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節女尼靜璇
被打上門來了,若還不出手,實在不是李易的風格,李易一聲悶哼,握緊手中鐵劍,云夢訣真氣迅速走遍身,倒也堪堪抵擋住那道人的攻擊,不至于出個大丑。
道人見李易在自己的氣機牽引之下竟然還能運功抵擋,似有點吃驚,面上露出思索神情,突然朝李易點頭一笑,就在這一點頭間,道人加諸于李易身上的威壓登時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道人似乎并無惡意,然李易仍是憤憤難平,這不是仗勢欺人么?不過李易在心中估量了一番道人修為后,還是決定放棄了報復的行動。
呃……好漢不吃眼前虧,道這叫低調。
就在此時,李易突然發現眾人似乎有點不大對勁,一個個的都在摒住呼吸生怕驚動什么,兩個守樓梯的和尚更是在兇惡的面上擠出一絲溫柔,那模樣實在滑稽。
一位約莫二八年華的女尼悄然從樓梯口走了上來,女尼約莫二八年華,著一頂緇帽,裹一襲緇衣,手中捧著一毫拂塵,便是如此也掩不住她的清秀絕俗,明艷出塵,行走間飄然若飛,但見她清秀絕俗,明艷圣潔,行走間飄然若飛,窈窕娉婷,儀態不可方物。
女尼上得樓來,一雙寶石般的眸子宛然流轉,似在找尋著座位,那些身旁還有空位的人們下意識的側了側身,露出點空間來。
女尼并未往里走,而是來到靠窗的李易所在桌子旁,雙手合十朝著李易一稽首,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尼能否與道友借得一位子?”女尼聲音輕柔雅致,裊裊繞梁。
如此賞心悅目之人,李易哪有不允之理?還了一禮道:“師太有理了,此桌并非道獨有,但坐無妨。”
此時,李易點的鱖魚端了上來,李易今日走了一上午,確實有些餓了,又見那鱖魚果然做得色香味俱,自是禁不住的食欲大振,當下扯起筷子便大快朵頤起來。
女尼見得李易吃相,黛眉輕皺,似想要阻止,終究卻沒有話,而是端正坐姿,手上捏了個法訣,靜靜的念道:“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正是佛教的《往生咒》。
道我在吃魚,可女尼你就在道的旁邊一正經的為這魚超度,這個也太那個……李易哭笑不得,將一塊魚肉夾在嘴邊,吞也不是,不吞也不是。
心里斗爭了良久,李易還是決定將這塊魚吃下,呃……反正都有人為它超度,不吃白不吃!
不過李易臉皮再厚,也是不太好意思再繼續動筷子,在喝了一口茶后,李易干脆欣賞起眼前的這位女尼來。
窗外習習湖風,輕揚起女尼的衣擺拂塵,隨著女尼的念咒,李易只覺得女尼的周身宛然籠罩起圣潔的霞光,直若那南海紫竹林的觀音菩薩,欲以大慈悲胸懷來普度世間眾生。
這一當兒,李易倒深切的感覺到《紅樓夢》中賈寶玉得那句“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話語了,很為自己方才吃魚的舉動慚愧啊!
女尼哪里被一個陌生男子如此近距離的打量過?念著念著,白凈的面上便浮現兩團紅云,如此一來,更是在那花容月貌上增添了幾分嬌羞嫵媚。
女尼在一遍《往生咒》念完后,并沒有搭理李易,而是將自己身邊的那杯茶移了移,道了聲“南無阿彌陀佛”后,又念起咒語來,這次念的卻是《凈水咒》。
佛祖釋迦牟尼曾經過:一杯水里有八萬四千蟲。是以虔誠的佛教徒在飲水之前,總要先念一遍《凈水咒》,為那“八萬四千蟲”超度。
李易看著自己手中的茶杯,心中暗自嘆息一聲,將它放了下來。這一刻,李易無比的感激師傅郭不守,幸虧是郭不守將自己從臭水溝邊撿上了云山,若自己是被一個嚴守清規的和尚給撿了,自己的日子哪里會有如此的暢快啊!
女尼端起茶杯,先是在鼻尖幽幽一聞,然后輕啜一口,繼而在齒頰間回味留香,動作姿態賞心悅目之極。
“確實是地道的廬山云霧茶,只是這茶葉在采摘的時候晚了些,曬茶的時候燥了些,煮茶的水又沸了些,因此味道便差了許多,此茶只能算是中下之品了!”女尼皺了皺眉,喃喃言語道。
李易是喝云山上的泉水過日子的,所以對飲茶并不太懂,但見女尼才飲一口,便飲出這么多玄機,當下禁不住的朝著杯中的茶葉觀望一番。
女尼見得李易動作,面上微微一笑若朵百合花兒寂寂綻放開來,女尼道:“此茶雖只是中下品,但廬山云霧乃是九州十大名茶之一,又是九州五大云霧茶之首,因此味道也是很不錯了的。”
我倒是想喝,就怕喝的時候你又要念咒,李易腹誹道。
似是明白李易心中所想,女尼雙手合十,道:“貧尼自幼受恩師教導遵循佛理不得殺生,道友非我佛門中人,卻是不需如此的。”頓了頓,女尼又道:“當然,若道友在飲茶之前也為那茶水中的八萬四千蟲超度一番,那是最好不過了!”
聽得女尼如此言語,這杯茶李易哪里還喝得下?正待搖頭間,李易見那杯中茶葉浮沉不歇,顏色慢慢由綠轉黃,于是便道:“師太,你既是念《往生咒》,為何只為茶中的八萬四千蟲超度,不為這茶葉超度?”
女尼一怔,似乎并未料到李易如此一問,不過轉瞬間便有了答案,道:“南無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我佛有言:米谷草木無命無我,非眾生數。”
古代佛教沒有動物植物之分,只有“命”“我”之分,“命”者大約是生命,“我”者大約是意識,古代佛教認為米谷草木是沒有生命意識的,不在“眾生”之列。
李易端起茶杯,凝視著茶葉在水中緩緩移動,搖了搖頭,道:“師太此言道卻是不敢茍同,既然谷米草木無命,為何可由一種一苗而成長至開花結實?既然谷米草木無我,又如何能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甚至度過天劫化形?”
云山派儒道雙修,于佛法泛泛的很,不過李易卻知道,其實植物也是有生命意識的,李易不過是借著一些修真界的話語出來罷了!
為什么?生物書上過的!呃……又借著后世的泛濫信息來欺負古人了,李易摸了摸鼻,很有點做賊心虛。
女尼道了聲“南無阿彌陀佛”后,陷入了沉思。
女尼自幼受名師教導,佛法修為皆是通透,身為一個虔誠的比丘尼,女尼自然對佛教經典信奉不疑,從懂事起便是忌殺食“眾生”,只吃些米谷草木之類的食物。
可如今眼前的這個道士居然米谷草木也是有“命”有“我”,在“眾生”之列,還得頭頭是道。
一句句佛云在女尼腦海中如流水一般的閃過,女尼總覺得并不能很好的回答李易,在良久之后,終于女尼的眉頭漸漸的舒展開來,如那終日的陰霾見得了陽光的明媚,道:“佛經《十誦律》上:草木可謂**種子。**者,謂生草木眾生依住,是眾生以草木為舍。亦以為村聚落城邑。”
意思便是,草木能成長并非有命有我,而是因為草木乃是眾生所依附的住宅,樹林是眾生居住的村莊,即“**”。
女尼讓李易吃不成魚,喝不成茶,李易讓女尼愁眉不展,總覺得心里平衡了些,李易哪能就此讓女尼“過關”?李易嘴角抽出一絲笑意,道:
“世人有肉身,亦有靈魂,若照師太所,豈非世人亦不在眾生之列,不過是靈魂依附于**,靈魂以**為舍罷了?”
草木是否在眾生之列,就是一個爭論千年而不休的悖論,但誰也否定不了草木有生命,能渡劫化形這樣一個事實,可佛教徒是怎么也不能承認的,畢竟佛教徒已經不吃胎生卵生了,若還要不吃土生土長,那還有什么可吃的?難道都去嚼石頭泥巴?
果然,女尼聞得李易之言,只覺得大大的不妥,草木怎么能和世人相提并論呢?可是畢竟自己又不是草木,怎么就能證明草木不能和世人相提并論?
女尼有一些苦惱,佛祖的話自然是正確無比的,可自己以佛祖的話,居然連眼前的這個道士都服不了,以后如何能去普度眾生?
定然是自己悟性不好,佛法修為不夠精通啊!難怪師父叫自己來這紅塵俗世中歷練一番,看來自己還得多多的研習佛法才是。
“貧尼乃是普陀山觀音禪院靜璇,今日得見道友,實是貧尼之緣。”女尼打定了主意,遂雙手合十,朝李易行了一禮,恭敬道:“道友慧根頗深,貧尼十分佩服,請問道友高姓大名,以待日后貧尼佛法有所長進時,好再來向道友請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