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最怕太子掌握實權。心想‘如果太子掌握了軍權,掃平了叛軍,要阻止其進入朝政就不可能了。那時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噬蠟榱讼順罚瑫匀坏膶⒊惺聞眨挥商犹幚,我的末日也就到了。’馬上出來反對,立即上奏:“太子金貴,兩軍陣前有個三長兩短,朝中缺了儲君,對社稷不利,不宜掛帥。臣舉薦榮王李琬掛帥,統帥三軍剿滅叛軍!痹僖淮蔚种铺。
唐玄宗沒有馬上回答,如果按他年輕時的脾氣,遇到這等大事,一定會御駕親征。那也是最好的對策,能夠極大地提高士氣。但現在年事已高,受不了餐風宿露之苦。太子是最佳人選,但楊國忠不同意太子帶兵。他是首席宰相,貴妃的哥哥。權衡再三,還是不愿舍棄楊國忠,覺得他的第六個兒子榮王李琬表現不俗,也可以帶兵。思定之后,大聲道:“朕任命榮王李琬為兵馬大元帥統領三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總管平叛事務。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等地抽調一部分兵力,組成主力軍,一舉擊潰那胡羯!
高仙芝上奏:“啟奏皇上,現在種種跡象表明,叛軍氣勢洶洶,必須力以赴。臣奏請調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到中原抵抗叛軍!
唐玄宗道:“為了徹底解決胡羯叛亂,必須配備一批能征慣戰的將軍到前線迎敵,任命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防守西北邊境,必要時帶領朔方軍開赴北京太原前線,配合主力攻擊叛軍的老巢。任命王承業為太原尹、衛尉卿,堅守呂梁山一線,等郭子儀到達,一起收復北京太原,進攻薊城。任命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到陳留招兵,鎮守河南,抗擊叛軍并北上進攻薊城。任命程千里為特進,充任河東節度使、潞州長史,令其在河東地區招募士兵,堅守云中,抵抗叛軍。任命封常清為范陽節度使,兼任平盧節度使,立即前往前線,到洛陽招募軍士二十萬,消滅胡羯,收復薊城和平盧!焙擦衷喊凑仗菩诘闹家馄鸩菰t書。
唐玄宗心想‘高仙芝組織軍隊,封常清到達京城,還需要一段時日!柚古衍娔舷,時間緊急。當即又提升畢思琛為特進,命令他立即趕赴東都洛陽,就地招募人馬,組建一支新軍,抵御叛軍,加強洛陽守備。畢思琛即刻起程,奔赴洛陽。
滿朝的文武都放心了,散朝之后,張均私下里對人道:“從軍事角度上看,皇上的這個部署,是很好的部署,顯示出皇上非凡的應急指揮才能。高仙芝、封常清不在安祿山之下,郭子儀、程千里也是有名的猛將。張介然也是很有名望之人,這多人一起對付安祿山,將他團團圍住,加上皇恩浩蕩,安祿山那有不滅之理。只可惜太子殿下沒能參與。”韋見素道:“我似乎已經看到凱旋歸來的將士,手里拿著安祿山的人頭,來向皇上請功了!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使整個朝廷不能理解。唐玄宗的精心安排,仍然沒有抵擋住安祿山的進攻,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唐玄宗幾次調整部署,都沒有阻止安祿山的進攻,反而被安祿山攻下了長安,逼得他走投無路,這是后話。
唐玄宗回到皇宮,楊貴妃立即來到他的身邊,為他捶背,逗他開心。但唐玄宗就是提不起精神來,不住的唉聲嘆氣。楊貴妃道:“皇上不用發愁,自古以來,都是兵來將擋。我大唐有的是人才,那胡羯滅亡在即!碧菩趽纳琊,對楊貴妃道:“朕精心圖治了三十年,開創了大唐盛世。想老來享樂一番,卻被朕最寵愛的臣子擾得朕的晚年不得安寧,老百姓受苦啊。這胡羯的十幾萬軍隊,所到之處,驚擾百姓,社稷不穩啊。”
楊貴妃道:“皇上已經安排了將帥前去殲滅叛軍,那胡羯已經離死不遠了。平叛的心就讓我哥哥和高仙芝這些文臣武將去操吧,皇上盡情享樂,身體健康,就能安定軍心。”
唐玄宗道:“朕不放心啊,國忠不懂打仗,在朝堂上束手無策。仙芝謹慎微,無大志向,一下恐難平定叛亂。朕需要一員猛將前去河南,鎮守中原,渡過黃河,正面打擊叛軍!睏钯F妃道:“臣妾不懂打仗,不能為皇上分憂。但皇上圣明,自有良將前去抵擋。”
唐玄宗正在宮中思量剿滅叛軍的方法。忽聞封常清求見,他甚是高興,想不到封常清這樣快就到了,真是天助。他甚至于放棄了君臣禮儀,握著封常清的手,問他該如何退敵。
封常清見朝中惶恐異常,為了安慰唐玄宗。他信誓旦旦的道:“祿山領兇徒十萬,徑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于闕下。”
唐玄宗聽后大喜,他也認為,目前云中有程千里守衛,叛軍不易攻取。呂梁山區,不易進軍,王承業坐守隘口,叛軍難成。
只有河南地區,一馬平川,不易防守。如果守住了河南,挫敗了叛軍的勢頭,將其困在河北,再聯合回紇、契丹四面出擊,叛軍不難消滅。
他對封常清道:“愛卿善于治軍,熟知兵法,才干在那胡羯之上。有你去洛陽招兵,先擋住其鋒芒,然后聯合介然的陳留之兵,配合朝廷的主力,北上進擊,四面合圍,取那胡羯之首,指日可待。”
封常清道:“皇上放心,常清已有破敵之策,逆胡敢向中原進軍,臣必定給予迎頭痛擊,讓他們葬身黃河。不出三月,臣將那逆胡的頭顱送到皇上的案前,以正朝綱,揚國威!
唐玄宗聽高興,當即命令封常清于次日趕赴洛陽,開府庫,招募新兵,準備迎擊叛軍。
封常清想在唐玄宗面前,很好的表現一下,博取皇帝的信任。出了這一番話,不只是夸大其辭,而是過分樂觀,帶有很大的傾向性。他根不知道安祿山的狡猾,以及朝廷的**程度,是一種盲目的表現。違反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兵法原理。
這種盲目樂觀,雖然對穩定朝廷中的驚恐情緒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給大唐朝廷帶來了輕視安祿山的思想,以至葬送了他自己和高仙芝的性命。延長了戰事,使平叛戰爭長達八年之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