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是昭武九姓之一,都城設在拓折城①,地處絲綢之路的中間。rg當時那里的農業發達,而且居民善于經商,可謂富甲西方。高仙芝垂涎石國的財富,早就想要掠為己有。天寶九年,高仙芝誣告石國王“無蕃臣禮”,上奏唐玄宗,請求領兵前去討伐。
其實當時石國與唐朝關系是很不錯的,據《冊府元龜》記載,石國對唐朝一直朝貢不斷,天寶八年,還派王太子遠恩入關朝覲。唐玄宗沒有作調查,不知真實情況,聽了高仙芝的一面之詞。立即準奏,讓高仙芝掛帥,征討石國。
對比西域各國,石國國王對唐朝的態度可以是比較恭順和真誠的。石國國王那俱車鼻施繼位之后,因為對唐朝忠誠,曾被唐玄宗皇帝冊封為懷化王,并賜予優待以及免除罪責的鐵券。
接到皇帝的圣旨,高仙芝立即親自兵,任命李嗣業為先鋒官,段秀實為裨將,帶領兩萬唐軍,浩浩蕩蕩向石國進發。
石國國王那俱車鼻施十分尊敬唐朝,根沒有想到唐軍會來攻打他們。唐軍到石國,兵臨城下之后,石國的軍隊并沒有抵抗。
國王那俱車鼻施親自到兩軍陣前,對唐軍的先鋒官李嗣業道:“石國臣民,心儀元帥已久,我特來迎接高仙芝元帥進城,以示我們石國對大唐的尊敬!睂Ψ經]有抵抗,李嗣業不好進軍,報告高仙芝。
高仙芝沒有進城,而是在軍營中接見了那俱車鼻施,對他道:“皇上認為,石國的臣民輕視大唐,特命帥前來征剿。”
那俱車鼻施道:“此乃無稽之談,元帥明察,石國自國王以下,人人敬仰唐朝,送給皇上的貢品,都是我們石國的國寶,是最好的!
高仙芝道:“帥遵照圣旨行事,目的是消滅石國,沒有進行談判的責任。沒有必要設立談判桌,你現在只有投降,讓大軍進城!
高仙芝無視那俱車鼻施的要求,一定要用武力征服他。那俱車鼻施心想,如果讓唐軍進城,少不了要付出大量的財富,那樣對石國的利益損害太大。
但在軍事上又無法與唐軍對抗,萬般無奈,他拿出了唐玄宗賜給他的免死鐵券,對高仙芝道:“我是玄宗皇帝封的懷化王,有皇上的免死鐵券,我要面見皇上,向他明情況。”
高仙芝便對那俱車鼻施道:“我就是根據皇上的旨意辦的,你去長安也沒有用!蹦蔷丬嚤鞘┮姼呦芍プ钃希F在只有這一根救命稻草,降低身分道:“請求元帥讓我進京面圣,皇上聽信了謠言,不了解我們這里的情況,我向他明情況后,一定會改變主意的!
高仙芝非常吃驚,他的確蒙騙了唐玄宗,如果讓唐玄宗知道了內情,唐玄宗從邊疆安寧的總體利益出發,就不會同意他窮兵黷武的政策了,不定他的安西都督的頭銜都保不住了。
高仙芝不能讓那俱車鼻施見到唐玄宗,一時之間猶豫不決。段秀實上前道:“國王要見皇上,元帥可以破例,在皇上面前清楚了,免得妄動干戈。”他想出了一條計策,能以最的代價,滅掉石國。立即將上疏送到了高仙芝的手上。
高仙芝看過之后,眼睛一亮,對那俱車鼻施道:“既然達不成一致的意見,懷化王要面見皇上,當然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要有皇上的圣旨,我一切照辦!
那俱車鼻施信以為真,帶了隨行官員,向長安進發。雙方協議好,那俱車鼻施不回轉,唐軍不得動武。
高仙芝假意遣段秀石送那俱車鼻施到長安,立即寫了一份奏折,向唐玄宗報告,滅了石國,活捉國王那俱車鼻施,現押解進京。
段秀實拿著密奏,在到達長安之前將那俱車鼻施殺害,并向唐玄宗報告,那俱車鼻施等戰俘,在途中企圖脫逃,萬不得已將他們正法。
唐玄宗接到高仙芝的奏折,十分高興,讓段秀實帶口諭:“仙芝西征有功,凱旋之后進京上奏,必有封賞。”
整個石國,都把希望寄托在國王的身上,沒有對唐軍進行有效防備。高仙芝就在那俱車鼻施出走兩日之后,斷然下令,出兵掩襲,對石國進行血洗。
石國的軍隊就不是唐軍的對手,加上乘其不備,唐軍攻擊奏效,石國的軍隊亂成一團,很快就被唐軍擊垮。
高仙芝俘虜石國部眾,隨后他縱兵殺掠,甚至連老弱病殘都不肯放過。這次行動,高仙芝共獲石國的瑟瑟十馀斛,黃金五六橐駝,其余口馬雜貨等不計其數,統統成了他的家財。
撈到了大量財富,高仙芝還不滿足,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蔑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
突騎施與石國一樣,也是當時西域各國中與唐朝關系最親密的國家之一。突騎施當然不是唐軍的對手,加之倉促應戰,當然抵擋不住唐軍的攻擊,一觸即潰,高仙芝俘虜了國王移撥可汗。
于是,高仙芝便向唐玄宗上奏折,稱平滅了石國和突騎施,向朝廷報功。天寶十年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獻其所俘獲的突騎施可汗、吐蕃酋長、石國王、朅師王。
此前那俱車鼻施已經被段秀實所殺,沒有進長安西北面的開遠門。唐玄宗在華清宮,不便招見這些國王,立即下令將他們押入大牢,交刑部審理。
高仙芝怕移撥可汗出實情,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突騎施可汗移撥,竟敢與我們大唐軍隊對陣,而且傷了很多我們的軍士,為了殺一儆百。臣認為必須立即處斬!
唐玄宗見到高仙芝一下子送來了這多國的國王進京,非常高興,立即準奏。同時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勛著為由,加授他開府儀同三司②。
石國與突騎施的被攻打,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抗,唐軍因此大肆鎮壓,被害者除石國的老弱之外,多為在石國貿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
這些人在經商方面很有影響,不長時間,真實情況就傳到了長安。唐玄宗識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細,知道他得了很多的錢財,來應該教訓他的,最起碼也要沒收他的獲得的財富。
但他遷就了高仙芝,沒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雖有滅國之功,但卻沒有得到封王的重賞。
但是他的行為都嚴重損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國的關系,從而導致邊疆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唐玄宗也意識到了,高仙芝的政策已經損害了邊疆地區的安寧,對唐朝不利,欲將其調離西域。讓御史臺核對高仙芝的罪責,起草圣旨。
御史中丞裴周南上奏,認為西域的周邊國與唐朝的敵對已經形成,只有將錯就錯,讓高仙芝以武力鎮壓,安靜下來后,再撤換他,效果會好些。如果此時換帥,雖然有緩和邊疆局勢的作用,但也有向國示弱的嫌疑。唐玄宗覺得有理,當即準奏,讓高仙芝繼續留在安西。
由于高仙芝的一系列的錯誤行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西域的那些國并沒有誠服!
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遠恩逃到諸胡部落,將高仙芝欺誘貪暴之事遍告諸胡昭武。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聯合大食國欲共攻安西四鎮。大食遂以此為借口,實施其擴張計劃,進軍西域國。
高仙芝獲知此事后,心中不安,大食國不比國,兵強馬壯,如果與唐朝對抗或許有所不及,但安西四鎮的兵力肯定敵不過大食國。他一邊加強軍備,準備迎擊大食的進攻。一邊偵察、收集大食國的情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