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世民對李承乾甚是失望,但他仍舊放不下他親手打下的江山,他并不指望李承乾能把大唐打理得更加富強,能做個守成之君就可以了。rg不過李承乾雖然聰慧,但沒主見,氣量狹隘,如果沒有良臣輔助,怕是連守成都難。無奈的是,李世民如今已經管不了李承乾了,一番思量之后,便命閻立在大明宮內的一個閣樓里繪制了二十五功臣畫像,對,是二十五個,多了一個王浩然。之所以沒把侯君集去除,實是因為侯君集確有實才,況且如今侯君集是李承乾的首功大臣,若不稍做妥協,君侯集在李承乾面前嘰歪幾句,不別的,怕是這用心良苦的功臣閣樓都做不成。做這閣樓,李世民可不是單單為了緬懷那些跟隨他的功臣,他還想以此告誡李承乾,這些人都是大唐功臣,雖然大半都不在人世了,但還活著的依然能擔當大任,切不可做自廢臂膀之事。
李承乾登基之日,王浩然自然也要去瞻仰新皇的,意料之中卻又讓人有些意外的是,李承乾一登基就賜王浩然為開國郡公,想必是李承乾覺得如此盛大的日子嘉獎王浩然更能拉攏民心吧。
等李承乾登基之后,王浩然便和李泰徹夜離開長安回杭州,李承乾即已正式繼位,很多事都將發生大變,未必就不會為難李泰。
王浩然不能否認的是,就算他再怎么不愿意插手朝廷中事,可他已經深陷其中了。臨行前他就囑咐劉翔宇要密切關注朝廷動態,特別是野心勃勃的侯君集和即將被打壓卻同樣有著不野心的張亮。跟李世民一樣,王浩然對李承乾的期望不高,能守成就好,反正大唐實力雄厚,養幾個庸君也沒問題,沒必要去指望代代大唐皇帝都能英明神武,制度擺在那里,那這就難以避免的。再,王浩然有感情的只是李世民、李泰、程咬金等人,并不是大唐這么一個名頭,將來大唐若是改朝換代,王浩然或許還會拍手叫好呢。
然而期望不高、甚至可以不抱期望的王浩然怕是也都要失望了,李世民用心良苦的功臣閣樓也沒起到什么卵用,一直被管制著的李承乾一當上皇帝,任性起來還真讓人無語。那些他看不順眼的,打壓的打壓,撤職的撤職,且不其他請辭的大臣,就連感念李世民知遇之恩的房玄齡的請辭,李承乾都爽快的御批了。這還不算完,王浩然回到杭州沒幾天就接到消息魏征因進言過激,直接被李承乾貶為庶民并關入大牢。如此一來,單單功臣閣樓二十五功臣中還存活的就去了大半,這些可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啊!王浩然都開始懷疑這強盛的大唐真夠李承乾這個敗家子折騰嗎?
魏征雖然和王浩然常常互相拆臺,不過這算不上什么恩怨,更何況魏征為大唐也算是鞠躬盡瘁了,所以王浩然還是上書為魏征求情,希望李承乾能看在魏征之前的功績份上開一面,不求魏征能官復原職,只希望魏征能歸家養老而已。若是魏征官復原職,以魏征的個性,那王浩然以后求情的機會就多了去了。
別人的話不管用,然而王浩然的話卻相當有用,李承乾一收到王浩然的求情奏折就把魏征給放了,還“既然是浩然求情,那就放魏征回家養老吧”,直接賣了一個人情給王浩然。
然而魏征年邁多病,出獄后沒多久就病故了。李世民把責任都怪罪在李承乾頭上,然而又能怎樣呢?現在李承乾才是皇帝,他也就只能抱起李淵送的琵琶自彈自唱自傷感了。
有去就有來,有降就有升,李承乾大批重用親信的同時,恩科百人也都受到了重用,其中還有一個被授冊為中書令,正三品。
王浩然對這恩科百人算是放心了很多,自從恩科百人之一陳老的遭遇之后,這些人總算學乖了很多,特別是經過了這次大洗牌,對王浩然的方圓之可謂感悟良多,引以為戒。
李承乾折騰的地方可不少,比如對外政策,平息多年后的大唐又動用起了武力,有外邦的地方李承乾都想納入大唐。這可以是必然的事,李承好大喜功是一方面,他若想超李世民,那開疆辟土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朝中還有不少他看不順眼的大臣,可是人家手握兵權,不能貿然撤了人家的職位,派他們去開疆辟土就再好不過了,成了就是李承乾的功績,敗了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撤掉這些人的職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轉移民眾視線,李承乾可不愿意一直讓老百姓們在背后指指點點。這情況就類似于后世的日侵華,他們除了掠奪財物外,還有一個目的也是轉移民眾視線,那時的日內部矛盾重重,百姓亦是溫飽不濟,與其讓老百姓們抱怨上層人物,還不如讓他們多聊聊國外戰事。
如今大唐衣食不愁,李承乾便出臺了許多惠商政策,然而這些“惠商”政策卻并沒能讓那些商人們高興起來,比如朝廷的技術扶持,代價卻是昂貴的,算除朝廷的分紅,當真不如在長安城開個賣部。
李承乾折騰的事很多,然而沒兩個月就膩歪了,還不如多找幾個秀氣的年輕伙子來懟懟**來得快活呢。于是大權慢慢的轉移到了長孫無忌的手上。
侯君集這可就坐不住了,李承乾能繼位,最大的功勞當數他才是,長孫無忌算什么?可曾出過半點力?難道就因為長孫無忌是李承乾的舅舅就能兩朝當老好人?就能兩朝掌握重權?憤然的侯君集可不光心里發牢騷,還常在李承乾面前詆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跟太上皇(李世民)有如親兄弟一般,他若掌握了大權,隨時都有可能把太上皇重新扶上皇位。
李承乾可沒那么昏庸,他自然能猜到侯君集的算盤,比起長孫無忌,怕是這個協同謀逆的侯君集更加難以信任吧?所以李承乾每次安撫完侯君集之后便沒把這當一回事。
侯君集冒著滅族的危險卻成了長孫無忌,怎么可能咽得下這口氣?李承乾幾次都沒點反應之后,他對李承乾算是徹底失望了,對權力的渴望讓他又動起了篡位奪權的念頭,太子李象才幾歲,貌似是個不錯的選擇。。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