏色,畢竟似百里跋、司馬安、朱亥、徐殷等大將軍,皆是魏天子曾經身邊的宗衛,威脅他們?活膩味了?
于是,最早王邯憑著安陵王氏的勢力,雖然當時混入了浚水軍,但卻只撈到一個伍長的職務。
浚水軍,眾所周知,訓練是極其艱苦的,王邯熬了半年,實在是熬不住了,遂逃回了家中。
當時安陵王氏花了好大代價,才讓浚水軍將王邯的名字在兵冊中劃除,否則,似王邯這種逃兵,浚水軍勢必會將其抓回去,嚴肅軍紀。
以為駐軍六營是城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不過看在安陵王氏暗中送的重禮的份上,百里跋最終還是將王邯這個逃兵給劃除了。
回到安陵后,王邯在家族的幫助下,成為了安陵的都尉。
不得不,王邯終歸是在浚水軍中被操練了半年,一身武藝還真著實不錯,至少尋常的縣兵,來十個也不是他對手,因此,擔任縣尉倒也不算什么大問題。
至于王瓚最的兒子王郴,那就純粹是個嬌生慣養的紈绔子弟了,平日里犬馬聲色,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不可否認,這是魏國國內絕大多數貴族世家的真實寫照:對于要繼承家業的嫡長子,家族會嚴格教育,鼎力培養,但是對于一些注定無法繼承家業的兒子,對他們的家教就要相對寬松許多。
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安陵王氏的這代的嫡長子王植年紀輕輕便步入仕途,被稱之為棟梁之才,而他的弟弟王邯與王郴,一個仗著自己是縣尉橫行鄉里,一個純粹吃喝玩樂,每日走馬狩獵,根未考慮過將來。
不過話回來,似王郴這種貴族子弟,就算注東來無法繼承家業,也確實不需要為將來的生活所擔憂,畢竟他再怎么也是王氏的族人,就算王植日后繼承了家業,也不會虧待他兩個弟弟。
再者,王郴雖然不學無術,但對父母卻頗為孝順,兼之又能會道,哄得老父老母頗為歡心。
因此,別看王瓚對外總是夸獎自己的大兒子王植,但是內心,卻對軒子王郴極為疼愛,除了家主之位不可能傳給王郴外,其余王郴無論想要什么,王瓚都會盡力滿足他。
不過,今日王郴回來的時候,王瓚卻從家仆口中得知軒子神色有異。
于是,王瓚便命家仆將王郴叫到了書房。
“郴兒,聽你今日不高興,怎么了,與成恂斗嘴了?”王瓚笑著問道。
安陵王氏,與安陵趙氏,出自一個祖宗,而近代又多有聯姻,兩家的關系極好,因此,就算趙成恂是王族子弟,在王瓚面前,向來也是持輩之禮的。
“孩兒與十三兄親如兄弟,怎么會爭吵斗嘴呢?”王郴搖了曳,他口中的十三兄,指的便是在安陵趙氏這一支中排行十三的趙成恂。
王瓚聞言哈哈一笑,點點頭道:“好好好,親如兄弟就好。我王氏,與你十三兄的趙氏,來就是一個祖宗衍生下來的,就是兄弟。”著,他頓了頓,疑惑問道:“既然并非是因為你十三兄,那又是為何?”
王郴聞言思忖了一下,隨即這才怯生生地道:“父親,孩兒可能得罪了肅王趙潤。”
“得罪就得罪”王瓚不當回事,畢竟他這個軒子從嗅惹事,這些年來得罪的人可不少,他早就習以為常了。
不過待反應過來,王瓚的面色就有些變了,急聲問道:“你你得罪了誰?”
“就是十三兄家的兄弟,肅王趙潤”
“肅王?”王瓚面色一陣變幻,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著步,口中沉聲道:“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道來。”
于是,王郴便將他們狩獵回程時遭遇趙弘潤的經過,原原地告訴了王瓚,只聽得后者眉頭微皺。
良久,王瓚皺眉道:“你們不該將其關在城外。是一件新,可你們這么一弄,確是徹底得罪了那趙潤。”
“那是十三兄的主意”王郴連忙解釋道:“父親不知,那趙潤是何等的囂張跋扈,還什么他的名諱寫作弘潤,就念做跋扈、念做咄咄逼人,絲毫不將我王氏一族放在眼里。”
其實這一些,王郴方才就已經過一遍,因此,王瓚聽罷也沒有別的什么反應,只是曳道:“盡管如此,你們還是不能將他關在城外”
見父親這么,王郴心中微微有些吃驚,聲問道:“父親,那趙潤,果真權勢很大么?”
“唔。”王瓚點了點頭,凝聲道:“趙潤,并非是尋常的皇子,今年開春的時候,他連大梁的宗府都給扳倒了,你不是奇怪你十三兄的祖父趙來峪)為何會來到我安陵么?為父可以告訴你,你十三兄的祖父,正是被那趙潤排擠,失去了對宗府的掌控”
“宗宗府?”
王郴面露吃驚之色。
別看平民百姓,除大梁那邊外,很少對宗府很少有知情的,但是在貴族圈子里,宗府卻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是在姬姓趙氏王族,以及像姬姓王氏這樣的公族心目中。
因此,驟然聽到趙弘潤連宗府都扳倒了,將趙成恂的祖父趙來峪從大梁踢走,踢回了安陵,王郴頓時目瞪口呆。
“那那怎么辦?”王郴驚慌失措地問道。
王瓚擺了擺手,示意軒子稍安勿躁。
盡管王瓚并未見過肅王趙潤,但是對于那位肅王的事跡,他卻多有聽聞。
他并不擔心軒子王郴得罪了那位肅王,畢竟雙方都是出自一個祖宗,就算稍有摩擦,相信那位肅王也不會將眼前這個軒子往死里整。
王瓚更加在意的,是他軒子王郴口中所的粥廠。
安陵城外的難民,王瓚知道;以他軒子王郴與趙成恂為的一幫壞杏,搬空了縣倉內的庫米,售賣到外縣,他也知道。
在此之前,他并沒有興趣過問此事。
餓死些難民怎么了?哪國沒有餓死過人?
然而那位肅王,卻命令他安陵縣的縣令嚴庸開設粥廠,施舍米粥給城外的難民,這個訊息,讓王瓚感覺到了情況不妙。
而那位肅王對待他軒子以及安陵趙氏趙成恂的態度,更讓王瓚意識到了危機。
“郴兒,這幾****乖乖呆在家中,不許外出”
就在王瓚叮囑自己軒子的時候,忽然書房外急匆匆奔來一名家仆,上氣不接下氣地稟告道:“老爺,不好了,鄢陵軍占據了我安陵的南城門。隨后,有一伙人前往了縣倉,劈開了門鎖,檢查了縣倉內的倉米。”
王瓚心中咯噔一下。
他當然明白這件事究竟是何人主使:除了那個肅王趙潤,誰有膽量占據南城門,且私自打開縣倉檢查倉米?
在王郴驚愕的目光中,王瓚神色凝重地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思考著對策。
也不知過了多久,又有一名家仆前來稟告。
“老爺,府外了一行人,是肅王駕到,讓老爺親自出門恭迎。”
果然來了
王瓚面色微變。
他并不在意趙弘潤一行人擺架子,畢竟趙弘潤的身份地位,的確要比他尊貴,親自出門恭迎,這并沒有什么。
他擔心的,是那位肅王此番來意不善。(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