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向是禮儀之國,凡事講究一個理字,所以很少有過這種不講理的經(jīng)驗,而德川家康就是抓住了這種缺,從而逐漸在談判當中取得了主動權,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rg
德川家康的心思,朱常洛清楚的很。
看似是無可奈何,但是實際上不過是耍滑頭罷了,倭國雖然地,但是卻在地震帶上,有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其中就包括銀礦,尤其是石見銀礦和銅礦,在世界都是排的上號的。
更何況豐臣秀賴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完就是德川家康的傀儡,朱常洛將他質于京師又有何用?
真要留下人質的話,還不如留下德川家康!
聽到朱常洛霸氣側漏的話,石星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中國的士大夫,向來講究的是溫良恭儉讓,即便是暗地里斗得你死我活,面子上也要講究著。
似這般聽起來幼稚不講理的話,石星倒是很久沒有聽過了。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不是沒有道理,這話聽起來不講道理,可石星既然在官場呆了這么多年,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軟之輩,倭國既是戰(zhàn)敗,的確沒有什么資格談條件。
至于這條件當中的貓膩,石星也懶得過問,他雖是不清楚那德川家康究竟在打著什么主意,可有了上次和談的教訓,自然也知道倭人奸詐的性格,這也是和談拖了這么久的原因。
雖然他看不出其中的蹊蹺,但是多年來的官場經(jīng)驗卻告訴他,其中定然有貓膩。
倒是如今正好,朱常洛既然能夠看出這些道道,他也不妨省些心思,將這些事情就交給朱常洛去辦便好。
“既然殿下能夠識破其人奸計,那想必心中也已有計策,臣洗耳恭聽!”
石星的臉上泛起一絲笑意,開口道。
朱常洛也不謙讓,皇帝既然派自己過來主持和談,名為協(xié)助,可實際上以他的身份,又怎么可能真的只是協(xié)助。
來這幫倭人也是自己找死,早早的接受了石星的條件滾回去多好,現(xiàn)在落到朱常洛的手中,少不得要好好炮制他們一番!
鴻臚寺。
作為曾經(jīng)的九寺之一,鴻臚寺如今的職能已經(jīng)變成了單純的外交事宜和朝會準備工作,可謂清閑的很。
但是最近的幾個月,鴻臚寺的官員卻忙的團團亂轉,因為倭國和談的事情,幾乎天天都要忙的暈頭轉向。
不過所幸的是,據(jù)道消息,太子殿下現(xiàn)在親自主持和談事宜,恐怕要不了多久那幫可惡的倭人就要滾出京師了。
“德川將軍,鑒于倭國對于原的和談條款提出異議,我朝皇帝陛下特意遣派了太子殿下親自主持與倭國的和談事宜,這是我太子殿下親自擬定的最新條款,德川將軍若是沒有異議的話,就請在國書上簽字吧!”
德川家康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帶著倭人一貫的特征,身材矮,留著兩撇胡子,此刻望著面前的幾個陌生人,禁不住皺起了眉頭。
據(jù)他所知,在大明,是按照官服的顏色和胸前的補子來區(qū)分官員的官位高低的,先前和他和談的三位,盡是緋色的紅袍,尤其是居中而坐的那位白發(fā)老者,據(jù)是大明六部之一兵部的主官,在大明位高權重。
但是如今,坐在他面前的卻是幾個青袍官員,這是三品以下的官員才會身著的官袍,而其中唯一一個他熟悉的緋袍官員,卻是令整個倭國聞風喪膽的李如松。
這種異常的狀況,讓德川家康能的感覺到不對,他沒有伸手去翻開面前的國書,反倒是開口問道。
“請問這位大人,先前和我接洽的幾位大人,怎么今天未曾見到?”
德川家康素來喜慕中國文化,單聽他話的方式,壓根看不出來是個倭人。
對面的兩個青袍官員倒是客氣的很。
“德川將軍,石尚書和張侍郎二位大人公務繁忙,無暇到場,請德川將軍見諒!”
見此情況,德川家康發(fā)覺得事情蹊蹺的很,當機立斷道。
“既然如此,請這位大人轉告石尚書和張侍郎,我會等到他們有時間的時候,再進行和談!”
罷,起身就要離開。
這套伎倆,德川家康已經(jīng)玩得純熟,原還心翼翼不敢僭,待到發(fā)現(xiàn)即便囂張一也不會有什么后果的時候,德川家康便發(fā)無禮起來。
可惜他這次卻是打錯了主意。
他剛剛起身,還沒來得及走一步,就有兩個人高馬大的侍衛(wèi)擋在了他的面前,緊接著,一聲冷哼自身后傳來。
“德川將軍未免太過無禮了,我朝皇帝陛下為表誠意,派我太子殿下親自擬定國書,大明以如此誠意與貴國和談,將軍卻連國書都未曾翻開,難不成是在藐視我大明?”
李如松的聲音雖淡,卻隱有金石鋒銳之聲,望著德川家康的聲音更是發(fā)不善,仿佛下一刻就會揮劍出鞘,斬掉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這……將軍誤會了,我只是……”
德川家康這才記起,眼前這位,可是縱橫遼東的殺神,就連豐臣秀吉也重傷在他的手中,豈是好對付的,一念至此,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
“那就請德川將軍繼續(xù)和談吧!”
李如松卻好似不愿和他計較,擺了擺手道。
德川家康吞了吞口水,只得重新坐回到原位,老老實實的翻開國書,只是當他看清楚上面的條款之后,卻頓時勃然大怒。
“八嘎!”
“放肆!”
李如松縱橫遼東,豈會不知道倭國人這句話的意思,德川家康話一出口,李如松便隨手抽出身邊侍衛(wèi)的寶劍,直指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李將軍……我……我的意思是,既然石尚書和張侍郎已經(jīng)和我國談妥了那么多條件,就不必再擬定新的國書了,按照原來的國書如何?”
德川家康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就不該貪心不足,按照上一份國書簽多好,現(xiàn)在換了一個什么太子殿下,這國書簡直是苛刻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德川將軍,我太子殿下命我轉告將軍一句話,”
李如松輕哼一聲,嘴角卻是泛起一絲笑意,只是這絲笑容,在德川家康看來,卻有些后背發(fā)涼。
“失敗者,是沒有資格談條件的!這份國書便是我大明最后的定稿,不會再有一字更改,若是德川將軍不愿意簽的話,就請德川將軍留在京城,我大明會照會貴國,請貴國另行遣派使節(jié),將軍不簽,總有人會簽的!”
德川家康對中國文化研究頗深,自然清楚“留在京城”這四個字,可不單單是留下這么簡單,再望望四周遠比平時更多的侍衛(wèi),和李如松近在咫尺的劍鋒,德川家康心頭忍不住升起一絲涼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