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吾幕府多才。rg X英吾跋扈飛揚之氣,一變而為忠烈,固是千古奇男子。渡河兩疏,令人讀之慟哭,何異諸葛出師二表耶。”
松江夏完淳
江南引以為柱石的興平伯高杰死在河南總兵許定國的鴻門宴上,弘光天子震驚綴朝。
與高杰一起領兵進圖中原的河南巡撫其杰剛奔回南京,帶來確切消息。楊文驄得知后急忙赴京看望從前線回來的岳父。臨行前,他把心腹幕僚孫臨留在金山,安排兩軍合作事宜。
高杰之死是影響未來南中國局勢變化的大事,守序請孫臨搜集了高杰和史可法北伐的相關材料,由冷應做成簡報。
南明初立,來自各地的勤王軍閥為了搶地盤頻繁械斗,縱是史可法親將之軍也不可避免。高杰剛到淮北時,淮撫路振飛派副總兵金聲桓守在徐川不讓高杰南渡。金聲桓也是明末響當當的人物,自然不是好相與的。
高杰長途轉戰人困馬乏無力硬打,是馬士英拉了他一把,派出援兵帶著補給接應高部到淮南。剛來時,高杰還是老脾氣,好勇斗狠大掠揚州。史可法親赴高杰軍安撫,推食食之,解衣衣之。高杰此后大變,他殺掉擄掠揚州的副總兵楊成整肅軍紀,禁止軍兵擄掠,不許取民間絲毫錢糧布帛,活脫成了南明岳武穆。
不止約束軍紀,高杰在恢復元氣后,接連上奏折要求北伐,填補淮西至河南這塊明軍防線的大空白,人人為之側目。好好的煙花揚州不待,去北方和建虜流寇拼命。
為了騰出北伐兵力,高杰寫信求到仇人黃得功那里,請求黃得功和劉良佐二鎮出兵保障北伐的左翼。隨后又求到劉澤清那里,請劉鎮向西延伸戰線,接替部分徐州附近的防區。
三鎮把高杰當成了傻子,搶占高鎮讓出來的淮南地盤可以,出兵淮北那不可能。高杰只好自己行動,身先士卒在徐州修筑防御工事。再派戰斗力最強的李成棟部渡黃河,擊退當面建虜。消除北面的壓力后,他留屬下李成棟獨守徐州,自率兩萬精銳北伐恢復中原。
看著南京其杰府通報楊文驄的北伐詳情,冷應和孫臨都是唏噓不已。
冷應想不通,“高杰戰力冠于官軍,帳下猛將如云,李深、李成棟、胡茂禎、王之綱諸營,山陜勁兵四萬,與闖逆交戰都不處下風,怎么就被許定國那個匹夫殺了?”
冷應現在雖然是金城的官員,但對故國之情還是溢于言表。
孫臨強忍悲傷,“天不佑大明啊。公曾苦勸興平伯不要入睢州城,可他太想拉攏許定國了,也不信許定國那個豎子敢動手。”
守序拿起高杰的《冒雪防河疏》,“臣以一旅之饑軍,忍凍挨餓,惟力是視,誓欲收入人心,再整王宇。”
守序微嘆,南京確實沒有錢糧。北伐之前史可法請餉,馬士英讓戶部百般應之,銀庫都搜刮干凈了湊出開拔費。可隨著戰線深入河南,南京沒有能力維持一條沿陸路從揚州到歸德的補給線。
守序放下奏疏抄,詢問孫臨,“高杰的妻子現在哪里?”
“杰妻邢氏和嫡子高元爵等家屬都在揚州。“孫臨道,“黃得功確定興平伯死了,立即點兵包圍揚州。黃與與二劉三鎮聯奏,欲把高鎮軍兵家屬趕出揚州,軍兵汛地由三鎮瓜分。”
冷應語氣恨恨,“三個混蛋只會欺負孤兒寡母。”
守序問道:“皇帝同意了嗎?”
孫臨朝北拱手,“忠良之后,天子怎能容許興平伯的軍兵被瓜分?朝廷已派御馬監高起潛赴揚州城安撫高鎮軍屬,司禮監盧九德赴黃得功軍前勸黃鎮撤兵。”
“天子這事處理的好,黃得功是盧九德一手提拔的。”冷應對守序道:“高杰妻邢氏原是被李自成擄入軍中的良家女,高杰與其兩情相悅,為一婦人率5騎反出李闖,興平伯也是我輩性情中人。”
守序點點頭,朝冷應道:“你備一些禮物,代我送一封信去揚州。”
高杰所部是唯一聽史可法指揮的大部隊,也是南明唯一有戰斗力的陸師。江南士紳和南京朝廷現在都不知道,高杰之死不僅標志著史可法北伐進圖中原的計劃破產。江淮防線門戶也隨之洞開,開封歸德淮西這條自古以來北方南下最主要的進攻軸線明軍已無力守御了。
孫臨見守序有事要交待,退了出去。
高杰為妻子邢氏反出李自成,以高杰自己的法,邢女士有將略,高杰得以自助,不是因為邢女士的美色。當然,按傳言,邢女士很漂亮。高杰南渡后的變化,邢女士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
孫臨提供的材料顯示,高杰北伐后,給邢女士留下兩千余軍兵守衛家屬。除了李成棟、李深這幾個現在已有了獨立傾向的大將,揚州這兩千人應是高杰嫡系。
冷應準備好筆墨。
守序口述,“建虜南下,屠殺百萬,江淮生靈涂炭。”
冷應手一抖,一大塊墨斑滴在紙上。
守序擺手示意冷應不用告罪,繼續道:“……諸將之心難測。君若愿意,可引兵至海門,吾當以舟師濟之。”
海門縣就在崇明島北岸,遠遠避開了建州沿運河南下的主要進軍道路。只要到了海門,崇明的駐軍就能用船把她們救出來。當然,前提是邢夫人不選擇投降。
冷應把守序口述的內容部翻譯成文言文,守序看了兩遍覺得沒問題后,用紅臘封緘,蓋上逆戟鯨指環印。
“你在揚州,設法傳播個消息。建虜這次南下要屠城,百姓能躲的盡量躲遠一些。“
“切記,不要讓明朝官方注意到消息散播的源頭是你。“
守序語氣冰冷,如冬日寒風吹拂吹進了屋內。
“是,大人。“冷應臉色煞白,不敢抬頭看。
高杰之死,意味著弘光政權的壽命進入倒計時階段,守序的計劃要加快了。
江淮之間亂紛紛的戰局導致很多流民南下,在江北和常鎮二府沿街乞討,甚是悲慘。楊文驄開府庫散了幾百石糧食勉強沒餓死太多人,但流民的長期生計問題就不是他一個兵備道能解決的了。這事甚至連首輔馬士英都沒辦法。
茶農、桑農、絲戶等流民里就有的工種很快齊備。絲綢、棉布織造和印染工人問題也不大,向日和南洋的棉布生絲出口這幾年斷崖式下滑。
明末的城市里已經有很多專業的織戶,經濟蕭條,這些無地的工人階級是最慘的,很多人處于失業狀態,衣食無著。只是因為江浙不比閩粵,沒有成熟的移民條件,這些人才會在城里挨餓,賣兒賣女。
南洋和臺灣不是唐僧取經的西天。閩粵之人下南洋,去臺灣發大財的民間傳多的很。有明朝官方的幫助,移民招募工作進行的很順利。
江北流民中還有些鐵匠、木匠、磚瓦匠等工匠想上船,具體負責招募工作的蔡元定也部收下了。
孫臨親自去了難民營查驗。
流民因為吃到稠粥,臉上顯露出多日不見的欣喜之色。滿臉漆黑的男孩女孩在流民營中捧著碗來回奔跑,露出天真的笑容。
屬下有人向孫臨提醒道:“大人,這里的人數明顯超過了兵憲與他們的約定。”
孫臨默然良久,“兵憲約定的是5戶,不是5人。官看那一堆人就是1戶。”
青黃不接的時節,沒有糧食,不知幾人能活下去。
普通的工匠農戶好辦,像吳有性和薄鈺這樣有些名氣的人如果不愿意就得使用一些特殊辦法了,楊文驄少不得要找人聯系太湖的水匪。
蔡元定在江北買下了數百名年輕女子,3兩銀子一人,廉價的讓人只能長嘆。江南士林對此議論紛紛,輿論給馬黨楊文驄的罪行又添上了一筆。
孫臨這次沒有坐視了,匆匆找到守序,明確表示反對繼續購買女人。
守序有些生氣,“江北四鎮在防區內搶劫民居,殺人放火擄掠婦女,你們無力制止。甘肅團練總兵劉肇基和浙江副總兵黃之奎在江南因為搶掠而火并,劉肇基的騎兵,四鎮以搶殺封伯爵,他們怕個屁,你們也無力制止。我拿銀子,買賣自愿,你們卻要反對了?”
“大明之事不光壞在流寇,更壞在那些流將軍之手。國主是流將軍嗎?”孫臨一點沒有退讓,“龍友兄當國主是朋友,他同意你們在江南招募移民已是背負了莫大的罵名,請為吾兄考慮。”
看著眼前一步不退的明朝官員,守序無奈了。這次移民得孫臨幫助甚多,他此前低估了買女人的影響會有這么嚴重,只能叫停蔡元定。
為了運走這些移民,守序借了金士英部的沙船,數量肯定不夠。南北大運河民間貿易斷絕,現在光揚州一地就聚集了3多艘民船,蔡元定在此買下1艘稍大的船只,并雇傭船戶,多數都是些單桅江船,價格不貴。長江上的船戶一般都是以船為家,揚州的也不例外。
第一期移民4多人,守序抽出船隊中的4艘喇唬船,由吳志祥指揮,護送移民船隊先走。老吳來和恩佐一起在通報艦湞江號上搭班子,進長江前守序把他抽調到了內河船隊。
吳志祥問道:“提督,移民船中大半都沒有出海能力,無法航行到臺北。”
“老吳你先不用管臺北,把移民安置在崇明。再以崇明為中轉站,用能出海的船向泗礁山轉運。”
以平均素質而論,這次是臺灣獲得的質量最高的一批移民,萬萬不能有失。
這些平底船沿江而下難度倒是不大,只有鎮江這一段航程的中的漩渦和急流需要格外注意,他們可以盡量貼邊走。守序取出日歷,現在是三月初,鎮江至崇明順流1多海里的航程不出意外一周能到。
“最遲五月中旬,你要把人部轉移到泗礁山。”再遲就來不及了,五月份很多明軍潰兵會涌入崇明島,守序不擔心有大炮守衛的營寨,可這些移民就很難照顧周了。只有到了泗礁山才能讓人放心。
吳志祥皺著眉盤算,兩個月的時間。守序這個要求其實挺過分的。海上看天吃飯,最約不得日期。泗礁山離崇明6多海里,用能出海的沙船和大江船至少也得3到4趟才能運完。
老吳也沒多話,拱手道:“我盡力。”
守序點點頭。內河船隊的幾個指揮官中,現在只有吳志祥能讓守序放心了。沒有多少人的航海履歷上會有到澳洲和新西蘭的探險航行。
押運隊以原淡水堡守備隊為基干,并從陸海軍抽調多人,湊出1人,每艘民船分派1人。為了避免再節外生枝,人船編組齊備后,立即揚帆東去。
金山堡城頭,守序目送移民船隊出發,蔡元定現在成光桿司令了。
回到堡內,一位老朋友已在等著他,臨清商人王士則。
守序拿起王士則帶來的名帖,“登州一別兩年,王老板一向可好?”
王士則泛起一絲苦笑,“這個世道,一家人太平活著就是好。”
“王老板的對,”守序點點頭,“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強。記得上次臨別時,我曾告訴王老板,大明若待不下去了,可以去南洋也可以去臺灣。”
王士則拱拱手,“多謝大人好意。可我跟隨曾中丞多年,現在更不能棄之而去。”
曾櫻,前登萊巡撫,久違的名字了。王士則帶來的正是曾櫻的名貼,松江出品的五色蠟箋,觸感很舒服。名貼上只有四個字,“曾仲含拜“,沒有侍生侍教生這些自稱。守序一笑,倒是有楊廷和的風格。名帖只是通報個姓名,真正要的內容在后面的副啟。
打開副啟,內容也很簡短,匆匆看罷,“曾老先生邀請我去南京?”
……
焦山寨,鄭鴻逵眼前是江面上浩浩蕩蕩的移民船隊。
“芝莞。你為什么陳守序到了哪里都要搶移民,為了移民他寧可不要生絲?”
鄭芝莞放下望遠鏡,笑道,“三哥,我見過陳守序寫給大哥的信,話的很客氣,不與藩爭江浙的貨。他倒是言而有信,應是怕了藩在福建的5艘戰船吧。“
“藩的戰船海上肯定無敵,”鄭鴻逵若有所思,“但我覺得陳守序這么做應該還有其他的原因。”
注1:揚州3多艘船數量見《清世祖實錄》卷一六,順治二年五月乙酉,“……揚州城北,獲船百余艘……揚州城南,獲船二百余艘。”
注:巡撫以上官,喜歡別人叫他老先生。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