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五年,建州崇德七年。rg X
九月,陳新甲以邊疆多失罪坐誅。
陳被殺前,內閣首輔周延儒想最后救他一把,“皇上,按國法,只要賊兵不臨京城,大司馬就罪不致死。”
皇帝冷笑,“邊疆之事暫且不論,流寇殺我七親藩,陳新甲之罪豈非比奴騎薄臨京師更大?陳新甲一定要死。”
周延儒嘆了口氣,有些絕望。皇帝這幾年殺人殺上了癮,周延儒是唯一一個能影響到皇帝,把他從殺人的狂暴中解脫出來的人。如果周延儒也救不下,那人就死定了。
可皇帝真的是在自己騙自己,天下都知道陳新甲是按照皇帝指示與建州議和,被士林攻擊后,皇帝拋出來殺人滅口的替罪羊。
十月十四日,沈陽。天色陰沉,寒風瀟瀟。
沈陽城外的鐵匠鋪綿延數里,上百名容貌丑陋的八旗旗丁在各個鐵匠鋪之間巡查,如有懈怠的尼堪阿哈,上去就是一頓鞭子。漢人奴隸們拼命拉動鼓風箱,火焰在寒風中跳動,地位比一般奴隸更高的鐵匠抽出燒得通紅的鐵胚,放到鐵砧上捶打,火星四濺。無數這樣的錘擊聲匯聚在一起,久久不絕。
十王亭。
各色建州軍旗在中央廣場周圍迎風扯動,發出呼啦啦的聲響。
清寧宮,皇太極和大玉兒的居所。
肌體肥碩的皇太極御中而立,年輕的時候他也是個猛將,因為嗜吃肥肉,如今吃成了個超級胖子。
建酋的下手是八旗左翼正白旗旗主睿郡王多爾袞、鑲白旗旗主豫郡王多鐸、正藍旗旗主和碩肅親王豪格;右翼兩紅旗旗主和碩禮親王老代善、鑲藍旗旗主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其余滿洲諸王和漢軍三王,位次于各大旗主。
皇太極:“饒余貝勒。”
阿巴泰出班跪倒,“奴才在。”
“任你為奉命大將軍,率左右兩翼軍二十四固山征討明國。”
額頭碰地,阿巴泰朗聲回應,“奴才遵旨。”
皇太極繼續點名,“圖爾格。”
鑲白旗固山額真出班跪地,“奴才在。”
“任你為次出征副將軍,輔佐饒余貝勒。”
“奴才遵旨,謝皇上隆恩。”
皇太極親自攙扶起阿巴泰,“七哥,你私下里總是每次出征都是副將。這次朕把國中一半的甲兵交給你,好生去做。”
阿巴泰低頭垂目,不敢看向他的八弟,“奴才一定不負皇上恩典,定要將明國攪得天翻地覆。”
皇太極牽起阿巴泰的手,“七哥,咱們這次進關和以前不一樣了。朕這次讓你們進關,不是窮兵黷武。”
聽到皇太極這話,多鐸臉上露出不屑的冷笑,虛偽的老八又要裝比了。
皇太極一副悲天憫人狀,“朕也不忍生靈罹害,多次欲與明國修好,奈何彼國君臣執迷不從,所以朕命你們前去征討,早日喚醒明國君臣。”
人叢中忽然傳來一陣哭聲,前明軍寧遠衛副將,現建州督察院承政,漢軍鑲藍旗一等梅勒章京張存仁跪倒在地,膝行而前,“吾皇天恩浩蕩,德被蒼生,實乃天下百姓之福。奴才情難自已,感激涕零。”
張存任在明朝是粗鄙的武將,到了建州居然能進文臣清流代表的都察院,實在是很諷刺。
多鐸用微不可察的聲音輕輕罵了一句,“狗奴才。”
多爾袞輕輕咳嗽一聲,向他的弟弟輕輕搖了搖頭。
皇太極和顏悅色的示意張存仁起來,他繼續對阿巴泰和圖爾格:“爾等進了明國境內,遇到老弱閑散之人,不要隨意妄殺;不應作俘之人,不要扒他們的衣服,離人妻子;不要焚毀糧物,也不要暴珍糧谷。前次大軍進山東時,甲兵有因索取財物而嚴刑拷打,這不是仁義之師,朕十分厭惡。爾等當引以為戒。”
皇太極一邊,一邊用眼角的余光看向宮中記錄的漢臣,見他正在奮筆疾書,不由覺得十分滿意。這招他是在向唐太宗李世民學習,有時候,漢臣的主意真是不錯。
阿巴泰這十幾年來已經被皇太極收拾的俯首帖耳,他垂首肅立,“奴才謹遵皇上的旨意。”
皇太極換了滿語道,“在錦州新俘虜的蒙古人和索倫人,這次在軍前役使。他們如果有了俘獲,爾等不要搜取,讓他們自己帶回來。如果他們帶不動,爾等還要幫幫忙。如果爾等讓人空手返家,朕必將你們的俘獲分賜給他們。”
“奴才不敢,奴才一定按皇上的教導,對新歸附的蒙古人和漢人一體相待,有所俘獲眾人均分。”
精神分裂啊,多鐸快把早飯吐出來了,老八一邊用漢語讓人不要多加搶掠殺戮,一邊用滿語著搶掠分配的事,虛偽程度再次突破了多鐸那匱乏想象力的極限。
倒是多爾袞聽的若有所思。
“兩個大廢物”,豪格在后面不屑地看著多爾袞和多鐸。這兩個滿洲諸王中最無能的家伙在松錦大戰表現地十分拙劣,尤其多爾袞,居然被吳三桂那個尼堪打的望風而逃,丟盡了建州強兵的臉。這兩白旗打仗只有阿濟格還算看得過去。
阿山、譚泰、葉克舒、何洛會、吳賴、準塔、巴特瑪、石廷柱、祖澤潤、李國翰、金礪、吳守進、霍羅輝、額莫克圖。皇太極繼續點著出征將領的名字。
這次八旗南征,建州動員了一半的甲兵。其實八旗體制沒什么稀奇的,努爾哈赤天才個鬼啊,作為一個文盲野蠻人,他能學的只有照搬明朝體制。八旗完是衛所的翻版,而皇太極搞的前鋒營、護軍營,也是學的明朝鎮戍制下的營兵。八旗初始的職官是巡撫(滿語,jusendutang)即諸申都堂、總兵、副將、游擊、守備、千總之流的漢語詞匯,老奴也只知道這些。直到皇太極時代才改成梅勒章京這些看起來比較有滿味的名稱。
皇太極把八旗從作戰單位改成戶籍單位,打仗時從各旗抽兵,交給某位將領統帶。這跟明朝從各衛所募兵,讓總兵參將率領實質幾乎一樣。只不過一個是強令,一個是用銀子買。
建州現有滿、蒙、漢八旗接近6個佐領和半佐領,按理論上每佐領6甲兵計,出兵一半約有18甲兵。八旗傳統,各佐領有三分之一的甲兵為非“出兵之人”(滿語,tuirehainial),即守甲,專務守城。
這個數字并不精確,建州記錄歷次戰役的漢文檔案是神話。什么擊破明軍數千,自身只傷亡九人都是漫無邊際的扯淡。以兩次皮島之戰為例,第一次皮島之戰,漢文記錄建州損失兩人,實際是陣亡千余。最可靠的是第二次皮島之戰,漢文記錄建州陣亡四十人,可實際上建州和東江鎮總兵沈世奎最后一次的決戰,八旗陣亡有名有姓的就有二百四十人,實際肯定更多。舊滿文檔在皮島之戰的傷亡記錄之后,特地標注,此數字“不入檔子。”
和明軍打了二十多年,建州也承受了很大的傷亡。有些人丁稀少的佐領現在只有1人出頭,因為平時還有沉重的徭役和生產任務,這些佐領很難出動3人的甲兵。但也有些人丁多的牛錄,會攜帶閑散旗丁參加戰斗。一進一出,兵力大約還是18。
建州是個人丁稀少的部落,便是努爾哈赤時代,其軍隊構成中的漢人人數也可能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老奴攻占沈陽后的一次兵制改革,每佐領1個“行走百甲”(滿語,aburetangguuksin)中,漢軍的比例高達5甲。另外,其實八旗從一開始就是很喜歡火器的軍隊。老奴時代,八旗裝備火器比例最高時達每甲喇門佛朗機炮,每行走百甲裝備桿鳥槍和三眼銃,便是其中的巴牙喇,1人中也有人裝備的是火器。5人的守甲則干脆火器化。只是火器用起來太貴,硝石硫磺所需太多,建州用不起。伴隨漢兵失去作用,老奴便發了瘋,將數十萬遼東漢人屠戮殆盡,包括漢軍在內。
到了皇太極時,經過多次劫掠,建州在經濟上連跨幾個臺階,再次大規模裝備了火器,與之對應的是重新成立漢軍,漢人的地位也逐漸增高。到了孔有德、耿仲明投降,他們更是帶來了熟練的紅夷炮炮手,現在建州在熱兵器方面,水平完不比明軍低。
阿巴泰此次入關,率領的將是一只冷熱兵器混合,擁有18建州甲兵,大致相同數量的包衣跟役組成的大軍。其中,平均下來每佐領出5個巴牙喇,組成約3人的護軍營。每佐領出1個巴牙喇前哨,組成5余人的葛布什賢超哈前鋒營。
除了八旗兵,還有隨八旗行走的三王一公,恭順王孔有德藩下15個佐領31兵,懷順王耿仲明藩下11個佐領1兵,智順王尚可喜藩下1個佐領3兵,續順公沈志祥藩下9兵。三王一公的兵俱是百戰余生的精銳,兵民比例幾達1%。次各藩也均出一半,共4人由孔有德統帥。
在遼西,還有喀爾喀蒙古、察哈爾蒙古、科爾沁、翁牛特、熬漢、奈曼、喀喇沁諸部,各蒙古部落也均出家一半甲兵。
這將是建州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入侵,其總兵力高達八萬,且多數為騎兵。
大軍出征需要祭旗。在建州軍最近幾年一路凱歌中,智順王藩下居然在大東溝敗軍喪船,還葬送了幾百個鑲藍旗太君,正好拿來開刀。
皇太極領著諸王大臣出了清寧宮,來到十王亭前的廣場上。
一百多個兩黃旗巴牙喇各自押著一名赤身**的尼堪,每人身上都是滿滿的鞭痕,早已癱軟在地。
“殺。”一百多顆人頭滾落,鮮血流出后很快就被凍成紅色的冰塊。
“智順王。”皇太極的眼神愈發陰鷙。
尚可喜跪倒,膝行出列,“奴才,奴才在……”
“看在你的面子上,班志富這個奴才就不殺了,剝奪所有官職,貶為奴隸,你帶回去好好管教。”
尚可喜渾身大汗,長長的馬蹄袖里指甲死命地扣住地板,留下一絲血痕。他以頭戧地,“奴才謝主子恩典。”
班志富跪在廣場的地磚,淚流滿面,心若死灰。
多爾袞見此情形,與多鐸對視一眼,嘴角微微上翹。
沈陽郊外,鑲藍旗莊屯。
巴靈阿用繩子牽著三個漢女朝集鎮上走,烏勒登陪在他身側。
巴靈阿見烏勒登垂頭喪氣的樣子,便給他打氣道:“別介兄弟,咱倆從大東溝那鬼地方跑出來,算是福大命大了。”
大難不死,可烏勒登臉上一點喜色都沒有,“巴爺,咱們兩個可是把尚可喜得罪到死了。”
巴靈阿直皺眉,“你還是爺們嗎?怕那些尼堪干什么。主子告訴我,皇上把尚藩那些逃兵都砍了祭旗。”
烏勒登咬著牙,“都怪那些尚藩的軍兵臨陣脫逃,把咱們旗上幾百個兄弟都害了。”
“可不是,這尼堪啊,就是信不得。”巴靈阿咋著嘴。
這兩個鑲藍旗甲兵逃回去后,按建州軍律,部都要處斬還要禍及家人。為了保命,他們把責任一股腦兒都推到尚藩的士兵身上。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事實。
巴靈阿拍拍烏勒登的肩膀,“我已經和牛錄大人好了,這次入關會把你帶上。”
烏勒登哭喪著臉,“巴爺,謝謝你的好意了,可你知道,我家就一領鎧甲,還丟在了大東溝。”
巴靈阿猛拉一把繩子,指著漢女道:“一會到集鎮上賣了這三個漢女,給你換把刀。沒有鎧甲怕什么,進關搶就是。”
烏勒登感激地道:“巴爺,我這欠您欠大了。”
巴靈阿拍著胸脯,“都是兄弟,再就見外了。”
兩人繼續向集鎮上走去。建州對人口買賣管理較為嚴格,禁止各旗旗買人,人市也只能設在集鎮上。
巴靈阿到了人市后,發現這里已經有很多人正在交易了。他先把三個漢女的衣服扒光,讓她們赤條條站在哪里。建州物資匱乏,棉布很寶貴,建州從一開始就養成了拔俘虜衣服的習俗。這三件衣服巴靈阿還得帶回家。
注:引用實在太多,就不注了。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