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著一瘸一拐走下臺去的清虛,想著方才兩人的比試過程,總覺得似有什么不對的地方。rg
清虛道袍已經(jīng)裂開,道袍上的太極圖案在山風的吹拂下一開一合,如在舞動。
李易盯著清虛道袍上的太極圖,忽道:“清虛道友,且慢!”
清虛一愣,轉(zhuǎn)過身來滿是疑惑的望著李易。
臺上武當諸人頓時一個個的怒形于色:清虛都已經(jīng)認輸了,你還要怎的?難道真要再打過一場,讓你教徒到底,別給臉不要臉啊。
閑云道長與映月師太的臉色也不好看起來。
郭不守滿腦子懵懂:這徒弟,平時挺上道的啊,怎么今天就像腦子灌水抽風了一般,再這樣下去,師傅我就是想幫你也幫不上啊。
李易看得臺下的議論紛紛,知道大家誤會了,頓時有些猶豫。
方才之敗,實是技不如人之。∪绻皇抢钜自谧詈箨P(guān)頭收回法力,怕是自己定會元氣大傷,幾個月難以復原。
清虛性子倒好,道:“道友有話不妨直言,貧道并無大礙。”
“清虛道友,莫怪貧道交淺言深!崩钜茁勓,想了想還是決定出心中的疑惑,“貧道觀道友之太極訣,似是能化不能收!”
太極訣是武當鎮(zhèn)派絕技,不過太極可不是武當獨有,道教的精髓便是“太極”,每一位道士從早課到晚課,接觸的最多的便是“太極”。
云山分屬道教派系之一,李易這些年來將道教典籍通讀,對“太極”自也有自己的理解。
………………
在比試中,清虛將太極化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又化八卦,這個沒有什么問題,在太上老君的《道德經(jīng)》上就有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一個意思,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不過李易多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太極訣的精髓不在于“化”,而在于“收”:
八卦之中,兌乾收而為“老陽”,巽坎收而為“少陰”,坤艮收而為老陰,震離收而為少陽,是為四象;四象之中,老陽少陽收而為“陽”,老陰少陰收而為“陰”,是為兩儀;兩儀之中,陰陽收而為“無極”。
無極便是“混沌”,乃是盤古大神開天辟地之前,無形無相無聲無色的原始宇宙狀態(tài)。
那么“太極”何來?
因為“無極”是“空”,是“無”,而我們的世間萬物是“色”,是“相”,“無極”如何最終衍化成世間萬物?這個衍化的過程就是我們所的“太極”。
簡而言之,一切事物未產(chǎn)生之時的虛無狀態(tài),稱之為“無極”;而當一切事物開始產(chǎn)生的萌動過程,稱之為“太極”!盁o極”是“狀態(tài)”,“太極”是“過程”。
所以我們才“太極”生“兩儀”,而不是“無極”生“兩儀”。
“無極”化為“兩儀”的過程是為“太極”,那么“兩儀”收為“無極”的過程能不能稱為“太極”呢?
張三豐真人認為能,既然“陰陽”可以顛倒,所以“太極”自能逆行。這才是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的真諦。
修真者道合天地,求得長生,就是一個逆行之旅,太極訣從質(zhì)上揭露并利用了這一點,所以才,太極訣在目前修真界已知的“三千”大道當中,適合更多人修行。
………………
能化不能收……清虛一愣,心里不由自主的慢慢沉吟著這一句。
卻是這一沉吟,一道靈機,在清虛的腦海中“轟”的一聲似炸裂開來,散發(fā)于清虛的四肢百骸的每一個角落中。許多以前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在這一刻,好像都變得隱隱可解了。
清虛再一次席地端坐,眼觀鼻鼻觀心,五心朝天,打坐起來。
武當派諸位弟子再一次看得莫名其妙,不過這一次沒人再指責李易,因為諸弟子們雖一時沒有明白“能化不能收”的真正含義,可看這架勢他們也知道,清虛或要突破了。
打通任督二脈,突破生死玄關(guān)。
李易依然靜靜的立在那里看著清虛,低眉垂目,任獵獵風塵吹過。
“福生無量天尊!”閑云道長看著演武場上的清虛,又看看李易,再一次唱一聲諾,對著身邊的郭不守道,“郭道兄得佳徒如此,夫復何求?”
郭不守喜笑顏開,這一次,郭道長的欣喜終于可以掛在臉上了。
這一次,閑云道長是真心實意的。
身為武當派掌門,閑云道長自是明白太極訣中“能化亦能收”的道理,不過,這些道理,是閑云道長的領(lǐng)悟,不是清虛的領(lǐng)悟。
為什么閑云道長尚未點醒清虛,原因無他,以前的清虛,機緣未到而已。
道教人清靜無為,行事聽天而由命,循序而漸進,十分講求機緣,以前清虛的人生歷練不夠,修為未臻化境,閑云道長也不敢行拔苗助長之事。
畢竟,清虛面臨的是突破生死玄關(guān),突破生死玄關(guān)實在是修真者在修真道路上的第一大難關(guān),稍有不慎便是人亡道消的結(jié)局。
譬如一個學生,你去和他談大學的微積,能有何益?到時候?qū)W生放著加減乘除的基礎(chǔ)知識不學,一心想著用微積分去解決問題,那才是大麻煩。
而如今,清虛剛與李易比試一場,將太極訣中的“化”字用到了極致,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心中正是迷惘,突然間,李易指出了一條“收”的道路,正是黑夜中的一條明燈。
這便是“機緣”。
………………
大約過的盞茶時分,清虛復又睜開眼睛,見得李易尚在,清虛拱手行禮道:“李道兄,可否繼續(xù)一戰(zhàn)?”
先前稱呼李易“道友”,此刻卻以“道兄”稱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李易觀清虛面色如常,然雙目晶瑩閃亮,渾身氣機隱隱流動,欲與天地合而為一,正是清虛突破生死玄關(guān)前的征兆。
君子有成人之美!再,合縱門的陰符七術(shù),李易如今才使得三術(shù)而已,李易笑道:“道友所言,貧道固所愿而!”
罷,兩人又是拉開架勢,再做一場。
這一場,與先前那一場自有不同,清虛不為求勝,李易不為制敵,兩人只打得絢爛奪目,旗鼓相當。
清虛重新祭起太極訣,手中寶劍揮舞,腳步兩兩合一,將“八卦”收為“四象”。
李易以“分威法伏熊”應(yīng)之。
清虛收起寶劍,重新打坐,雙手畫圓,將“四象”收為“兩儀”。
李易以“散勢法鷙鳥”應(yīng)之。
四象既收為兩儀,接下來,便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將兩儀收而為太極了。于天地而言,兩儀是為陰陽二氣,于修真者而言,兩儀何嘗不是任督二脈,生死二關(guān)?
臺下觀戰(zhàn)的武當派諸人也是明白,此刻皆是面色凝重,不僅將眼光投向清虛,也將眼光投向李易。
這個云山派的道士,究竟是什么修為啊,能不能助清虛成功了!
清虛一臉肅然,雙手比劃得來慢,卻是神情堅定,目光中一片決然,向著李易點點頭。
“君今洗耳聽吾言,道有先天與后天。
后天渣質(zhì)為無用,先天一點號真鉛……”
張三豐真人傳武當?shù)兰乙幻},造福世人,除太極訣炳耀千秋以外,尚有《打坐歌》與《大道歌》等修行口訣流傳于世,分別為指點修真者初入門時的打坐與修真者突破生死玄關(guān)的訣竅。
如呂祖的《修身悟道歌》與王重陽的《真大道歌》亦是如此。
這些道教修煉口訣以歌曲的形式表達,通俗易懂,在修真界廣泛流傳,并非其門派的不傳之秘,它們的推廣流行,能為門派多積善緣福德的因果。
反正口訣是那口訣,能領(lǐng)悟多少,是要看修真者的資質(zhì)悟性的,不是,你背得口訣就行了。
就比如太上老君的一《道德經(jīng)》,每一個道教修真者皆能了然于心,倒背如流,有些人能從中悟出天地至理創(chuàng)一派千古流傳,有些人看了,看了就看了……
清虛所吟,正是張三豐真人的《大道歌》。
清虛面色肅然,李易面色亦是肅然無比。與清虛的比試不為爭勝,李易自壓低修為,否則,如何能讓清虛從容發(fā)揮?如此一來,李易真真正正感覺到了武當鎮(zhèn)派絕技太極訣的無窮威力。
無論是合縱門的陰符七術(shù)還是法家的言出法隨,皆是洞天徹地之術(shù),常人便是窮盡一生之精力,也未必能完掌握,李易雖天姿頗高,然而這兩門法術(shù)皆是半途所學,很多奇妙之處,李易哪能悟得透徹?
清虛自幼在武當出家,數(shù)十年下來,武當?shù)佬g(shù)早已深入清虛的骨髓之中,兩相比較,自是高下立判。
若非刺股錐和無量尺皆是定鼎千古一脈的無上寶貝,兩者在李易手中又起到相輔相成之效果,怕是李易早已落敗。
“轉(zhuǎn)圓者,無窮之計也。”戰(zhàn)況緊急,李易也是無暇想得太多,將牙一咬手上便開始動作,“無窮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shù),而神道混沌為一……”
《經(jīng)陰符七術(shù)》第六術(shù)“轉(zhuǎn)圓法猛獸”。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