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垍的奏折,唐玄宗比較滿意,當即表態:“準奏,中書省擬旨,通告國,朕與胡羯勢不兩立,各個軍鎮、郡、縣的節度使、太守、縣令,迅速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就地抗擊叛軍。誰拿到胡羯的人頭,封為平安王享受一品官位。任命嗣吳王李祗為河南節度使,總管東線平叛事務,嗣虢王李臣進宮見朕。”宣布之后立即站了起來。在朝堂上坐了兩個多時辰,他有些支持不住了。
高力士立即上前宣布:“退朝,眾位大臣有請到紫辰殿單獨上奏。”唐玄宗走后,群臣向殿門擁去。中使劉奉庭走到楊國忠的身邊,上前討好他道:“高將軍讓我去傳達皇上的口諭,讓李巨進宮見駕。”
李巨是張垍推薦的,楊國忠頗有反感。停下腳步,臉色一正,瞟了他一眼道:“一個孩子家,能有多大的作為,用得著這樣急匆匆的去嗎?張垍上奏搶功,用一個孩子來抗敵,成得了事嗎?”劉奉庭一下子楞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傳旨的時候,將楊國忠的話告訴了李巨。李巨見楊國忠是這種態度,拖著沒有進宮,等待唐玄宗明確下旨。
安排了平叛之事后,唐玄宗又與楊貴妃一起在后宮研究韻律。對前線的事不聞不問,似乎又忘記了當前的嚴峻形勢。對朝堂上安排的事情,交由宰相處理,李巨沒有覲見也不追問。
郭子儀的奏折到了兵部,韋見素拿著給楊國忠看。楊國忠道:“郭子儀要搶功啊。”韋見素道:“他提的辦法很實用,如果讓他增援王承業,奪回太原,進攻薊城,整個形勢就會改觀了。”
“形勢也沒有不好啊,王承業已經止住了叛軍西進,還要他郭子儀去干嘛?他是建功心切啊。但是那樣反而挫傷了王承業,此事不妥。我們一起向皇上上奏。”楊國忠拿著郭子儀的奏折與韋見素一起進宮。
遞上郭子儀的奏折,楊國忠對唐玄宗道:“啟奏皇上,郭子儀申請帶兵到山西奪回太原進攻薊城,他想搶功。其實,山西有王承業已經夠了,只要潼關能夠止住安祿山的進攻,叛軍自會瓦解。如果從靈武出師到薊城,興師動眾,浪費錢財,得不償失。”
李隆基看了奏折,興奮的道:“這郭子儀雖是武進士出身,文采也不錯,這奏折的文采并不比封常清遜色多少。他的想法很合朕意,兩面夾擊,那胡逆插翅難飛,可加速叛軍的覆滅,好計策。”
楊國忠道:“皇上,突厥的軍隊正在邊疆地區集結,吐蕃人也在虎視眈眈。現在安祿山反叛,這些原來臣服我大唐的周邊國,也想落井下石,要作準備。如果朔方空虛,他們會乘虛而入,長安就危險了。吐蕃人的狼子野心,不能不防,他們在蠢蠢欲動,朔方是防御他們的。安祿山只有十幾萬人馬,朝廷在中原的兵力就接近二十萬,加上上黨郡的程千里、呂梁山區的王承業和安東副大都護等地的數萬之兵,對付叛軍已經足夠了,臣奏請朔方鎮的兵不能動。”
他不懂軍事,看到郭子儀的奏折,也沒有覺得有什么出奇之處,現在皇上是好計策,他就慌了,馬上阻止。
唐玄宗沒有吱聲,他很想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打仗是有耗費錢財的,時間長了,國庫必然空虛,只有增加稅收來彌補。那樣老百姓的負擔就會加重,老百姓苦了,就會對朝廷不滿,甚至帶來內亂。因此平定叛亂快好,兩面夾擊就能速戰速決。現在東線的兵力不足,只能防守,高仙芝和封常清兵敗之后,形成不了夾擊的態勢。
郭子儀主動請櫻,帶領朔方軍到山西,直接攻擊安祿山的老巢,是最好的辦法,可楊國忠的也不能忽視,一時難以取舍。楊國忠對站在一旁的高力士使眼色,高力士會意,走到玄宗身前道:“啟奏皇上,吐蕃的使者還沒走,負責接待的內臣,他們正在打聽安祿山反叛的經過,大有侵犯邊境的意圖,不能不防。”
楊國忠緊跟著高力士向皇帝進言:“其實安祿山并不可怕,現在只要撤換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重振軍威,派一名將軍守住潼關,京城無憂。東線有王承業程千里,已經足夠了,用不著再增兵,增加朝庭的負擔。”王承業是他的親信,當然不愿意郭子儀去山西,奪了王承業的功勞。在他看來,安祿山是死路一條,誰出來平叛,結果都是一樣,讓高仙芝、封常清到河南阻擊,去搶頭功,他當時就十分的不愿意,現在封常清敗了,又讓郭子儀去搶他親信的功勞,他當然要阻止。
自從封常清十一月十七日到洛陽招兵,已經快一個月了。除了封常清征兵結束之后,向唐玄宗上過奏折。朝廷知道他屯兵虎牢之外,其他地方州郡的太守、刺史都沒有上奏折。
叛軍攻到了什么地方?占領了哪些地盤,前線的戰事如何?唐玄宗沒有一點信息,他對前線的戰況不大清楚。
封常清與叛軍一接觸,就節節敗退,他不愿報憂。總想穩住陣式之后,再想朝廷上奏折。等到他上奏洛陽失守,整個河南都落入叛軍之手的時候,唐玄宗不能接受。
唐玄宗沒有得到前線的消息之前,心中一直是十分樂觀的。在他的心目中,各個州郡都在抵抗安祿山,沒有上奏朝廷,是因為雙方都在力以赴,戰爭膠著,僵持不下。現在知道了封常清大敗,不免有些憂慮。郭子儀的奏折無疑是最好的部署,但楊國忠拿邊疆事,他不能不考慮。
楊國忠見唐玄宗還在思考,進言道:“叛軍雖然得逞一時,但他們的戰線拉長,要守的地方很多,皇上的詔令已經發出,老百姓都起來要安賊的人頭,形勢究竟如何變化?還很難,派兵可以緩一緩。”
唐玄宗點點頭,用手指點敲了一下桌子道:“根據戰場形勢,擬訂戰略措施是應該的,但不能沒有準備,應該讓郭子儀招收新兵。”
他也不想耗費太多的錢財,高仙芝和封常清不能將安祿山殲滅,他要另選元帥,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前線打過勝仗的奏折。都是敗仗,這場戰爭究竟能打多久,他心里也沒有底。
高力士道:“二十多天了,沒有一份前線的勝利戰報,報來的是一敗涂地,仗打得太不順利了。叛軍過河之后十天拿下河南,直到丟失之后朝廷才知道。皇上準備兵源,隨時出擊十分英明。”
唐玄宗對高力士道:“讓翰林院擬詔,回復郭子儀,要他招收三萬新兵,鎮將③及以下軍官由他按程序選拔,上報朝庭審批,果毅都尉及以上軍官由朝庭指派。迅速作好準備,等待朝庭的旨意,隨時出征。”
注③唐朝軍官職位,分上、中、下三等,一鎮轄十戌,上鎮將正六品下,帶兵5人;中鎮將正七品上,帶兵3人;下鎮將正七品下,帶兵3人以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