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前向大家推薦一書,《漢末皇戚》。uukla與文時代相近,文風也相差無幾。能看得了文的童鞋可以前往一觀。謝謝大家!
李延昭將馮定放到馬背之上,自己也上馬正欲離去,身側忽然響起一片破空之聲。李延昭輕轉頭一看,已是大驚失色,連忙將上身伏在馬背上,同時護住橫放在馬背上的馮定。
一陣叮叮當當的亂響之后,李延昭覺得肋側和背上幾處隱隱作痛。他心知那是敵軍射來的箭矢,鉆入鎧甲防御不到的地方,或是甲葉的縫隙之間。他勉力坐直,雖覺肋側和背上那兩三處中箭的地方隱隱作痛,然而卻不怎么影響他的活動。
李延昭自己的長槍,已在方才那次當作標槍用掉了。然而此時需要帶著部屬透陣而出,長槍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因此,李延昭縱馬來到一片狼藉的戰場中,在一個人馬俱喪的隴西騎卒面前停下,而后,拔走了他死前斜斜插在地上的長槍。
四周數量居多的匈奴騎卒,似乎是察覺出了殺入陣中的這一支涼州騎卒的意圖,他們紛紛縱馬圍攏過來。方才混戰之時略顯松散的陣型此時卻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近千匈奴騎卒,在這并不寬闊的谷口,顯得密密麻麻。
然而也正是由于谷口狹窄,使得匈奴騎兵的兵力優勢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處在一線搏殺的匈奴騎卒,與涼州騎卒人數基相當。然而谷地狹,雙方均是不能爽快地縱馬奔馳起來廝殺。因此,涼州這支擴編成軍都顯得非常匆忙,很多人都并不看好的騎卒,竟能在這谷中,與總數多出自己近兩倍的匈奴騎卒殺個旗鼓相當。
之前與馮定同在包圍圈中的那二三十隴西騎卒,此時亦是夾雜在涼州騎卒中,一樣奮勇舉刀槍與匈奴騎卒拼殺。他們陷于死地,以為再無希望。然而這支涼州騎卒的出現,卻使得他們得以殺退包圍并且活到了現在。
因此,隴西卒與涼州卒混雜在一起,與匈奴騎卒們犬牙交錯地廝殺著。如不細觀服色,真不好區分隴西卒與涼州卒。
李延昭欲救出馮定及其殘部之后,便率領自己屬下騎卒們由此再向陣外沖殺,由背后沖破谷口處趙軍步卒們的陣線,使其混亂無序。而后一方面為被趙軍包圍分割的隴西殘卒們爭取存活的機會,一方面也為即將到來的涼州中軍陣創造一鼓而定的戰機。
此時涼州騎卒沖入趙軍陣后,前方的步卒雖有部分轉身予以防范,然而在李延昭眼中看去,這些趙軍步卒的防范破綻甚多,簡直不堪一觀。更遑論用自己手下的那些騎卒來沖擊他們,并打開一個缺口,攪亂他們原就不甚緊密的陣型了。
只是當下自己所率的這些騎卒,被匈奴騎卒緊緊纏住,無法脫身,更不用返身沖擊對方步兵的陣型了。李延昭一邊舉槍與身邊的匈奴騎兵戰斗,一邊心中無比焦躁地思慮著這些問題。
若是己方不趕快脫離這些匈奴騎兵的糾纏,攪亂趙軍步卒的陣型,那么己方中軍大隊人馬到來之時,仍需在谷口外與趙軍步卒奮戰一番,方才有望擊敗他們。而且這樣一來,被趙軍分割包圍著的那些隴西士卒,其存活機會就將大大降低。
這種局面,也實非李延昭所愿看到的景象。這些隴上健兒,都是百戰悍卒。便如今日這般,千里奔逃至此,又糧盡力竭,仍拿起武器奮戰至此時,面對著人數多于他們的敵軍,局勢兇險不利至此,依然予趙軍帶來了巨大的殺傷。
即使現在這般窮途末路的景象,趙軍的優勢步卒已經包圍了與之接戰的隴西卒,并且分割成幾段。各自為戰之下,這些隴西卒雖然不斷倒下,卻仍是在各級將佐的指揮和鼓舞之下奮戰不休。
隨著急促的鼓聲,后方的涼州中軍陣亦是逐漸接近。看到涼州軍逐步接近,在包圍圈中的隴西卒,卻是更受鼓舞。各個包圍圈中的將佐紛紛指著涼州軍逼近的方向,大聲向手下的士卒們著什么。
涼州軍來援的消息,很快隨著各自將佐的吶喊,傳遍了包圍圈中的每一個角落。不時有隴西士卒回頭向包圍圈外看一眼,當看到涼州軍高擎的大旗,他們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
反觀此時占盡優勢的趙軍,因為長時間的作戰,仍無法殲滅這股被分割包圍的隴西卒,加上后方涼州軍的旗幟來近,趙軍步卒陣中,也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搖。
李延昭看著眼前這景象,心中發惶急。他意是保存一些隴西卒的實力。畢竟將來不準要攻略隴西地帶,這些隴西卒,可以發揮的作用,將遠超普通涼州士卒。
一念及此,李延昭刺倒身前的一名匈奴騎卒,而后大喝道:“前排,殺!”
話音方落,前排騎卒已是依令而行,奮力揮舞起手中刀槍,間或有匈奴騎卒被斬落馬下,或是被逼退些許。然而廣武騎卒也有不少人受傷墜馬,轉眼間在馬蹄的踩踏之間,已是沒了聲息。
李延昭看著隊中那些之前還在朝夕相處的騎卒,轉瞬之間已是跌落馬下,了無生息,心中更是驚怒。在觀察了一番戰場形勢之后,李延昭終是高呼道:“劉季武!上!”
之前沖入陣中之后,李延昭與宋慶兩人所領的騎卒,一部分向包圍圈中的馮定及其所領的殘存騎卒沖去,以打開包圍圈救出馮定所部為目標。而另一部大隊,便跟隨宋慶,自在圈外與匈奴騎卒進行纏斗,以期拖住這部匈奴騎卒,使其不得支援李延昭領人所攻擊的包圍圈處。
而劉季武所率的那另一隊百余騎卒,便游走在匈奴趙軍騎卒,與趙軍步卒之間。不時抽冷子對防范疏松的趙軍步卒發動一波攻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沿著趙軍陣線邊緣斬殺了不少趙軍步卒,直使得趙軍不勝其煩。
或者看到宋慶那邊哪一處局部戰場現出頹勢,劉季武便命令一兩名什長帶人前去支援,扭轉那局部的劣勢之后,便即返回己方陣中,繼續進行對趙軍步卒的蠶食打擊行動。
然而此時,李延昭見己方無法快速脫身,便想到了遵照自己指示,一直在后方打擊消磨趙軍步卒的劉季武。
劉季武聽聞李延昭下令,立即放棄了被他折騰得夠嗆的趙軍步卒,轉而令自己部下們紛紛轉成攻擊隊形,直向李延昭這邊而來。
李延昭與宋慶兩人,正率領著各自不到百人的部屬,與匈奴騎卒們戰得難解難分。此時不管是他們,還是苦戰已久的匈奴騎卒,此時都已是呈現出一股疲態。
劉季武遵令而來的支援,簡直可恰到好處,隨著劉季武這一支體力與馬力消耗甚少的生力軍加入,局面很快向著廣武騎卒這邊傾斜。
得到生力軍的廣武騎卒至為振奮,劉季武又恰到好處地從匈奴騎卒的左翼切入,左翼乃是騎兵近戰武器的攻擊盲區,因此,劉季武的突襲進行得非常順利。
隨著左翼和前排的匈奴騎卒紛紛墜馬倒地,奮力拼殺之下,涼州騎卒幾乎清出來一片無人區。當然與之對應,涼州騎卒也為此付出了不的代價。
眼見得前排匈奴騎卒已被清理掉一批,余者皆不敢前,而后隊又來不及填補進來的空檔,李延昭大聲喝令著屬下,撥轉馬頭,向背后的劉趙士卒發起沖鋒。
長久的刻苦操練,早已磨練出了廣武騎卒們精湛的馬術技藝,以及互相協同的默契。隨著李延昭的號令,這兩百余騎卒紛紛撥轉馬頭,而后,邊緩緩提速,邊向身后整齊地射出數波箭雨。這些箭雨中還夾雜了匈奴人慣用的鳴鏑,在空中飛行時發出不間斷且瘆人的嗚嗚聲。
就是這數波箭雨,為廣武騎卒脫離劉趙騎卒的糾纏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這二十息光景中,廣武騎卒們紛紛提起馬速,而后后隊變前隊,在前方將佐的帶領下,各自排成幾個突擊的錐形陣,而后狠狠地撞進趙軍步卒隊中。
趙軍分出來的那一部分用于戒備阻擋的步卒,盡管也不乏手持槍戟,主要用于對付騎兵的步卒,然而依然無法阻擋廣武騎卒迅如雷霆的攻勢。在廣武騎卒的強大沖擊之下,這些零散的趙軍步卒,在轉瞬之間,紛紛瓦解。
突破了趙軍這些為數不多的阻擋力量之后,李延昭眼前,便現出了趙軍步卒們鮮嫩多汁的后背。古時作戰,不管一支軍隊正面多么強悍,哪怕是身披鐵甲,手持超長槍矛,列隊行進時宛如刺猬的重步兵,如被騎兵從背后攻擊,結果也是致命的。
眼前這些臨時拼湊的趙軍步卒,便更不用。廣武騎卒們毫不減速地沖擊他們后背之時,不少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便已被后方刺來的槍矛,以及揮舞的刀劍變成了一具具尸體。
然而隨著李延昭部沖擊的深入,馬速漸漸降低了下來,而方陣中后排較有紀律的漢軍步卒已經反應過來,紛紛組織起來,結成較為緊密的隊形,向已經減慢馬速的這些廣武騎卒步步緊逼過來。
李延昭見得這種情形,連忙親率身邊曹建那一隊人馬,向著他所挑選的薄弱處沖殺而去,并且高呼召集部屬跟上。
李延昭所挑選的位置,正是中隊刀盾步卒與后隊槍矛步卒之間的結合處。這兩部分各自有統轄歸屬,而且協調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然而這種問題,卻恰恰給善于捕捉戰機的李延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李延昭一馬當先,手中銀槍左右翻飛,帶著曹建手下的這些精銳騎卒,并沒有費多大力氣,便沖破了趙軍步卒陣型的這一處弱,而后他手下的兩百余騎卒,紛紛緊隨其后,透陣而出!
沖出趙軍大陣的李延昭,卻正看到韓寧所率的涼州軍中軍,此時隨著急促的鼓,已是奔至谷口前不足百步。
而隨著李延昭部的這一次沖擊,雖然并未給趙軍步卒帶來足夠使其崩潰的巨大傷亡,然而背后遇襲,所帶給趙軍士卒們的震撼卻是無法估量的,正因為此,趙軍步卒收縮了陣線,也使得被分割包圍的隴西士卒,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望著逐步逼近的韓寧帶領的涼州中軍主力,李延昭終是長出了一口氣,他望著馬背上仍然是出在昏迷狀態的馮定,心中已是明了,此戰,涼州軍勝局已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