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拉夫語中,“烏克蘭”的意思就是邊區(qū)的意思。相對于北方的立陶宛,甚至莫斯科,烏克蘭就是斯拉夫人的南部“邊區(qū)”。
所以,馬林給西蒙買的這個“烏克蘭伯爵”,在斯拉夫語里,就是“邊區(qū)伯爵”的意思。
可能后世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南方黑海邊溫暖肥沃的烏克蘭居然會是邊區(qū)?是的,還真是這樣……
斯拉夫人發(fā)源于波蘭的維斯瓦河流域,曾經(jīng),在羅馬帝國時期,斯拉夫人的分布區(qū)域西起奧得河,東抵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瀕波羅的海。而第聶伯河,正是烏克蘭的中部河流。所以,說烏克蘭是斯拉夫人的邊區(qū),也未嘗不可。
后來,斯拉夫人在歐洲擴張,向南的一支霸占了巴爾干半島,是為南斯拉夫人。向北……嗯,因為有波羅的海,他們就沿著海邊遷徙到了利沃尼亞地區(qū),也就是后世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一帶。向東不用說,毛子就是往東發(fā)展的一支。至于向西,則被日耳曼騎士給擋了回來,止步于捷克地區(qū)。
至于東南方向的烏克蘭地區(qū),本來都出現(xiàn)了基輔羅斯公國這樣的邦國,本該發(fā)展成斯拉夫人的一個重要文明區(qū)的。
但很可惜,蒙古拔都西征時,基輔羅斯公國被毀滅了,烏克蘭的文明進程也就被打斷了,淪為了窮困的邊區(qū)。
后來,雖然立陶宛大公國趁著金帳汗國衰落的機會將烏克蘭從金帳汗國手里奪了過來,但是,因為烏克蘭南邊有克里米亞汗國這樣的兇悍的強盜國家,使得烏克蘭經(jīng)濟很難發(fā)展起來。
所以,現(xiàn)在的烏克蘭地區(qū),在立陶宛大公國眼里,那就是貧窮的邊區(qū)。但諷刺的是——這個貧窮的邊區(qū),是立陶宛大公國最溫暖,同時土地也是最肥沃的地方。
因為土地太肥沃了,加上有第聶伯河等河流,所以,烏克蘭這片地區(qū),依然養(yǎng)活了兩三百萬烏克蘭人。所謂的哥薩克,其實只是烏克蘭人中比較剽悍的少數(shù)群體而已。大部分烏克蘭人,則是普通的牧民,少數(shù)在大河邊從事農(nóng)業(yè)。
但烏克蘭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一般集中在北部地區(qū)。因為,南邊的農(nóng)莊很容易遭到克里米亞汗國的洗劫。
而波蘭的加利西亞地區(qū),其實原先也是烏克蘭地區(qū)的。金帳汗國衰落后,波蘭就趁機搶奪了加利西亞地區(qū)。而加利西亞地區(qū)的利沃夫,現(xiàn)在就是波蘭著名的糧倉。
同樣曾屬于烏克蘭地區(qū),同樣是黑土地,但因為利沃夫地區(qū)受到波蘭騎士的保護,且處于烏克蘭地區(qū)的西北方,基本不受克里米亞汗國的襲擾。所以,當?shù)剞r(nóng)業(yè)才發(fā)展了起來。
因此,現(xiàn)在的烏克蘭地區(qū),只有北部才有較為穩(wěn)定的農(nóng)業(yè)區(qū)。比如基輔,因為處于烏克蘭北部,當?shù)剌^為安全,所以也發(fā)展了農(nóng)業(yè)。而南部地區(qū)在克里米亞汗國的威脅下,土地基本拋荒。要么,就是有些哥薩克村落在放牧。
而那些南部的哥薩克和普通烏克蘭人之所以選擇放牧,就是怕克里米亞汗國來洗劫他們。道理很簡單——你看,我們也是放牧的窮比,平時也吃的奶酪,沒啥油水可搶……克里米亞的好漢爺,就別來搶咱們這些同樣窮比的牧民了吧……還別說,克里米亞人真心對同是牧民的村落沒啥興趣。最多,去搶點人口……
還有就是,牧民搬遷方便。若是聽說克里米亞汗國入侵了,大家把帳篷什么的搬上馬車,然后趕著牛羊,立馬就跑路了。烏克蘭草原那么大,不容易被克里米亞強盜逮住。若是農(nóng)耕村落,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
當然了,馬林讓西蒙去基輔當伯爵,不是讓他去開荒種田的,而是打烏克蘭人口的主意。
烏克蘭地區(qū)畢竟有兩三百萬人口,對于工業(yè)革命前的世界各國而言,人口就是勞動力,就是生產(chǎn)力。
盡管馬林在北海國鼓勵生育,但生育也要時間的啊。等著國內(nèi)婦女慢慢生育,慢慢養(yǎng)大,馬林也許都掛了。
所以,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掠奪人口了。而沒有自己的國家的烏克蘭人,就成了馬林覬覦的對象。
雖然同為斯拉夫人,烏克蘭人和莫斯科人不同。毛子此時已經(jīng)形成了強大而統(tǒng)一的國家,民族認同感較強。而且,毛子也習慣了使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而烏克蘭人呢,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雖然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文字上,他們主要還是使用立陶宛大公國的魯塞尼亞語(大約是白俄羅斯地區(qū)和立陶宛一帶的語言)。平時,烏克蘭人想要和外界交流,必須使用魯塞尼亞語,甚至德語、拉丁語和波蘭語。甚至,立陶宛大公國的法律條文,都是用魯塞尼亞語、拉丁語和德語寫的。
而這,就給了馬林吸納和整合烏克蘭人的機會——烏克蘭人的貴族和上層人士,都是會德語的。
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初立陶宛大公國皈依天主教,德意志傳教士功不可沒。還有就是,立陶宛大公國的頭號勁敵條頓騎士團國,就是德語國家。出于宗教和外交需要,立陶宛貴族一般都會學習拉丁語和德語。
這樣一來,等西蒙成了烏克蘭伯爵后,在當?shù)赝茝V德語就不成問題了。到時候,馬林打算出錢在烏克蘭修建一批教會學校,專門教烏克蘭人的孩子德語,最終將烏克蘭人德意志化。
烏克蘭德意志化有什么好處?當然是方便移民啦!這些人都會講德語了,馬林招攬他們就更容易了。甚至,北海國軍隊中也可以招募會講德語的烏克蘭人。
一旦烏克蘭人都習慣了講德語,那么,他們就會和歷史上的東普魯士人一樣,徹底德意志化,融入德意志人當中。
需要指出的是,普魯士人并非德意志人,而是正宗的斯拉夫人。但隨著來自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團入侵普魯士地區(qū),并將條頓國德意志化,后來,原本是斯拉夫人的普魯士人,就這樣融入了德意志帝國,成為德意志人。
顯然,馬林也打算用同樣的套路,在烏克蘭推廣德語教育。甚至,不惜耗資興辦免學費的教會學校,讓烏克蘭人德意志化。如此,幾代人之后,這些烏克蘭人就會像普魯士人那樣,融入北海國,被德意志人無聲無息地融合掉……
而北海國,至少也可以多出上百萬人口來,可以緩解馬林開發(fā)美洲時勞動力緊張的問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