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是最現實的群體,軍隊是中國最民主的機構。在出隊見仗這種大事上,中**隊得靠士兵民主決策。
按理說,軍隊要打仗,最講究階級和權威的,可沒辦法。在古代任何試圖以所謂鐵血,民族等手段控制驅使軍隊的將軍只有一個下場,被兵變的士兵虐殺。家國情懷帶兵,那是用愛發電,政策取暖。
東漢后,當兵的丘八都已經知道事到臨頭究竟誰最厲害。王侯將相,千年貴族抵不過一口鋼刀。屠了一個富有的貴族,幾百上千個小娘子到手。五胡亂華天子輪流做,皇帝不過最大的那個軍閥,或者說與士兵關系處得最好,談判能力最強,最得士心的那個軍閥。
很多人幻想的將軍一聲令下,軍隊依命而行那是不可能的。真這么干,士兵提刀上門殺你全家。
會戰是軍隊的核心業務。封建軍隊,出隊見仗始終只會是少部分人。一支高效的軍隊,一般可出隊的士兵占七成,輜兵占三成。七三比例已是強軍,幾千年來也就幾個短暫的時期達到這樣的水平。大部分軍隊可出隊人數與守家人數往往是三比七,能做到五五開的就是精銳了。
這部分能出隊的精銳兵也不可能全出。統兵官必須把他想要做的事通過基層軍官士官傳達給士兵,搜集士兵的反饋意見。
最多向士兵提議,今兒咱出5成兵如何?
士兵一般會提著刀說不行,今天最多出2成兵。
然后大家一起打個哈哈,取個中間數,出3成4成兵。
比如一個最頂級的掛印總兵率領的正兵營實有官兵5000人,其中有一半2500人必須是伙夫、馬夫、小廝、奴才,名為士兵實際職業卻是工匠,商人,小販的雜役。以及冒名頂替的百姓,臨時抓的湊人數的壯丁。封建軍隊資源少,待遇差,這些無用的兵缺衣少食,連盔甲都穿不動。在戰場上屬于行走的兩腳羊,沒糧食被軍兵殺了吃肉的存在。祖大壽守大凌河,就吃了上萬山東的衛所班軍。
剩下2500人中,跟士兵打個商量,兄弟,明天咱派3成人出隊。士兵大爺們心情好答應了,出750人。這750人就是一個省的財力供養出來的,能用于那次戰斗的全部有生力量。如果士兵心情不好或是敵軍太強,抑或今天沒吃飽今天沒妞日,對不起大爺不伺候,一個兵都不出,主帥也只能干瞪眼。
逼著出兵那是妄想,主將得擔心自己的小命明天還在不在,今晚還摟在懷里的嬌嫩小妾明天會不會被士兵拖校場。
主帥得按士兵說的做,士兵說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說打哪就打哪,說撤就撤,真做到了就是心里門清的良將,得士兵擁護,往往成長為一方大帥。比如南宋的劉光世和明朝的左良玉。
大部分脾氣沒這倆好,一般都會與士兵談談,能做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主將的談判能力,他背后的資源,過往的戰績等等一系列復雜的因素。
這個指標或許可以用魅力值來量化。如果軍隊是與主將從一個小團隊出生入死成長起來的兄弟,那顯而易見,主將的魅力值會很高。
士兵的談判意愿和談判能力則取決于敵人實力和部隊文化等比較復雜的因素。有的部隊選擇直接提刀砍主將。有的部隊會委婉一些,在戰場上轉身就逃把你賣了。干脆陣前倒戈的也大有人在,到哪都是吃糧當兵,皇帝誰來做關丘八們屁事。
民族主義?剃頭留辮子?有時很重要,有時不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明末大面積出現軍隊反復倒戈的原因之一。
帶兵是很復雜的事情,這是做生意呢。可以理解為一種多方商務談判,是門生意,交易對手有很多。如果帶不動兵又真想打,無非臨難一死報君王。
將軍們沒人有岳武穆,戚繼光的才干,大部分還是走正常路線。一個好的將軍,通常都是個嘴炮黨,帶兵表面上嚴厲無比,聲色俱厲,實際上愛兵如子,士兵讓他干嘛他就干嘛。這是比較會帶兵的將軍,起碼做到孫子兵法所謂知己知彼里的知己。
最可怕的是那些讀了幾本兵書戰策,在意淫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菜鳥,被賣了還不知道怎么回事。這種人以帝都空降兵和讀了幾天數,懷揣報國理想,渴望封狼居胥、燕然勒石,幾個計策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秀才最多。
明軍為提高軍隊戰斗力,邊軍將領們紛紛舍棄無用的營兵,轉向了奴隸制。用在營家丁這種半官方半家庭奴隸的方式養一支可以出隊見仗的小隊,減少談判交易對手,提高作戰效率。與五代的牙兵類似,克扣其他營兵軍餉,集中養家丁。把士兵當兒子養,這些在營家丁撐起了大明朝后期的軍事行動。
野豬皮做的更遠,他有個民族。奴隸制和衛所制把韃靼人全族塑造成八旗兵,不具備可復制性。而且這種建立在搶掠基礎上嚴酷的軍事奴隸制也沒有保鮮能力,隨著八旗入關,奴隸制在生產生活中重要性大幅下降,八旗的體系很快向綠營和明軍靠攏。旗主王爺,固山額真帶兵,一樣要跟底下的兔崽子們商量著辦,當然這個時候八旗高級貴族的談判能力還很強。
所謂官軍出隊見仗,很少真打仗。
如果是兩支實力接近的軍隊,主帥喂飽了銀子賄賂士兵,哄著大爺們出了營。
對面一樣的。
兩支軍隊接近,隔著兩個大炮射程,一般在2里以上。
隔空對罵,這種罵戰就是打仗。
稍微敬業點的軍隊,點炮放槍搞得戰場硝煙彌漫,實際根本打不死人。
廢話嗎,都是雇傭兵,出隊就是個意思,回去還要拿著銀子去找營外的小娘子快活,真打那不是腦子有病嗎。這不是中國特例,歐洲的雇傭兵時代這種戰例也比比皆是,意大利最明顯。可悲的是,就是這種把當兵作為生意的雇傭軍,戰斗效率也比唐朝的府兵、明朝的衛所兵強多了。
軍人很敏感,在隔空罵戰中能察覺出哪邊氣勢強底氣足,哪邊后頭還有更厲害的援軍。罵個把小時后,弱勢一方撤了,強勢一方看情況,或是追擊或是收兵回營。將軍們考慮錢、女人、任務等許許多多干擾因素后,決定是否投入家丁沖陣。
韃靼人各級官員都向北京請內廷之兵,請大(韃)兵,多數時候不是請來的那幾百八旗兵上了戰場真有決定作用。而是八旗兵在后,很明顯,主將得到北京重視,跟士兵的談判能力強。而且在八旗神話未破滅前,綠營兵在隔空罵戰和放空炮的戰斗中底氣更足。
八旗兵的旗號出現在戰場,大部分明軍就不敢罵了,氣勢不足啊。遼東曾經有過這樣的戰例,明軍與韃靼人隔河對罵。
“吾淫汝妻女。”
八旗兵大笑,從營帳中拖出百余的漢女,紅衣紫衣成群。
“此若輩婦女,盡為人淫,反欲淫人耶。”
明軍大沮,士氣低落。八旗兵趁機渡河,數十騎輕松打崩數千號稱精銳的遼東邊軍,基本就是追殺隨意砍頭。這就是罵戰輸慘了,后面的仗沒法打。
戰績是最好辦的,不管哪一方,撤退后在戰場附近找幾個村子鎮子甚至縣城屠了,士兵們在民婦身上放松一下罵戰中疲憊的身體,砍掉男人的首級回去報功。
文人幕僚連夜開動筆桿子,妙筆生花下,軍官更番疊戰,士兵出生入死,主帥軍門智計百出,恍若姜太公張子房一般運籌帷幄之中。這就是書里的計謀,這就是書里的打仗,其實都沒什么卵用。
血腥戰斗更多是攻城戰。這時候就要真打了,守軍沒辦法,父母妻兒都在身后。攻擊方則是殺紅眼,城市是財富和美女匯聚地。而圍城軍通常有很明顯的優勢,主將許諾開城所有人快活十天,官兵士氣爆繃,這就玩命上啊。破城后有大把不要錢的小娘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所有中國名將中,岳飛是獨一檔的存在。岳飛魅力值爆表了,他花費十年時間,用理想維系住軍隊,憋住一口氣北伐。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指揮會戰最多,勝率100%的將軍。管你是關外的重甲鐵騎還是精銳的漢軍,岳飛一頭撞上去就是干啊,罵戰?不存在的。對岳飛來說,他最大的麻煩是找到隱蔽的敵軍,然后將軍隊放到合適的地點。紹興十年撤軍,理想破滅,岳家軍那口氣泄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岳飛很清楚,理想的保險期沒多長。即使軍隊骨干的人員并沒變,荊湖駐屯大軍再也沒能恢復到巔峰戰力。
明軍是中國歷史上普通的封建軍隊,一千多年來就是這么打仗的,明軍和綠營都不例外。
張時杰依然是一支正統的明軍,明軍的體制他一樣不會少。
張時杰召回在前線寨下市巡檢司城駐守的賀虎臣,出兵2500人,留500看家。
這多虧了張部明軍架構清晰,軍中階級分明,裝備與后勤勉強齊備,官兵也因為有穩固大后方的存在而有凝聚力,比一般明軍的紀律好,作戰效率高。
1500明軍離開富川縣城,沿著秦漢修筑的賀州古道向北開拔。100多匹馬和文官湊出來的近千腳夫挑起扁擔,攜帶輜重走在隊伍最后。。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