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拿起安祿山的奏折,看過之后,嘆息一聲放在了一邊。唐玄宗對奏折沒有任何反應,這種態度使安祿山感到已經失寵。加緊軍事準備,必要時,就要豁出去了。
楊國忠知道安祿山為吉溫鳴冤的奏折,唐玄宗沒有理會,心中歡喜。對他來,已經占了上風。更加肆無忌憚,一心一意的要逼迫安祿山造反,但是又沒有采取任何防范安祿山起兵的措施。竇華道:“丞相逼安祿山造反,就應該對其有所防范,分析他起兵以后的進攻路線。多做薊城周邊地區官員的工作,要他們監視安祿山的行動,一旦發現安祿山有不良舉動,便采用非常措施。”
楊國忠除了一門心思逼迫安祿山之外,沒有其它的行動。他不以為然的道:“安祿山不敢起兵,他造反是死路一條。只要他打出叛唐的旗號,他的部下就會將其首級獻給朝廷。用得著防備嗎?”竇華搖搖頭不敢再往下,他內心之中,對這種極不負責的做法,十分擔心。但楊國忠一口回絕,也不愿抗爭。
他們低估了安祿山,也錯看了其手下的那些將領,更過分相信唐玄宗的號召力。以致后來斷送了他們的性命。
安祿山對田乾真的長安之行甚為滿意,他終于弄清了皇上的思想。不管怎么樣,皇上不相信他安祿山會造反,他應該高枕無憂了。但是楊國忠不放過他,威脅仍然存在。尤其是吉溫事件,使他異常擔心。唐玄宗現在的態度雖然中立,其內心之中,也擔心他手中的十幾萬軍隊。態度隨時都會改變。
再就是太子的實力也不能忽視,皇帝已經七十多了,隨時都可能駕崩,一旦太子登基,他的末日就到了。而眼前最急迫的事情,是皇上要詔見他,詔書已經下了,非去不可,不去就是抗旨不尊,那是死罪。
怎么辦呢?病總要好的,不好的病就只有死亡。一旦到了長安,他就等于進入了牢籠,接下來的事會怎樣?他不敢往下想。
但是造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是掉腦袋的勾當。雖然朝廷內部**,但外表還是大唐盛世,老百姓雖然有許多怨言,還是在一個勁的喊‘皇上萬歲’。那些出生入死跟隨他幾十年的將軍,大部分人也不愿冒著與皇帝作對的風險,只要他扯起反叛的大旗,當場就有一半人反對他,那些高級將領不定還想用他的人頭去邀功請賞。
事關重大,他讓呼延寶金調查市面上經商的情況,呼延寶金道:“報告大帥,現在朝廷加大了租運的稅收和費用。各郡的太守為了完成上交的稅費,得到政績,巧立名目收取過路費,跨郡縣重復收取。現在的生意不好做,稍不注意就會賠,市面已經開始蕭條,這都是楊國忠的新政引起的。”
聽了呼延寶金的匯報,安祿山看到了一線希望,市面蕭條,百姓買不到東西,對朝廷就有了怨言。要好好的利用一下。然而要起兵反叛,軍隊是關鍵,他心中盤算:‘必須讓三鎮的軍士都聽我的,跟著我走,只有那樣,才有一線希望。如何讓范陽和平盧以及河東的軍士俯首帖耳的跟著我安祿山造反?這是個大問題,搞得不好,還沒有起兵,自己的腦袋就掉了,成了別人邀功請賞的勝利品。’
這是明擺著的現實問題,他必須深思熟慮。考慮再三,找來了他最信任的將軍阿史那承慶和太仆丞①嚴莊,屯田郎中②高尚三人。密謀怎樣度過難關?
安祿山開門見山:“召你們三人來,是有重要事情相商,兩個月前,皇上派中使馮神威來下旨,召我去長安。我裝病跟他耗了一個多月,推托了。現在有可靠消息,楊國忠在皇上面前進言,要罷我的官,這事太嚴峻了。而且皇上任命楊光翙為太原副留守,程千里為云中太守,明擺著對我有防范。因此要你們出出主意,如何度過難關?”
阿史那承慶是胡人,對大唐的禮儀甚是不慣,早有異心。他和史思明是安祿山的鐵哥們,史思明駐守平盧,路途遠不能來。所以他打頭炮:“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唯一的出路是造反,我們帶兵打到長安去,推翻李隆基,所有的難事都解決了。”
安祿山道:“那不行,皇上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怎能反對我的老師?再,軍士們對大唐忠心耿耿,他們也不會聽你阿史那承慶的。而且我要造反,在史書上,還會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我寧可做個忠臣,死在皇上的手里,也不愿留下罵名,這是一條不能用的計策。”
安祿山是在試探,先看看這三人的態度,更要聽聽他們對當前事態的分析。如果過早量出了底牌,他們就會順著他的思路,而不去分析反面的東西,甚至于迎合他的心意,而忽視了對手的力量。
高尚道:“主公考慮周,但主公想過沒有,如果主公到長安,沒有士兵保護,會出現什么結局?楊國忠隨便給你一個罪名,同樣是要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從今以后,主公要進長安,就只能帶兵進去。因此,阿史那承慶將軍提出的計策是非常好的計策。成功了,你就是開國皇帝,歷史上的英雄。不過這其中的諸多細節還要討論,孫子兵法上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安祿山道:“高尚是漢人,讀書不少,應該知道,現在是大唐盛世,不是百姓怨聲載道,市面混亂的隋朝,現在造反沒有人跟隨,成功的機會不大。”
阿史那承慶道:“機會是拼出來的,哪來的細節不細節,現在是不起兵,安帥就得死,我們這些人也會跟著倒霉。與其心驚膽戰的度日,不如痛痛快快的大干一場,成了,安帥就是開國皇帝,我們都是開國功臣。敗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安祿山道:“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現在的皇上頗得人心,大唐盛世依舊存在。老百姓對大唐感恩戴德,地方官員對朝庭忠心不二。貿然起兵,一不占天時,二不占人和,成算太。只會制造一場兵災,使那些跟著我出生入死的弟兄枉送了性命,讓一方百姓遭受戰爭之苦。倒不如我進京面圣,皇上也不一定非要我的命不可。”
嚴莊是安祿山的心腹謀臣,如果安祿山推翻了大唐王朝,他很可能成為開國宰相。因此在這樣重大的事件上,他既興奮又謹慎。深思熟慮之后慎重的道:“主公的有理,現在反唐的確不合時宜。但是,皇上迷戀楊貴妃和楊國忠專權,天下皆知,朝野上下無不反感。楊國忠加大關稅,經商的人都對其不滿。如果我們以清君側為由,帶兵進京,軍士不會反對,地方百姓也會支持。”
安祿山道:“這倒是一法,我們的敵人就是楊國忠,把他除掉了,我們就安枕無憂了。從現在起,我們作好準備,等待時機。”
注①:唐朝官名,從五品。
注②:唐朝官名,從五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