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23US.更新最快
雖自萬十四年起,這冬至的大朝幾乎廢止,但是尚寶司和錦衣衛(wèi)卻從不敢怠慢,每次都做好了大朝的準備,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在皇帝下旨之后,不到半個時辰就準備好了大朝的一切。
御駕高居于上,百官面北而立,皇帝也換上了朝服冕旒。
和尋常的無腦影視劇當中演的不同,大朝的禮儀嚴格的很,并非是像所有人想象的那般山唿萬歲,然后皇帝開口平身。
皇帝坐在御座之上,隨即樂官奏樂,禮官高聲道。
“拜!”
諸臣依言稽首下拜。
禮官再喊。
“興!”
諸臣起身,此為一拜。
因是大朝,諸臣需行五拜三叩禮,這個過程當中,皇帝是不插手的,當然也不是太監(jiān)來管,而是有專門的禮官來指揮,樂官奏樂,禮畢樂止。
若是按照正常的步驟,接下來應當是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張誠開口喊出那句著名的臺詞,諸臣有事奏者啟奏,無事者以次退。
然后再有大臣進奏,皇帝才會開口。
當然,國家大事并非兒戲,這朝會上奏稟的事情必然是早就經(jīng)過內閣上稟,無法決斷之事才會拿到朝會上討來了。
不過今天明顯不同于往常,因著這上奏的人乃是萬眾矚目的皇長子壽親王殿下!
而且這種突然襲擊的情況已經(jīng)多年沒有出現(xiàn)過了,何況還是裹挾這么多大臣的情況,這近乎于要挾君上,原是文臣集團和皇帝斗爭的最后一招,一出便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讓步,但是這種要挾君上的手段就違背了儒家忠君的理念,故而這種行為身就是大罪。
但凡文官集團不是被逼到了最后一步,是絕不會動用這種手段的。
誰能想到今日竟是被這幫武夫用了出來!
而且更重要的是,軍方的那些武夫竟然拉著皇長子殿下一起瘋?
他們可知道這樣做的后果!
大殿之上,一干文臣望向朱常洛的目光當中充滿了憂慮,尤其是齊黨和浙黨的人,望著軍方的眼光簡直要冒火,他們自己找死也就算了。
竟然還將朱常洛拖下了水,要知道,這次之后若是處理稍有不當?shù)脑挘峙滤麄冞@么多年苦苦和皇帝相爭的禮**廢就要付諸東流……
到時候禮樂崩毀,宗法顛倒,這幫武夫擔得起嗎?
不過無論這些人是怎樣想的,今天的事情已經(jīng)不可逆轉。
御座之上,皇帝早已不復方才的怒火滔天,冕旒遮掩下,皇帝的臉色冷漠異常,道。
“壽王,朕以照你所請,重啟冬至大朝,如今文武百官盡在,你有什么事情要奏,盡管罷!”
雖然此刻的皇帝平靜的很,但是只有在這官場當中沉浮已久的老臣才能感受到,這位皇帝陛下此刻心中的滔滔怒火。
“啟奏父皇,兒臣斗膽,彈劾兵部尚書石星欺上瞞下,偽造國書,諂賊釀患,欺君誤國,令我大明顏面掃地!奏疏在此,請父皇御覽!”
不過朱常洛卻是渾不在意,上前一步,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一名內侍。
“你什么?”
朱翊鈞頓時心頭巨震,右手緊緊的扶住一旁的龍椅,死死的盯著朱常洛。
而朝中的另外幾位大佬也是同時一驚。
要知道,倭國和談之事的真相,只有寥寥數(shù)人知曉,但是如今聽朱常洛的口氣,竟然他也知道?
而且不僅知道,竟然還鬧到了這大殿之上!
看來,今日的事情麻煩了……
“回父皇,兒臣已然查明,倭國此次和談乃是虛以委蛇,他們所遞上的降表乃是假造之物,而那正使沈惟敬與倭國人西信長勾結,為一己私利欺君罔上,蒙蔽朝堂,致我大明顏面盡失,此等大罪不可輕縱,請父皇明察!”
朱常洛嘴角閃過一絲隱秘的笑容,冷聲道。
而此刻他的奏疏已經(jīng)遞到了御案之上,朱翊鈞已經(jīng)大致將其看完,只是看朱翊鈞的臉色便是難看。
事到如今,皇帝早已經(jīng)沒什么心思去計較方才朱常洛用群臣逼他上朝的事情了,他滿心都是不解,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沈惟敬雖然明面上是石星挑出的人,但是實際上卻是因為在朝鮮之役當中出色的表現(xiàn)而受了他的旨意。
從這場戰(zhàn)爭一開始,朱翊鈞就看出豐臣秀吉不可留,但是當時朝廷的狀況不可久戰(zhàn),而豐臣秀吉又狡猾得很,加上朝堂之上對于此戰(zhàn)議論紛紛,所以朱翊鈞才暗示石星上奏,尋個機會準備議和。
而議和的過程也是由他暗中推動,所以他對其中的彎彎繞繞再清楚不過,那降表就是假的。
豐臣秀吉的確是有意議和,但是他提出的條件卻是大明完不可能接受的,不僅要大明下旨將朝鮮四道割讓給倭國,而且還要求大明下嫁公主為天皇后。
當時朱翊鈞看到這封密奏的時候,簡直忍不住要即刻下令,讓留守遼東的劉即刻進軍,剿滅這幫亂臣賊子。
要知道,大明立國兩百年,從未有過任何和親之舉!
代大明天子都將和親當做恥辱,豐臣秀吉這簡直是在**裸的打臉,何況他一個戰(zhàn)敗之國,朱翊鈞沒叫他親自滾到京師來謝罪都是仁慈的了,竟然如此狂妄。
不過到最后,朱翊鈞還是壓下了火氣。
他不是年少輕狂之時了,知道意氣用事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是要開戰(zhàn),也不是現(xiàn)在,當時國庫空虛,他的內庫支撐了一場大戰(zhàn),也所剩無幾,想要再起戰(zhàn)端,談何容易?
那豐臣秀吉需要時間休養(yǎng)生息,大明又何嘗不需要?
不然的話,他又怎么會如此著急的想要用礦稅來收繳錢糧。
而且這份條件大明是絕不可能接受的,甚至于只要透出一風聲,外朝的文臣們怕是立刻會炸鍋,千萬不要以為文臣們都不好斗。
事實上,朱翊鈞清楚,大明朝的文臣才是最好斗的一群人,在他們心中,大明乃是高高在上的禮儀之邦,能夠賜封倭國是天大的幸事,爾等竟敢如此囂張,簡直是不將大明放在眼中。
如此一來,剛剛停止的戰(zhàn)爭必然再度開啟,而這卻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當即決定封鎖消息,并且令內閣輔臣會同兵部尚書進宮密議此事。
最終決定將此事暫且壓下來,當做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并且盡量拖延時間,等到大明財政有所緩和之后,再發(fā)兵徹底鎮(zhèn)壓倭國,于是才有了這一次的和談之事。
不然的話,難不成這堂堂的兩國和談,竟能真的被兩個人物用語言不通這一招欺上瞞下?
開什么玩笑!
只是他這個皇帝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開戰(zhàn)罷了。
不過在他的預計當中,倭國使團此番要回轉倭國,至少需要四五個月,而豐臣秀吉就算是惱羞成怒緊急調軍,遠渡而來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如此一來,半年的時間便過去了。
到時候他就可以以逸待勞,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誰知道,這番計劃,部都被朱常洛給破壞了,看這份奏疏上所,雖然沒什么證據(jù),但是和真相卻已經(jīng)十分接近。
眉頭緊皺,朱翊鈞將注意力轉回朝堂之上,開口道。
“此事事關重大,還是擇日再議吧!”(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