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馬林早早地起來,等候在了克拉科夫城外的軍營校場,等著齊格蒙特一世的到來。
但是,直到上午9點,齊格蒙特一世才晃悠悠地帶著一群波蘭大貴族來了
其實,齊格蒙特一世早就起床了。但是,他得等那些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們起來啊。之所以拉著那些大貴族一起,是因為齊格蒙特一世知道,今天馬林肯定要表演騎兵戰(zhàn)術(shù)。正好,馬林是過來幫自己站臺的。于是,齊格蒙特一世干脆叫上幾十個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一起,一起去現(xiàn)場感受下馬林的騎兵的強大,也好震懾一下這些權(quán)力很大的本土大貴族們。
當(dāng)齊格蒙特一世帶著一群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們坐上觀眾席后,馬林朝槍騎兵統(tǒng)領(lǐng)謝爾曼點了點頭,謝爾曼連忙抽出指揮刀,大聲地開始指揮槍騎兵們開始準(zhǔn)備。
此次表演的槍騎兵,自然只有那1000正規(guī)的槍騎兵。而濫竽充數(shù)的兩千黒衫騎士,馬林則沒讓他們表演。畢竟,那兩千黒衫騎士,更擅長放風(fēng)箏,而不是沖鋒表演。
按照東弗里斯蘭槍騎兵的傳統(tǒng),謝爾曼把1000槍騎兵分成了兩個大批次,每個批次出動450人。而且,每個批次分成三排,每排150人。三排之間,隔著一段距離。沖鋒起來的時候,如同三道波蘭,隨著戰(zhàn)馬的奔跑,起伏前行至于剩余的100槍騎兵,他們則主要掩護側(cè)翼,防備敵軍從側(cè)翼攻擊本陣。畢竟,槍騎兵陣型的側(cè)翼,的確是一個薄弱點,有100騎兵護著,倒也安全。
不過,和上次攻打阿尤恩的柏柏爾人部族不同,這次馬林沒有讓槍騎兵們排出最密集的墻式陣型,而是讓每個槍騎兵之間相互間隔15米。如此一來,算上每個槍騎兵馬臀部1414米的寬度和兩腿寬度總和的不到15米,每個槍騎兵占據(jù)的寬度大約在3米左右。
這個陣型,雖然比墻式?jīng)_鋒的陣型稀疏了一倍,但更利于這些騎士家族出身的槍騎兵們發(fā)揮自身的武藝。畢竟,馬上武藝的施展,也是需要空間的。要是像原來的陣型那樣,騎士們肩并著肩,腿挨著腿的話,除了向前突刺外,其他本領(lǐng)都施展不出來。
而若是騎士們之間間隔15米的話,這個距離,就足夠他們施展一定的武藝了。而且,15米的間距,讓敵人也非常難受。因為,按照道理,這個間距剛好足夠敵人的馬匹從中間穿過。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本方騎士的騎槍是不會答應(yīng)的。
兩馬之間的距離雖然勉強足夠一匹馬從中間穿過,可那只是理論上的。只要馬匹一不小心扭一下,就會撞上邊上的馬。另外,這么狹小的空間,槍騎兵只要一抖騎槍,就能封死空間。
為了徹底封死這狹小的空間,馬林命令所有槍騎兵的騎槍向右偏一點。這樣一來,右邊的15米空間就被封死了,敵人休想從中穿過。
另外一點就是馬林不愿意把墻式?jīng)_鋒教給波蘭人。那可是馬林的底牌,哪會輕易教授給波蘭人?
波蘭騎兵本就厲害,若是再學(xué)會了墻式?jīng)_鋒,那土耳其的騎兵還要不要活了?奧地利人在18世紀學(xué)會墻式?jīng)_鋒后,就靠著這一招,把土耳其騎兵虐成了狗。要是讓騎兵大國波蘭人也學(xué)會了,那土耳其豈不是早早就要了?這不符合馬林的利益。因為,馬林的外交目標(biāo)是讓歐陸平衡,而不是讓波蘭吊打土耳其。所以,墻式?jīng)_鋒是不能教給波蘭人的。
而這種間隔15米的陣型,教給波蘭人卻沒啥問題。畢竟,這要求騎士會武藝。不會武藝,還留這么大空擋,那就是找虐了。且墻式?jīng)_鋒之所以人靠在一起,就是為了防止有不善于騎馬的平民騎兵掉下馬去。其精髓就在于可以暴兵,隨便會騎馬的平民戰(zhàn)士,都能加入到墻式?jīng)_鋒中去。不像這種稀疏陣型,只適合那些武藝高強的騎士
馬林軍隊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齊劃一,非常的賞心悅目。當(dāng)150名槍騎兵排出450米寬的陣型,且呈“三疊浪”的陣型整齊地向前沖鋒的時候,場面十分震撼。第二批次的450名騎兵,在第一批沖鋒后不久,就再度發(fā)起了整齊劃一的“三疊浪”沖鋒,讓本就驚訝萬分的波蘭和立陶宛貴族們,嘴巴遲遲無法合攏。
不過,很快就有波蘭貴族發(fā)現(xiàn)了問題:
“他們怎么不適用橡木騎槍?怎么使用長矛?不怕脫手嗎?”
騎士的沖鋒動能很大,反作用力也大。所以,騎士們往往使用易斷的空心橡木騎槍作為沖鋒的武器。撞到對手的板甲上,空心騎槍折斷,正好抵消掉強大的反作用力。要不然,騎士的胳膊鐵定會被強大的反作用力給弄廢掉。
可是,遠觀的時候,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們明明看見馬林手下的槍騎兵沒有換騎槍。而且,騎士侍從也很少,平均每人只有一人,駕著一輛輕型騾車
馬林不說話,拍拍手,很快有人拿了一桿彈簧騎槍過來,讓那些波蘭貴族們感受。當(dāng)波蘭貴族們手持套筒,感受到槍尖觸碰到硬物,導(dǎo)致彈簧繃緊的效果后,紛紛嘖嘖稱奇。
馬林也不擔(dān)心這些人會仿造彈簧,因為,現(xiàn)在全世界就只有他家有彈簧鋼。你要是用生鐵或熟鐵做彈簧也可以,但效果差太多了,而且用不了幾次就廢掉。
所以,即使對方使用了彈簧騎槍,彈簧也必須到東弗里斯蘭進口。不然彈簧騎槍就沒有了緩沖的作用。當(dāng)然,彈簧騎槍也是有它的弱點的,那就是在低速沖鋒的時候,槍尖刺到敵人身上缺乏力道,殺不死人。
為此,在采用稀疏沖鋒的陣型后,馬林想出了一個對策他讓槍騎兵在沖鋒的時候,若是速度起不來,就右手往后串一段,手握套筒后面的木桿部分。如此,就不擔(dān)心因為彈簧卸力而導(dǎo)致在低速沖鋒時殺不死人了。
不過,在最后刺中敵人時,槍騎兵的左手則放開韁繩,手握套筒部分。錐形槍尖狠狠地撞上敵人后,右手撒手,左手則繼續(xù)持著套筒,隨彈簧收縮卸力。如此,就解決了低速沖鋒下彈簧騎槍沖擊力不足的問題。但這需要一定的武藝,一般人未必能做好。但對于那些出身于騎士家族的流浪騎士們而言,卻不是很難。換一個普通人來做,未必能做得到。這其中時機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武藝基礎(chǔ)
了解到彈簧騎槍強大的功能,且不用更換的優(yōu)點后,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們,自然滿是欽佩,同時也能看出使用“三疊浪”沖鋒的槍騎兵戰(zhàn)斗力的強大。國王陛下能有這么強大的盟友,這些大貴族自然就更老實了。
此外,馬林還讓槍騎兵們在沖鋒之前,特地在身后背上鳥毛雙翼,都是用潔白的鵝毛做的,看上去像天使的翅膀。沖鋒時,雙翼呼呼生風(fēng),發(fā)出響聲,酷炫至極,也很有威懾力
齊格蒙特一世見此,興奮地要求馬林提供一些教官,幫他也訓(xùn)練這樣的一批槍騎兵出來。齊格蒙特一世可不笨,他不但看出了槍騎兵戰(zhàn)斗力的強大,而且也看出了槍騎兵在補給消耗上,要遠優(yōu)于板甲騎士的優(yōu)勢所在。而這,正是組建大規(guī)模騎兵的關(guān)鍵。畢竟,這個年代君主和諸侯們都窮。能夠節(jié)約大量的糧草補給,絕對能夠多拉出大批的戰(zhàn)兵出來,大大增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
而馬林本來就是為了幫齊格蒙特一世組建翼騎兵的,自然滿口答應(yīng)。而且,因為和馬林在食鹽貿(mào)易和烈酒貿(mào)易等方面的合作,齊格蒙特一世也不差錢,組建一支幾千人的翼騎兵隊伍,也不算是什么難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