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三教九流 二節 黃粱一夢

作者/李色佛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二節黃粱一夢()

    陽光直射云山頂上,在山頂那個空曠的用著青白玉石鋪成的廣場上灑下一片金黃,有山風呼嘯而過,吹得山間的云霧分分合合,直讓人分不清如今是在山上,還是在云中。

    廣場的正中央有一松一柏兩株千年古樹并排而立,兩樹皆有數人合抱大,筆直著插向天宇,郁郁蒼蒼間,讓人望不著頂。兩樹靠近外邊,憑空的被刮去一塊樹皮,顯了那森白的軀干,一副對聯刻在樹上,曰:

    “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道號經聲,喚回苦海夢迷人。”

    在兩樹中間離地幾丈的地方,掛著一口大鐘,鐘身之上,被人用劍劃著“黃梁鐘”三個大字,字體龍飛鳳舞,飄逸超凡。大鐘旁邊的木錘還在搖晃不歇,顯然方才的鐘聲便是這大鐘發出。

    在兩株古樹的后面,有一座道觀,倒好似這兩株古樹便是這道觀的守護神,道觀依山而建,得天獨厚,俯瞰著整個荊南大地,在清晨陽光的照映下,就如那天宮凌霄寶殿一般,顯得金碧輝煌,飛檐走壁甚是恢弘大氣。道觀的正門上掛著一塊牌匾,匾上寫著“云山派”,觀那手跡,與那“黃梁鐘”正是同一人所書,正門兩邊也刻著一副對聯,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觀里面的布置與那些尋常道觀并沒什么兩樣,正堂上供奉著道教三清祖師爺塑像,下邊擺著一張供桌,供桌上灰塵滿布,想來是平常少人打掃,桌子上面放著一個香爐,三柱清香正在裊裊燃燒著,香爐旁邊是木魚、木劍、銅錢、八卦等道士們常用物品。

    在三清祖師爺塑像旁邊卻是還掛著一幅圖畫,圖上畫的那人頭戴浩然巾,身著青布袍,腳踏步云靴,腰間系著一把白色寶劍,端的是神采不凡,不過觀那派頭,卻是一副儒教士子打扮。

    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道人立在畫像前,彷佛石化了一般,久久的默然不語沒有動靜,道人不修邊幅,腰間掛著一只黃色酒葫蘆,身上道袍補丁橫生,時有油漬,看起來甚是邋遢,與著道人背上的那一把白色寶劍看起來很不相搭,道人的這一把寶劍正是那畫像上人物身上的那把。

    也不知過了多久,道人才喟然長嘆了一口氣,拱手向著那畫像行了一禮,道:“不才云山派第三十八代掌門人郭……”道人到這里,頓了頓,咬咬牙繼續道:“郭不守今日招收云山派第三十九代傳人李易,特此榮稟祖師爺知曉!”

    郭不守向著祖師爺請示完畢,復又行了一禮,轉過身來,坐在了供桌旁邊的一張椅子上,對著正跪在三清祖師爺塑像前的一個孩。

    這個孩正是穿了的李易,后世的李易那日拿了道觀前那位道人所贈送的玉石枕頭回家后,晚上沉睡而去,早上醒來的時候,便發現自己成了現在的這個孩了,從自身記憶的融合中,李易得知自己原是一個孤兒,因為北方大旱,隨著流民南下逃難,快要餓死在路邊的時候,虧得郭不守從旁路過,救了自己。

    郭不守孑然一身,在見得李易之后,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動了收李易為徒,傳承云山派香火的念頭,于是就將李易帶到了云山之上,今日正是為李易舉行那入門儀式。

    李易在得知這些后,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正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若真要修道,或許應該進那些傳聞中執天下牛耳的大門派,如道教的龍虎山,佛教的少林寺,儒教的孔府書院等等,這云山派,孤家寡人的,看起來很沒前途啊!

    李易在逃難的過程中,曾聽人過,如今的九州修真界,是道佛儒三教并駕齊驅,三教各自結成一個同盟,想要爭奪天下第一大修真教派,其中道教的翹楚便是龍虎山天師道,佛教的領袖為少室山上的禪宗祖庭少林寺,儒教的盟主自然是青州曲阜的孔府書院了。

    朝太祖昔日奮起于草莽,逐鹿于群雄之時,曾得到以龍虎山天師道為首的道教的大力支持,后來朝太祖奪得天下,便敕封道教為國教,龍虎山天師道歷代天師為世襲國師,于是道教一舉超了佛儒二教,執掌天下修真之牛耳。當今天子號稱道君皇帝,對道教更是優待有加,龍虎山天師道幾乎成為了修真界朝圣的殿堂。

    但十一歲的孩子即便知道這些,又能有什么用?畢竟李易什么都不能改變,更何況郭不守對李易有救命之恩,如今又言辭切切,收為唯一弟子,后世李易為人便是恩怨分明,這等情分,李易怎能辜負?

    當然,李易與郭不守的談話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今朝廷已顯敗露之象,貪官污吏草菅人命,老百姓們敢怒不敢言,這還罷了,九州大地處處妖獸橫行,擄人為食,李易要真敢一個人出去行走江湖,怕是一個不心,就成了那些妖獸們的腹中美餐。

    不過最終讓李易下定決心要皈依云山派,卻是方才發生的一件事情,李易在隨著郭不守路過那道觀前松柏樹上掛著的黃梁鐘時,郭不守指著那黃梁鐘,為李易講了云山派的來歷:

    原來這云山派祖師爺,也就是道觀內畫像上的那人,姓盧名萃之,旁人稱為盧生,盧生是唐代一儒教學子,在進京趕考的過程中,于邯鄲的旅館中偶遇那在人間游歷的道教八仙之首呂洞賓,期間盧生向呂洞賓傾訴著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呂洞賓便給了盧生一個兩端有孔的玉石枕頭,道:“且慢話,先睡一覺!”

    盧生于沉睡中便做了一夢,夢中盧生考得進士,連連升官,娶得嬌妻美妾,但又遭受誣陷,幾乎喪命,虧得那皇帝為他平反冤獄,盧生后來出將入相,封得國公,享盡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高壽九九八十一歲而亡。

    盧生這時候才驚醒過來,卻是發現店主人正在煮的黃粱米飯尚未成熟,盧生患得患失間,呂洞賓卻笑咪咪的對他道:“人生百年,猶白駒過隙,如何不正是一場清夢?”

    盧生茅塞頓開,幡然醒悟,遂拜了呂洞賓為師,開始那求道之旅,后來盧生來到這云山,一日觀那山上的云生云滅,終于悟得大道,羽化成仙,這云山派便是盧生傳下的道場。

    這故事李易前世便知道,正是那成語“黃粱一夢”的典故,不過讓李易驚奇的卻是故事中呂洞賓送與盧生的那個兩端有孔的玉石枕頭,自己不也得了這么一個枕頭么?且后來那道人離去時候唱的“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不正是講的這件事情?

    李易幾乎肯定,讓自己穿的“罪魁禍首”便是這個玉石枕頭,但那道人是誰?李易后世曾見過呂洞賓的畫像,顯然不是,也不是這云山派的祖師爺盧生。

    李易雖然想不清楚,卻也知道其中必然有所關聯。

    唉!緣分啦……

    郭不守擺了擺衣襟,正色道:“徒兒,你既入我們云山派為第三十九代傳人,那么門的一些事條戒律,卻是應該知道的,日后你收取徒弟,也要為徒弟講解!”

    李易拱手稱是,道:“還請師傅教導!”李易稀里糊涂的就做了這個云山派的第三十九代傳人,當然不愿意再繼續的稀里糊涂下去。

    郭不守點了點頭,對李易的反應比較滿意,遂咳嗽一聲,繼續道:“門名為云山派,坐落于道教……厄……第六十九福地云山之上。”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云山派為第六十九福地,換而言之,那就是倒數第四名了,也難怪郭不守向李易介紹起來,很有些汗顏。

    不過郭不守面皮并不薄,或許是怕打擊到李易對云山派的信心,郭不守很快就恢復過來先前的神采,與李易宣揚起云山派的好處來,道:“徒兒可不要看這道教第六十九福地,要知道世上名山何止千萬,云山能夠入選得這些洞天福地就很不錯了!”

    這話好像并沒有什么服力,昔日師傅也這么對自己過,當時初入云山派門墻的自己也很不以為然,郭不守腦海中想起幾十年前的自己來,于是看了下面的李易一眼,趕緊將這云山的介紹略過,道:“門第一代祖師爺盧生曾向呂洞賓仙長習道,呂洞賓仙長乃是道教八仙之首,太上老君之記名弟子,因此門可算是道教太清一脈,這可要遠比那些占據名山大川的旁門左道更正宗的。”

    “太清一脈?師傅,難道還有玉清一脈,上清一脈么?”李易看著自己正在跪拜的道教三清祖師爺塑像,奇道。道教三清李易倒知曉,相傳上古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后身殉,其三道清氣化成了道教三清,便是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

    “道教雖然勢大,卻也不是鐵板一塊。”郭不守翻了個白眼,一副你是白癡的模樣,道:“這事徒兒最好弄個明白,省得以后行走江湖,被那些所謂的‘同門’算計,無辜丟了性命,做了那冤死之鬼,害我云山派斷了道統。”

    李易兩世為人,自知人心險惡,反復無常,郭不守這話雖聽起來很別扭,的卻是正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尉氏县| 浑源县| 涿州市| 普定县| 永新县| 黄山市| 台中县| 东海县| 赤峰市| 务川| 桐城市| 泰兴市| 广河县| 托里县| 永嘉县| 商丘市| 子洲县| 乌兰浩特市| 商南县| 石嘴山市| 麦盖提县| 吐鲁番市| 开平市| 霍林郭勒市| 丰宁| 和林格尔县| 长海县| 吴旗县| 香港| 葵青区| 保定市| 樟树市| 庆云县| 资中县| 普格县| 兴化市| 林口县| 荥经县| 四子王旗|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