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位書友提出文中的資料過多。X.更新最快確實,作者也深有同感。作者主要還是出于讓這個故事盡量寫實一些的目的。
比如糖,阿姆斯特丹的糖價1磅不到7荷蘭盾,聯合東印度公司的糖貿易利潤大概有75%。如果算上航行成,作者估計一下,亞洲的糖采購價格應該在1磅盾以下,甚至會比這個價格低出不少。即便主角的國家能從每磅糖中賺取5荷蘭盾的凈利潤,而荷蘭人把每年75萬磅糖訂單部交給主角的國家,白糖貿易能獲得的利潤有19萬荷蘭盾,按照一般的基準匯率,19萬英鎊,不到6萬兩白銀。
對比下,一名荷蘭東印度公司普通士兵的軍餉是1荷蘭盾1個月,算上糧食、補給的部開銷,一年算4荷蘭盾吧。6萬兩白銀能夠養不到8名普通荷蘭士兵。軍官軍餉是士兵的數倍。如果再算上日常消耗的其他物資,勉強夠養一個營的兵?
當然,日可能是更大的消費國,但暫時那畢竟是鄭芝龍與荷蘭人控制的航線。
離開類似的基資料,劇情將很難展開。我知道有很多書會大筆一揮,有糖就有了錢,然后有了兵,大殺四方。書不會這樣,我覺得查證類似的細節也是對書友們負責。
南中國海一卷,開頭幾章確實有些枯燥。
海上立國,貿易航線是生命線。航線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作者盡量在公眾章節把關于立國的航線的大段資料介紹完。
而關于巴達維亞那幾章,肯定不是在水字數。那幾章,我一直在強調這座東南亞的中心城市是華人建起來的。我們的先輩用智慧、工藝、辛勞汗水與鮮血在東南亞開發了一千多年,把很多地方從蠻荒的沼澤變成了現代化的大城市。
但最后,華人在東南亞幾乎什么都沒有,作者覺得這是個歷史上的遺憾。
順便介紹一下曹君輔。作者也感覺主角對人太客氣了,是有些不符合上位者的氣質。對待一同航行兩萬里的老兄弟客氣是應該的。對曹君輔這樣的陌生人,確實不應該如此客氣。這主要是作者的問題。
曹君輔其人,正史無載。只有瓊州府志上有幾句話,大意如下:順治4年月,瓊州降。故明千戶曹君輔連結黎哨陳朝等,帥眾鼓噪入城,殺萬州知州(滿清)戴綸。6月,瓊州鎮收復萬州,曹君輔遁入黎哨。滿清州縣官逼迫剃發甚嚴,漢民多有反者。順治7年,曹君輔再攻萬州,奪城。次年,清軍再克萬州,曹君輔父子被俘后在瓊州就義。
作為一名明朝世襲5品正千戶,曹君輔在地方上有一定勢力。如果投降滿清,他的待遇不會太差的。綠營混個中下級軍官沒有問題。但他沒有降。
書后面還會有類似的“”人物出現。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