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歷史扳道工 正文 第243章 重騎兵戰術研究

作者/銀刀駙馬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但孫琿認為,乾隆的解釋并不確切,而且他在御批中“馬被重鎧,亦徒束縛而不能騁其騰驤之力,尤理所必無”是明顯錯誤的,中國古代從漢至唐宋,人馬皆披重鎧的重騎兵一直都存在,而乾隆的時代重騎兵已經退出了戰場,他也沒有見過,所以才認為“馬被重鎧”是不可能的。rg

    后世學者對“拐子馬”和“鐵浮屠”也做過考證。認為“拐子馬”一詞首次出現在紹興十年(114)五月的順昌戰役中,出自被金人強征入伍的河北漢人之口,其以為金軍中有戰斗力者,“止是兩拐子馬”。所以此詞應是漢族語言而非女真語,北宋時人們的習慣用語中有“拐子”一詞。如《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武經總要》中有“東西拐子馬”之稱,是指“大陣之左右翼”。如《東京夢華錄》和《三朝北盟會要》中有“拐子城”一詞,是指拱衛城門的兩道各成直角的對立垣壁。這樣,“拐子”就是“側翼”之意,“兩拐子”就指左右兩翼,而“兩拐子馬”或“東西拐子馬”就是左右翼騎兵。

    “鐵浮屠”是指重鎧裝的金軍鐵騎,主要指金兀術(完顏宗弼)的侍衛軍,又號“鐵塔兵”,主要指其用鐵盔甲防御嚴密,馬背上還鋪毯枕,它與“拐子馬”是兩個概念。最早對“鐵浮屠”作出錯誤解釋的是順昌戰役時的順昌府通判汪若海,他寫了一個《札子》送呈朝廷,稱金軍的“鐵浮屠”:“三人為伍,以皮帶相連”;而對金軍拐子馬的解釋是對的:“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拐子馬”。而到岳珂編寫《鄂王行實編年》時,便把兩者合一了,以此便以訛傳訛。

    那么,為什么南宋岳珂等人對“拐子馬”的含義已毫不知情了呢?一種解釋是:“在北宋滅亡之后,這一語詞竟跟隨著中原和華北地區而一同淪陷,它雖還保存在中原和兩河地區居民的口語當中,卻不曾被南渡的軍民人等帶往南方。”或者,它原是北方人的用語,南方人完聽不懂,如果南宋初期還有一些北方移民南下,略懂一些北方的風俗,而到南宋中期以后,人們已茫然不知“拐子馬”為何物了。

    此外,岳珂的《鄂王行實編年》中還認為,金人自起兵以來,凡有拐子馬參戰都戰無不勝,至岳飛才識破其弱點,用步兵砍其馬足,大破其陣,從此拐子馬便退出歷史舞臺。這些法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郾城大戰前的大儀鎮戰役和順昌戰役,岳家軍并沒有參加,宋軍都采用了砍“拐子馬”馬足的戰術,取得不錯戰果,尤其是順昌大捷,金人“震懼喪魄”。而郾城大戰二十余年之后,史籍中仍有金兵使用“拐子馬”的記載。

    了半天,“拐子馬”就是左右兩翼騎兵。這么簡單的答案,為什么古人居然會誤解和附會了幾百年?作為一個習慣用語,為什么知道的人這樣少?使用的時間也這樣的短?尤其令孫琿感到不解的是:既然“拐子馬”僅指左右兩翼騎兵,那么只要是古代大規模戰役,正面陣地以騎兵為主力,就有配置左右兩翼騎兵以協同作戰的需要,中國古代自戰國開始,至清朝后期,都經常采取這一常用的騎兵戰陣,為什么史書上單單稱金軍的兩翼騎兵為“拐子馬”呢?

    “拐子馬”和“鐵浮屠”曾給喜愛歷史和軍事的孫琿造成了很長時間的困擾,而來到這個時代,他終于有機會解開這個千古謎團了。

    而孫琿今天帶來了他從平戎甲器庫中領到的“步人甲”,也是為了驗證一個法,就是歷史上金軍的“鐵浮屠”重騎兵的甲具,實際上是來源于東京城武器庫中繳獲的“步人甲”。

    孫琿帶來的這套步人甲的具體構造是,身甲為一整片,由十二列長方形甲片組成,上面是護胸、護背,用帶子從肩上系聯,腰部用帶子從后往前束,腰下垂著左右兩片膝裙。頭盔是圓形覆缽狀的,頂部插著三朵長纓,樣式很是美觀。

    但美觀歸美觀,這套步人甲還真是很重,差不多有五十來斤,必須得是身體極為強壯的人才能穿著它戰斗,孫琿曾在庫中親身試過,對它的沉重可謂印象深刻。

    看到孫琿帶來的步人甲,狄鋒、楊懷賢和文常滔等人都很驚訝,不明白他弄這種重甲要做什么,直到孫琿出自己心中對于“拐子馬”和“鐵浮屠”的疑惑,并告訴他們打算建立宋軍的重甲騎兵時,他們才明白過來,一個個都顯得很是興奮。

    幾個將門之后就孫琿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對于“拐子城”的法,學識淵博的文常滔確實存在,但“拐子馬”是否指兩翼騎兵,他也不能確定,“從陣地兩側拐出去沖鋒”就叫拐子馬,他并不認同,因為輕騎兵出擊時,就是從陣地兩側沖出去的,而且如果不從兩側沖出去,還能從陣地中間的步兵身上踩過去嗎?

    而曾在遼國生活過的胡麗英則指出,“拐子”是北方地區對跛腳“瘸子”的別稱,而“拐子”與正常人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在雙方的速度比中,“拐子”由于一只腳不靈活,使速度受到限制。這種稱呼用在加了“韋索”的重裝騎兵身上,則是指馬匹不經過一定訓練,步調肯定是不會一致的。尤其是馬匹進入慣性奔跑階段后,很難控制其速度的一致性,這勢必造成一組三匹馬中的快者被慢者拖住,慢者被快者加速的組與組之間的不協調,從而破壞重裝騎兵方陣的攻擊能力。于是,在訓練中,就需要把馬的嚼口用統一長短的繩索系住,使馬在奔跑起來進入攻擊速度時,快者無以加快,慢者無以放慢,始終保持統一的均勻速度。這種橫向挽索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要知道古代的四馬戰車上,就有這種橫向挽索,可以使四匹馬保持同樣的步伐和速度,也就是,“拐子馬”可能不是指它的戰術,而是指它的速度限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淮阳县| 巨鹿县| 砚山县| 雷波县| 陕西省| 邛崃市| 江永县| 马鞍山市| 定安县| 乐业县| 临海市| 松滋市| 泰宁县| 靖远县| 新乡县| 静乐县| 榆中县| 仁化县| 古交市| 永德县| 阳春市| 达尔| 崇阳县| 和静县| 靖安县| 平乡县| 进贤县| 台湾省| 新丰县| 东平县| 屏边| 梅河口市| 资溪县| 安达市| 梁河县| 汶上县| 浦城县| 逊克县| 陕西省|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