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帶領十萬大軍追到遼西郡,契丹兵早已棄城而去。rg唐軍兵不血刃,力追擊。探子報告,契丹軍在大利城東北兩百里安營扎寨,安祿山立即部署,兵分三路,進剿契丹軍隊。
派史思明帶領平盧軍從東側迂回過去,包圍東北方向。啊史那承慶和蔡希德的軍隊合作組成西進軍團,從西迂回。啊史那承慶統一指揮并負責西邊的攻防,蔡希德負責北面防御。安祿山自己帶領主力從正面攻擊。三軍迅速行動,向契丹軍的營地運動過去。
啊史那承慶是安祿山的鐵哥們之一,典型的胡人性格,生得身高八尺,腰粗十圍,圓面大耳,絡腮胡子稍有卷曲,雜亂的貼滿了腮邊。他的任務是帶領一軍,截斷契丹軍的退路。
離目的地還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啊史那承慶催促軍士急行軍。突然八萬契丹軍向他直撲過來,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
情況有變,他當機立斷,就地構筑柵欄,建設防御工事,進行防守。立派信使,通知蔡希德火速趕來救援。
契丹軍蜂擁而來,唐軍柵欄剛剛構建起來,車駑、伏遠駑等遠程打擊武器也已經安裝到位,軍士已經作好準備。
迪輦俎里想對唐軍突然襲擊,兵不血刃,直沖唐軍的營壘。唐軍的駑箭發揮了效用,箭頭的穿透力極強,契丹軍的鍇甲都失去了作用。
密集的箭雨潑向高速奔馳的契丹騎兵,那些被車駑鐵葉主箭射中的人馬,立即倒地,被駑箭射中的軍士,紛紛受傷,蜂擁而上的騎兵受阻。
蕭遠山手持狼牙棒沖到隊伍的前面,一支巨箭射來,他揮舞狼牙棒磕向箭頭,箭頭向身側偏離,貼著他的肩膀飛過,巨大的沖擊力也將他帶下馬來。
那匹久經沙場的戰馬,仍然向唐營飛奔,他跟在它的后面,沖到了百步之內。那馬身中數十支羽箭,還在向前奔馳,一支巨箭擊中它的要害,立即倒地,一聲哀鳴,便不再動彈。
蕭遠山撲匐在地,貼在死馬的尸體后面,躲避箭矣。這方法雖然不雅,卻十分有效。對面射來的羽箭,要么被馬尸擋住,要么從身體上方飛過。
只是他必須貼地,不能進行攻擊。有馬不斷地在他身邊倒地,他用狼牙棒撬動馬尸壘在面前,竟然堆起了一個掩體。
有了掩體他就能施展武藝,百步之內他能百發百中,專門對準柵欄內車駑手射擊。這招很有效,車駑發射要幾人同時操作,傷了其中一人,就會受阻,攻擊力減弱。
啊史那承慶發現了蕭遠山的攻擊點,但他并不知道對方是進攻的主將,以為是一名神箭手。
立即調集三具單弓弩,單弓駑比較輕便,射程一百六十步,蕭遠山的攻擊點正在它打擊范圍之內。
蕭遠山要發射箭矢,必須先站起來。當他剛一露頭的時候,三支駑箭撲面而來,他顧不得發射,連忙倒向一邊。還是他武功高,觀察力強,反應敏捷,才躲過了一劫。
然而許多契丹勇士,都來效仿蕭遠山,唐軍柵欄前面百步之處出現很多馬尸做成的掩體。那些勇士的箭法不比蕭遠山遜色多少,很有殺傷力,唐軍柵欄內的許多車駑手,弓駑手中箭受傷,有的甚至死亡。
看到自己的軍士遭受打擊,啊史那承慶心急火燎。立即改變戰術,用一部分軍士拿起盾牌在箭手前擋住箭頭。這種防御措施很有效,增加了防御的人手,對駑箭的操作有影響。因此箭手但發射箭矢的速度就慢了許多,契丹的騎兵受攻擊的力度減弱,已經有一些軍士沖到了柵欄前。
契丹人冒著被駑箭擊斃的危險,用長槍挑拆柵欄,唐軍是臨時搭建的簡易防御工事,破壞拆除不是很難。守衛的唐軍飛舞陌刀,對破壞柵欄的敵人毫不留情,兩軍在柵欄前進行殊死搏斗。
但契丹兵勢在必得,他們前赴后繼,倒下一批,馬上就沖上一批,十分慘烈。柵欄前的尸體來多,而唐軍的傷亡也來大。
更危急的是,唐軍的數量只有契丹兵的五分之一。如果柵欄一旦被破,唐軍裝備優勢將會徹底喪失,人少的弱點就暴露無遺。
阿史那承慶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在軍中團團轉,一萬四千人的軍隊,在只有簡易工事的情況下,如何能抵抗八萬敵人的攻擊。
時間一長,就會被敵人打開口子,沖進陣地之內,近身肉搏,人多占有優勢。面對五倍的敵人,只有任人宰割了,唯一的希望是蔡希德的救援快來。他估計蔡希德快要來了,命令軍士力支撐。希望蔡希德及時趕到,如果能堅持到安祿山元帥的主力到達,就能反敗為勝,包圍消滅契丹軍。
然而希望的事總是遲遲不來,而擔心的事立馬就發生了。在契丹軍隊連續沖擊下,柵欄被打開了一個口子,大批契丹兵蜂擁而來。
他馬上派上鎮將④薛嵩去堵住缺口。薛嵩是高宗時期名將薛仁貴的孫子,武林奇人皇甫惟雄的三弟子,武藝高強。在前不久安祿山組織的比武大會上藝壓眾多武林高手,獲得第一,安祿山破格任命他為上鎮將。
他使用其祖父的馳名武器方天畫戟沖向正要進入陣內契丹勇士。揮戟刺向突在最前的蕭遠山,蕭遠山舉起狼牙棒向左側撥擋。
誰知速度太快,沒有擋到戟頭,只撥在戟桿上。方天畫戟只稍稍偏了一點,戟枝擦著他的頭盔滑過。
他驚出一身冷汗,知道遇上了對手,振作精神與薛嵩斗在了一起。雖然他的武藝不及薛嵩,但差距不算太大,抵擋一陣不成問題。
強將手下無弱兵,薛嵩帶領的5軍士勇猛異常,三人或五人一組,揮舞著陌刀赴向契丹勇士。
他們兵對兵,將對將,你向我方陣地突進,我向你的軍隊內部沖鋒。一場混戰,互不相讓。雙方的士氣都在高漲,各種兵器相互撞擊,夾雜著軍士的鼓噪聲,十分響亮,聲傳十數里。
薛嵩將方天畫戟舞得風雨不透,著著進逼,蕭遠山振作精神,舞動狼牙棒力防御。方天畫戟舞快,方位角度來刁。狼牙棒窮于應付,跟著方天畫戟運動。
蕭遠山滿頭大汗,已經岌岌可危,兩名契丹勇士上來替換他。他退下來指揮契丹軍隊擴大入口,突然一名抵抗薛嵩的勇士一聲慘叫,被方天畫戟刺中左肩,他只得再次沖上去,合戰薛嵩。
蔡希德接到阿史那承慶的求救信件,立即調轉馬頭,向他的防御地點奔馳而來。他是個喜歡弄險的人,執行攔截北面任務時,加快了速度,多跑了三十里,使他與阿史那承慶之間的距離拉大。
想突然襲擊,出其不意的一舉沖亂契丹軍隊,現在要回援,就成了弄巧成拙,讓軍士多跑三十里路。
形勢十萬火急,好在軍隊的馬匹配備充足,軍士可以換乘另一匹馬趕路。唐朝的邊防軍隊足額配備,安祿山更是加強裝備配置。在戰時一個士兵有兩匹馬,一匹背馱必備物資,一匹用來騎乘趕路,與敵戰斗時便下馬組成兵陣,向敵進攻獲防御。
蔡希德將資重物資放在后面,只帶著一半軍隊馳援。**十里路,一個多時辰就趕到了。
他命令軍士大聲鼓噪,一馬當先,直接進攻契丹的后軍。雖然唐軍沒有這樣的戰術,但他對軍隊的要求高,訓練過這樣的戰法。
蔡希德馳援騎兵的奔跑聲音,已經傳到了作戰的戰場,啊史那承慶欣喜若狂,援兵終于來了。
迪輦俎里則驚恐萬狀,此時已是黃昏,天色已暗,很難判斷唐軍的多寡,以為安祿山的主力到了,急忙下令向西退卻。耶律里思也判斷不出唐軍的多寡,請求領軍抵擋攻來的唐軍,讓迪輦俎里帶領主力和資重物資先退。
耶律里思帶領兩萬人馬列好陣式,作好防御準備,等待敵人的進攻。蔡希德一馬當先向契丹兵陣沖來,契丹的弓箭都是用手拉開弦的,射程近,蔡希德舞動方天畫戟,擊打箭頭。
他臂力很大,對這種奇門兵器情有獨鐘,使得出神入化,絲毫不比薛嵩差。耶律里思抵擋一陣,無心戀戰,等迪輦俎里安撤走之后,便通知蕭遠山撤退。阿史那承慶不敢追擊,與蔡希德合兵一處,上報安祿山,等待命令。
迪輦俎里成了驚弓之鳥,帶領大軍狂奔了一夜,仍不敢停留,繼續向西逃跑,直到中午才停下來搭建帳蓬,起灶做飯。
帳蓬剛剛搭好,軍士埋鍋做飯,飯還沒有熟。西方飄起了塵土,是大批馬群奔馳欣起來的,很可能是唐軍。
迪輦俎里攤倒在地上,軍士們奔行了十個時辰,十七個時辰沒有睡覺,如何還能戰斗,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逃跑。
士兵們飯還沒有進胃,為了逃命,只得打起精神,收拾帳蓬和輕重物資。將沒熟的午餐帶上,向大漠深處撤退。
耶律里思和蕭遠山鼓足勇氣,硬著頭皮向塵土飛揚的方向組織防御。隊形還沒有列好,唐軍已經沖過來了,為首一人,身高九尺,八字眉,丹鳳眼,面色紅潤,鼻直口方,五綹長須飄在胸前,相貌堂堂。他頭戴亮銀盔,腰束明光鍇,身材魁梧,威風凜凜。騎一匹火龍駒,手持長槍,直沖過來。
此人就是王忠嗣的愛將郭子儀。此人武進士出身,在軍隊中拼搏了三十年,得王忠嗣的賞識,晉升為軍長,雖然年過五旬,但威風不減當年。
耶律里思挺身而出,舉槍攔截,他沒有退路,為了掩護大隊人馬,必須作出犧牲。郭子儀縱馬向前,挺槍便刺,耶律里思閃身躲避,他不敢出槍攔截。對方不但槍速奇快,而且變化莫測。他剛閃身避開一槍,對手的第二槍又到了,倉促之中用雙錘擋住。
兩人戰在一起,郭子儀槍法純熟,勢大力沉,出槍奇快,槍槍指向敵人要害。耶律里思手忙腳亂,飛舞著雙錘拼命抵抗,他已經豁出去了,雙錘帶風向郭子儀的身上猛砸。均被郭子儀巧妙躲過。耶律里思一則技不如人,加上疲憊不堪,很快敗下陣來。
主將敗陣,契丹兵抵敵不住,早已亂成一團,向北潰敗。他們顧不得疲勞,倉惶逃竄,不想又碰上了唐兵,為首之人身高八尺,面如滿月,濃眉大眼,鼻寬嘴闊,絡腮胡須微有卷曲。此人盔甲鮮明,手持大刀,騎一匹大白馬,帶領軍隊直沖過來。他就是王忠嗣手下干將李光弼,奉王忠嗣的將令,在此地設伏攔截。
他揮舞大刀,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一陣猛殺,尤如熱湯滾雪,所向披靡。契丹已經潰不成軍,四處奔逃。迪輦俎里與耶律里思、蕭遠山也被唐軍沖散,軍隊已經失去了建制,軍士們以保命為主,自行撒開逃走。
迪輦俎里逃到漠北只有幾千人跟隨,他仰天長嘆,拔出寶劍便要自刎。他的兒子,迪輦楷落王子一把拉住,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父王不可輕生,我們契丹人還指望您呢。兒臣建議父王向唐朝稱臣,唐朝是大國,唐朝皇帝肚量大,一定會讓你繼續擔任松漠都督,繼續掌管契丹八部。”
迪輦俎里道:“我拿什么來取信于唐?唐玄宗不會容忍一個反叛之人。”“兒臣愿往,出使大唐,面見安祿山和唐玄宗,保住父王的汗位。”迪輦楷落態度很堅決,迪輦俎里十分感動,批準了他的請求。
迪輦楷落拿著迪輦俎里的親筆信,向長安行去,剛走出三百里碰到了追趕而來的安祿山。
迪輦楷落被帶進安祿山的帥帳,立即呈上迪輦俎里的信。看過信件之后,安祿山道:“你們既已投降,并向唐朝稱臣,我可以開一面。現在立即派人護送你進京。”
迪輦楷落道:“感謝元帥不殺之恩,我們契丹雖然大敗,但還能向北方極寒之地逃跑。元帥放了我們契丹一馬,將來一定十倍回報。父王在信中極力稱贊元帥,我可以念與元帥聽聽。”
安祿山道:“我已經看過了,我能識九國文字,契丹文當然不在話下。現在你們既已稱臣,帥就不必趕盡殺絕了。讓你們去面見皇上,在此等候皇上的圣旨。你們契丹人吃不得幾天飽飯,有大唐的保護還不滿足,鬧什么獨立呢?現在吃了大虧,又來投降。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迪輦楷落連連躬身稱是,安祿山讓他出帳等候。
迪輦楷落出帳之后,安祿山高聲道:“高尚草擬奏折,‘啟奏皇上,臣帶領十萬精兵,從遼西郡一路圍追堵截,長驅幾千里,三戰皆捷。契丹向大漠縱深逃竄。河東軍在途中設伏,徹底擊垮了契丹人。契丹可汗已經投降,愿向皇上稱臣。臣暫時駐軍當地,看護契丹兵將,等待圣旨,如何行動?請皇上示下。愚臣祿山伏地叩首﹗’”
奏折寫好之后,安祿山對賈循道:“請賈將軍帶著奏折,押送迪輦楷落進京,向皇上奏明。”賈循恭敬的應了一聲:“是﹗”立即帶人護送迪輦楷落進京城。
安祿山心想:‘這支河東軍甚是了得,一舉殲滅了契丹的主力。這樣好的軍隊,能歸入我的帳下多好。我得想辦法,去收編這支隊伍。’
安祿山回軍將李光弼的軍隊包圍,走進他的營帳。李光弼出于禮節,出營迎接:“河東軍手捉李光弼,見過安祿山元帥。”手捉是一個獨立軍團的首領,相當于現在的軍長。
安祿山道:“皇上旨意,你的這支軍隊,歸入平盧軍鎮,從現在起聽從帥指揮。李將軍武藝高強,膽略過人,帥心儀已久。今日得見實乃有緣,帶領你的軍隊跟我一起走吧。”李光弼不買賬,正色道:“末將隸屬河東軍,只聽王忠嗣元帥的號令。沒有圣旨,不敢擅自離開防區。”
安祿山惱羞成怒,大聲喝道:“你敢對抗圣旨,給我拿下。”他帶來的武士就要動手,李光弼嚴然不懼。手中大刀一擺,安祿山的武士不敢上前。片刻間,李光弼的護衛立即來到他的身邊,上前阻止。
兩方一觸即發,突然王忠嗣帶著郭子儀走了進來,高舉圣旨道:“圣上有旨,河東軍配合范陽軍進擊契丹,任務完成后回歸駐地。”他將圣旨展現在安祿山的面前道:“安元帥,契丹已經被擊潰,你的功勞已經到手了,還想要你不該要的東西,難道就不怕梗住了喉嚨。”
安祿山見王忠嗣親來,知道他有防范,打趣的道:“我只是想試試你的部下是否忠心,果然忠心耿耿,王元帥教導有方。衷心感謝王元帥援手,契丹已經向皇上稱臣,我們的任務圓滿完成,各回駐地吧。”帶著隨行人員離開了李光弼的軍營。
迪輦楷落在賈循的押送下,向長安前進,一路上憂心如焚,不知道能否服唐玄宗,顯得驕燥不安。
注①:唐朝基層軍官,上戍5人,上戍主正八品下,中戍3人,中戍主從八品下。
注②:唐朝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注③:唐朝地名,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
注④:唐朝基層軍官,上鎮5人,上鎮將正六品下,中鎮3人,中鎮將從六品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