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
聯軍從萬象出發,向西進軍。
軍中攜帶了大量藥品,桑枝、三七等8種藥品制成的外傷成藥,以及金雞納霜、檳榔、蔞葉等。
檳榔可抑制痢疾,蔞葉汁對傷口感染有一定療效。藥物攜帶量之多,明顯超過遠征部隊可能的使用規模。
部隊進軍道路有南北向平行的5道山嶺阻隔,旱季路干,士兵不必與大雨和泥濘戰斗,進軍較為順利。
聯軍第一個目標是難府,當年老撾煽動難府披耶起義反抗緬甸,兵敗后披耶逃進老撾,現在老撾又把他的后人扶持上位。聯軍有帶路黨,此戰很輕松,大炮還沒架起城里就降了。
難府守接管政權,立即征丁派糧全力配合聯軍,讓蔡元定感嘆,過硬的帶路黨對打仗是多么重要。
暹羅納雷王的主力部隊進入清邁,與緬軍和本地守軍作戰。
元軍曾三次征伐清邁王國,第一次到西雙版納停下,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半途而止。清邁軍隊反過來攻入云南,元朝無可奈何,最后招撫了事。
聯軍繼續向西北清萊進軍。
1660年1月,暹羅軍包圍清邁城,聯邦與老撾聯軍在帕堯和清萊全線展開。
緬軍在清邁駐軍不多,且主力都位于清邁城中,清萊和帕堯以本地守軍為主。
帕堯沒什么難度,聯軍擺開加農炮一頓小轟,高元爵等人的部隊拉開火繩槍戰線,排槍壓住城頭,老撾勇士就爬梯子登城了。
戰后,聯軍屠城,殺光男性貴族和軍官,居民士兵全部掠賣為奴。
老撾將領很詫異,殺光了貴族如何統治?
蔡元定沒直接回答,只是說聯邦雇傭軍和征召兵就等著戰利品發財,制止不了。
接著是清萊城。
景線、清萊和清邁都是歷史上泰北王國的都城。
清萊府軍民抵抗頑強,城上輕型火炮和火繩槍反擊火力密集。
意大利旅行家弗里德里希曾訪問緬甸,他的報告說緬王莽應龍的盔甲、長矛、火劍是二流貨色,但火繩槍一流,莽應龍有8萬桿火繩槍,槍手奉國王之命練習射擊,槍法很準。
8萬之數有所夸大,但緬甸確有極多火槍。
沒節操的荷蘭人向南洋各國大肆販賣燧發槍,1642年荷蘭人把300至400桿燧發槍以6個八里亞爾銀幣一支的價格賣給一個蘇門答臘的路人,英國人也在干這種事。
伴隨火槍和貿易,歐洲式的外交關系也被南洋諸國所熟悉,當然本地諸國同樣熟悉東亞傳統的外交模式,他們在兩邊處理事務游刃有余。
在明韃兩軍都在用原始的貼腮射擊鳥銃時,緬甸等國裝備直托火繩槍,并已經開始換裝燧發槍,領先了一大步。
僅在清萊府這座邊境城市,城頭還擊的火繩槍就超過1000桿,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聯軍分兵向北,先占領湄公河邊的古都景線城,削除清萊府外圍,包圍清萊府城,強征當地壯丁挖掘圍城壕溝,搭建營帳,與韃靼人在中國大陸做的事沒什么差別。
蔡元定成功帶到清萊府的大炮有46門,行軍途中損失了6門。這些炮架好了射擊陣地,圍城初期打了幾炮壓住緬軍,隨后便停止射擊。
蔡元定未打算將彈藥全消耗在攻城上,帶到清萊到彈藥每門炮不過100發,火藥補充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到,得省著用。
按東南亞的習慣,當戰爭停下來,變成一系列小規模沖突后,會穿插著個人決斗。
守軍出城立起柵欄,老撾軍同樣處理。
兩軍不停有勇士出來向對方挑戰,守軍沒有大象,老撾軍接受對方騎士挑戰,也接受劍手挑戰,甚至有立靶子比賽槍法的。
蔡元定和高元爵很無語,在他們看來,這種個人決斗只是虛張聲勢,娛樂性質大于軍事作用。
不過老撾盟友很看中決斗,聯邦軍隊也不好打斷。
聯邦士兵每天搬著小板凳看老撾勇士和緬甸勇士決斗,不亦樂乎。這種欣賞很快發展成賭博,士兵紛紛在兩軍斗士下注,讓蔡元定不忍直視。
決定性戰斗不在清萊,而在清邁,納雷王親率3萬軍隊包圍清邁城,反正不缺糧,蔡元定喝著茶等清邁打完。
軟弱的緬王平達格里未給清邁派來有力援軍,這場戰役毫無懸念。1個月后,納雷王攻破清邁,從緬甸人鐵蹄下解放泰族古城。
蔡元定向暹羅借來緬軍守將的首級,高元爵用明軍習慣把首級高高挑起,向城內示威。讓清萊守軍明白他們正在進行一場絕望的戰爭。
清萊開城投降,蔡元定下屠城令。
老撾將領強烈質疑蔡元定的決定,蔡元定冷冷地道:“留著這些親緬的貴族,你我兩國別想控制打下的地盤。”
入侵大國不可能消滅原有統治階級,只能拉攏分化瓦解,但對小國,肉體消滅是替換統治最簡單的方式,蔡元定不需要本地貴族幫助。
蔡元定的部隊在清萊、帕堯捕捉到近3萬戰俘,當場賣給商人,這些奴隸將直接向南走,經湄南河谷出海。
納雷王沒屠清邁城,但他深深了解,占領清邁只是開始。
緬甸征服清邁上百年,一開始實行的是副王制,先是清邁君主,后是緬甸王子擔任清邁副王。
納黎萱復國后,緬王阿那畢隆再征服,將清邁劃為一省,由阿瓦直接管理。
對暹羅來說,問題不在于打仗,清邁與暹羅雖同為泰族國家,但兩國人民并不友好,緬甸百年統治期間培養了一大批親緬貴族和基層統治力量。
納雷王下一個目標是聯絡馬都班的孟族人,伺機攻入緬甸本土。
在東南亞,守御城池以各地城守自身的力量為主,中央軍用于野戰和決戰,暹羅不可能在北方維持一支強大的常備軍。
除非將當地親緬甸貴族全部清理一遍,否則一旦納雷王親征軍撤退,清邁仍將成為暹羅的麻煩。
納雷王很明白這一點,他思索良久,最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派人邀請李定國入境,幫暹羅鎮守北境。
蔡元定送走暹羅和聯邦使者,留高元爵守清萊,自率500兵移住景線堡,向北望眼欲穿。
1660年4月,旱季行將結束。
景線對岸,湄公河邊,森林中陸續走出衣衫襤褸的明軍前鋒。
蔡元定淚如雨下。
明軍在清萊府就地安插,將當地上層階級一掃而空,以最激烈的方式完成統治更替。
6月,定國杖殺賀九儀,晉藩直屬明軍解體。
賀九儀部一分為三,大部投吳三桂,小部投白文選,少數從山林小路逃至清萊。
定國擔心賀九儀部給吳三桂帶路,屠孟艮城,南有撣邦攔路,他領兵入緬,尋找白文選。
————————
注:顧誠在《南明史》中寫到這次暹羅聯系李定國,“(1661年)暹羅派使者六十多人聯絡,請定國移軍景線暫時休整,然后由暹羅提供象、馬,幫助收復云南。”
暹羅不可能支持定國收復云南,納雷王既沒有動機也沒有能力那么做,中文史料這一點不夠客觀。
暹羅目的是對清邁的征伐和后續反攻下緬甸,納雷請定國助其守御清邁。定國最后確實到了暹羅景線,并死在那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