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看到溫祥瑞和自己母親李曉夢帶領的研發團隊,對產品吹毛求疵,要求達到完美程度,連忙趕往研發企劃部,從實驗室里將溫祥瑞和母親李曉夢強行從實驗室里拉出來,叫到一間辦公室,屏退了辦公室里其他職員,關上房門,才講解其中緣由:
大多數優秀的企業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為自己的經營信條。rg不斷地追求進步和完善,可以成為企業前進的動力。不過,有句古話,水滿則滋,月盈則虧。一件事物好到了極點,往往就會成為壞的開始。
管理學有一個彼得斯定律,這個定律是由美國管理學家T彼得斯提出。指為產品最后1%的完滿性所做的努力,可能導致市場的喪失。
彼得斯定律給管理者的啟示就是:精細勿拘細,求莫貪。正如一句經典的廣告詞所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現在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一定要統籌好產品競爭與市場競爭、質量競爭與速度競爭。
做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哪件產品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無缺,即使是再出色的設計師,其設計出的產品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寶寶軟件公司為了其視窗操作系統,維持著一支由千余人組成的開發人員隊伍,其中個個都是極為出色的軟件工程師。即使這樣,你也會經常看到,當一個新寶寶軟件公司產品推出之后,不用多長時間你就能找到該產品的升級包或是補丁。這不正明了寶寶軟件公司的產品具有漏洞嗎?為什么寶寶軟件公司要把存有漏洞的產品推向市場呢?難道寶寶軟件公司沒有意識到很多的計算機病毒正是通過這些寶寶軟件公司產品的漏洞而對計算機進行攻擊嗎?
我們應該相信,寶寶軟件公司的經營者一定知道,將仍存在一定缺陷的產品推向市場,很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然而,倘若寶寶軟件公司執意于追求產品的完美,一直等到將所有的產品漏洞加以彌補之后,再向市場推出這一完美的產品,那不知道下一款新操作系統的出現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且估計那時的操作系統市場,十之**已經“城頭變換大王旗”。
某中型的IT企業,老總屬于完美主義者,軟件或技術有一點瑕疵都要返工重來。公司曾推出一個游戲軟件,比目前市場上第一品牌更具優勢和吸引力。但老總認為這個游戲太簡單,用戶只要玩上次就可以通關了,必須增加復雜程度。結果重新開始設計,最后耽誤了5個多月,讓對手的產品搶占了先機而成為國第一品牌。
如果我們將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分解,可以將其分為基需求和擴展需求。消費者每購買一件商品,首先考慮的是基需求,即這件商品首先是否能滿足自己一些最基的需求,就像購買牙刷主要是為了刷牙。在滿足了基的需求之后,消費者才會考慮其擴展需求,如產品的質量、外觀、性能等等。每一件產品,都必須能夠首先具有滿足一定消費者基需求的能力,而商家對產品或服務的不斷改進,則多數是在質量、外觀、性能等消費者擴展需求上下功夫。
誠然,在滿足消費者基需求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延伸需求,從表面上來看是一件好事。
香蕉手機公司的管理者忽視了計算機市場的特性,那就是快。在個人電腦行業中,時間是起決定性的競爭要素,如果能在短時期內生產出領先的產品投放市場,則更容易獲得市場上的成功,這也就要求企業不能在產品的改進上投入無休止的時間,而這個錯誤卻恰恰發生在了蘋果的身上。
由于一大批公司進入個人電腦市場,香蕉手機公司的處境愈發不妙。為了扭轉在市場上的不利局面,香蕉手機公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那就是推出一款超出所有競爭對手產品性能的超級電腦。香蕉手機公司希望通過推出這款新產品,能夠讓自己永遠居于競爭前列,以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面。
為了做好這款名叫“蘋果三型”的超級電腦的開發研制工作,香蕉手機公司的總經理親自上陣,并面負責。然而工程師出身的他,卻缺乏必要的商業營銷知識。他認為,電腦既然是一種高科技產品,自然市場也就圍繞著科技的領先性展開競爭,因而誰能推出更高級的電腦,誰就能搶占市場。因此,他對這款新的超級電腦在其性能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一系列的指標都要求做到高、精、尖,以至于香蕉手機公司的科研人員都開始叫苦不迭。開發一年半后,整個“蘋果三型”電腦仍有五分之三的技術問題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新產品預計推出時間也不得不一拖再拖。雖然香蕉手機公司的管理層一再對外宣布:蘋果正是出于顧客需要的考慮,才一再推遲了蘋果三型的上市時間。由于蘋果出產的都是精品,因而絕對不能夠草率地粗制濫造。然而,市場和消費者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為了表明蘋果對時間承諾的重視,蘋果還是在沒有做到預期設計目標的情況下,就將自己的“蘋果三型”電腦推向了市場。
由于產品在對外的宣傳中是以預計的高水準作為炒作點,而實際產品卻難以達到原先預計的水平,因而新產品上市不久,廣告和產品的嚴重不符導致顧客怨聲不斷,輿論媒體也趁機大做文章。此時的香蕉手機公司,也開始陷入了一個低谷時期。
從一個家用電腦的先鋒,滑落為一個缺乏信譽的二流公司,蘋果的教訓不能不慘重。其實,蘋果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聽到顧客的需求,而是故步自封地要求產品的完美和技術的絕對領先。商機是瞬息萬變的,企業生產的不需要是完美的藝術品,而應該是滿足人們需要的商品。及時地滿足客戶、較快地占領市場才是企業克敵制勝的法寶。
但是過分追求產品的完美性,可能導致兩個方面的不利影響。首先是產品的成。要追求產品的完美性,就需要企業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而這會使產品的成大幅度增加,產品的價格也會隨之增加。一旦產品的價格超出了消費者所能承受的范圍,即使是再完美的產品,也很難被消費者所接受。其次是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進入市場的時機非常重要,有時市場機遇稍縱即逝。一味地追求完美而遲遲不肯投入市場,很可能讓你無法抓住眼前的市場機遇。
經濟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企業在確定自己的生產量時應做到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其實,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也是如此。也許為了那最后的1%,我們需要付出極高的成,而卻很難獲得額外的收益。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種做法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需要根據試用新產品同胞的反饋信息,力提升產品的科技技術含量,而不是完美上過于糾葛。
溫祥瑞和李曉夢恍然大悟,有些慚愧的坦誠他們的失誤,立即向宋太平告退,返回研發團隊進行調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