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臉色一變,見此人服飾和神色,已然明白了大半,對縣尉道:“朕知道了,到兵部去找韋見素,讓他給你安排差事”。縣尉伏地磕頭:“謝皇上恩典。”起身走了。
高力士站著不知所措,唐玄宗對他道:“還愣著干什么呀?馬上叫國忠來議事。”高力士向門外走去,楊貴妃聰明,忙道:“皇上,臣妾先去給你準備夜宵。”
唐玄宗沒有理她,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自從楊玉環被立為貴妃以來,唐玄宗的心就和這位貴妃娘娘貼在了一起。現在他真的感到問題嚴重了,思考是否離開華清宮,回京組織平叛。緊接著兵部尚書左丞相韋見素進來上奏:“啟奏皇上,太原尹王承業上奏,安祿山已經反叛,太原副留守楊光翙被擒,太原城池被叛軍占領,王承業在呂梁山區設防。”唐玄宗這才真正感到問題的嚴重性。
侍衛帶著方嵐到了宮門,已經走到大門口的高力士只好停下來。侍衛道:“這位校尉是從云中來的,帶有程千里都督的奏折,要上奏皇上。”高力士道:“給我看看。”方嵐見高力士身穿紫袍,知道是朝廷的高官,但程千里要他將奏折交到皇上的手上,看了高力士一眼道:“程將軍要我將他的奏折交到皇上的手上。”沒有拿出奏折。
侍衛對方嵐道:“高將軍是皇上的貼身護衛,所有大臣的奏折,都是通過他的手交給皇上的。”方嵐不為所動,大聲道:“我要參見皇上。”高力士看到方嵐雖然只是八品校尉,但氣宇軒昂,便帶著他面見唐玄宗。程千里的奏折交到了唐玄宗的手里。他下意識的吸了一口氣,看了程千里的奏折,唐玄宗雖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也得到了一絲安慰。程千里在奏折中的‘臣愿堅守云中,抵御叛賊,誓與云**存亡。’的豪言壯語,使他感到北路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他對方嵐道:“你回去傳達朕的口諭:程將軍勇氣可嘉,朕封他為特進①潞州長史,同意他將北庭都護府的軍隊調到云中。并令其在河東地區招募士兵,堅守云中。詔書不日即到。”方嵐跪在地上道:“謝皇上恩典,臣即回云中,傳皇上旨意,程將軍定會力以赴,與叛軍血戰到底。”
方嵐走后,高力士向唐玄宗和貴妃娘娘辭行。唐玄宗道:“你先安排我們回長安,然后叫楊愛卿到皇宮議事。”楊貴妃皺著眉頭,極不情愿的準備去了。現在天氣正冷,內心不愿返回皇宮,但唐玄宗發了話,不回去不行。
高力士到了宰相府,楊國忠見他來宣自己進宮,當然知道是安祿山造反的事。他對高力士道:“皇上來召見我,一定是安祿山反了。”高力士不敢瞞他,如實道:“程千里、王承業都來了奏折,安祿山帶二十萬大軍西進。皇上詔丞相立即進宮,商討平叛之事。”楊國忠道:“我多次向皇上奏明,安祿山要反,皇上不信,皇上就是被他的假象蒙蔽了。”
高力士道:“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丞相用不著表功,述你的預見性。還是準備迎戰,拿出平叛的策略吧。”
楊國忠急匆匆來到皇宮,見過唐玄宗,行了臣子之禮。唐玄宗愁眉不展的道:“叫你們不要斗,你不聽。這下好了,那胡羯真的反了。朕待那胡羯不薄,可他真如楊愛卿你所料,竟然狼子野心,反了我大唐!楊愛卿,你看這如何是好?”
楊國忠卻笑著道:“啟奏皇上,安祿山反叛不得人心,皇上不必憂慮,我已經派人捉拿安慶宗,并將他下了大獄。”“哦?”唐玄宗有些不解的看著楊國忠,“那可是二十萬反叛大軍啊,捉拿安慶宗能抵擋得住嗎?。”
楊國忠道:“當今的反叛者,惟獨安祿山而已,他手下的將士受我大唐隆恩,必然不愿造反。只是安祿山逼得急切,他們一時抽不開身,不得不假裝反叛。所以過不了多久,自會有人將他的首級送到皇上這里來,皇上不必憂慮。”
唐玄宗是從大風大浪中走過來了人,知道反叛意味著什么?楊國忠的這些話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但為了廣泛聽取意見,沒有反駁。他點點頭道:“楊愛卿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你就怎樣對付安祿山的二十萬人馬吧?”
楊國忠道:“不是對付那二十萬人馬,而是要利用范陽、平盧各路將士,要他們起來反對安祿山。前番皇上準備用賈循、呂知誨這些人替代安祿山,現在他們是范陽、平盧的節度副使,想必會在后面抄安祿山的老巢。皇上可下一道圣旨,令他們反攻安祿山,而那軍中漢人將士無數,他們祖輩受大唐恩典,必然密謀誅殺安祿山。皇上你就等著吧,過不了多久,安祿山的人頭就會傳到這里了。”
唐玄宗笑道:“楊愛卿這么一,朕的心就寬多了。但這只是你的一廂情愿,那安祿山要造反已不是一日之事,他對部下必有防范,賈循、呂知誨沒有向朝廷上奏反叛之事,已經跟著安祿山造反,不要對他們有什么指望了。明日早朝,你要拿出切實可行的平叛方案,盡快消滅安祿山,免得老百姓遭受戰爭之苦。”
翌日早朝,楊國忠是首席宰相,第一個出班上奏:“啟奏皇上,安祿山的反叛由來已久,他一直在暗中準備。臣早就知道,多次向皇上上奏。可朝廷中有些官員,暗中與安祿山來往,那胡羯不反。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清除朝廷內,跟隨安祿山的人。先殺安慶宗,免去安思順的職務,還有一些原先與安祿山來往官密切的人。送御使臺審訊,要求各地將士堅守好自己的防區,等待叛軍的內變。皇上可以下一道諭旨,誰獻上安祿山的頭顱,就授于誰為節度使。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然有人送來安祿山的人頭。”
除了一番高談闊論之外,就是針對他的政敵。這時他內心所想的是,如何盡快消滅安祿山的叛軍?而且是在想,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將太子李亨以及張氏兄弟扯到安祿山的事件,用唐玄宗的手除掉他們。并沒有針對性的防御方案。那些朝中大臣聽到他的上奏,都在竊竊私語。再聽聞楊國忠所謂安祿山不日授首的鬼話,更是相顧無言。張均私底下對張垍道:“這樣無能,卻竊據首席宰相之位。想叛軍送上安祿山的人頭,真是天方夜譚。他這樣如何能擔當平叛重任?”其他大臣似有同感,一個個面面相覷。
注①:唐朝官名,正二品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