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非常客氣,郭子儀受寵若驚,躬身說道:“臣救駕來遲,讓皇上受到驚恐,罪該萬死。”李亨說道:“愛卿來得及時,有了這支勁旅,朝廷的興復之勢才算形成,收復失地就有很大希望。”
李歸仁得知郭子儀、仆固懷恩到達靈武,對安守忠說道:“郭子儀的這支久戰(zhàn)沙場的勁旅,實力不可低估,其聲勢大壯。我們主動退后,改為守勢。”安守忠說道:“只有先退守長安,等待朝廷增兵,再行進攻。”李歸仁說道:“朝廷現(xiàn)在要穩(wěn)固后方,目前不會有增援,僵持一段時間再說吧。”
燕軍主動后撤,靈武的唐朝新朝廷有了喘息的機會。郭子儀忙著訓練新兵,他想迅速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與燕軍周旋,再穩(wěn)步推進,一口一口的吃掉叛軍。唐肅宗的想法不同,有了兵之后,就想立即出兵進攻長安,收復京城,這樣他這個皇帝才算是名符其實。選擇吉日,親自到軍營看望軍士。
皇帝來到軍營,郭子儀迎到營門,跪在地上說道:“子儀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唐肅宗上前扶起郭子儀說道:“起來,起來,在軍中可以不施大禮。兵馬已經到位了,是不是可以收復長安了?”郭子儀站起來說道:“啟奏皇上,我軍目前實力不足,只能與叛軍對峙,不能進攻,只有等待時機。”
建寧王李倓說道:“如果讓叛軍安定了后方,再來圍剿更加困難了。”郭子儀說道“王爺說得有理,但眼下是敵強我弱,只能采取這種戰(zhàn)略。”唐肅宗雖然希望盡快收復長安,但不能脫離現(xiàn)實,只好放棄攻擊長安的計劃。
孫孝哲來到長安,出示圣旨,要求帶走他的軍隊。田乾真說道:“朝廷要干什么啊?將你的軍隊撤走,等于釜底抽薪,長安只有李歸仁的一個軍團了。現(xiàn)在李亨在靈武虎視眈眈,不用說進攻,防守都成問題了。”
孫孝哲說道:“你敢抗旨嗎?”田乾真說道:“你少用大帽壓人,反映情況述說理由怎么是抗旨呢?你們在京城,跟在皇上身邊,難道就不能出些好主意。”李歸仁說道:“可靠情報,李亨正在集結軍隊,隨時都可能進攻長安。如果一定要將你的軍隊帶去洛陽,就只有將田將軍的軍隊從潼關調到長安來,才能使長安有保障。”
孫孝哲說道:“我的軍隊帶走了,是皇上定的,要調軍隊來頂替,你們向朝廷上奏。”田乾真嘆息一聲,寫了一份奏折,讓孫孝哲帶到洛陽。
安祿山死亡的消息傳到了唐朝,唐肅宗得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他認為是大舉反攻的時候了。立即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jié)度使。郭子儀感恩戴德,信誓旦旦,愿為平叛粉身碎骨。
在朝議的時候,唐肅宗說道:“叛軍的罪魁禍首已經死了,這是上天對叛軍的懲罰。現(xiàn)在反攻的時機已經到了,子儀做好準備,現(xiàn)在開始謀劃收復長安。子儀擅長治軍,手下幾員大將同心協(xié)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收復長安就在眼前。”
下朝后,唐肅宗與軍師李泌及郭子儀一起討論平叛的策略,李泌說道:“陛下要想定快消滅叛軍,應該以消滅叛軍的實力為目的,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現(xiàn)在魯炅在南陽李巨在宋州阻擊叛軍,叛軍到不了荊襄,過不了江淮,得不到江南錢糧,軍中補給難以維持。因此先阻止叛軍擴張,然后進軍河北,攻擊叛軍的老巢,此為上策。如果現(xiàn)在集中兵力進攻長安,時機并不成熟,敵人的精銳都集中在那里,朝廷沒必要拼強敵。將長安丟給叛軍,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我們就能騰出手來對付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先打掉他們的補給,沒有補給,叛軍不戰(zhàn)自亂。”
唐肅宗說道:“你的策略,不盡人意。長安是大唐的核心,落在叛軍的手里,大唐的顏面何在?現(xiàn)在胡羯已死,叛軍必不久長。朕的心思都集中在收復長安上,子儀想想辦法,如何能夠收復長安?”
郭子儀也認為收復長安有很大的難度,但皇帝要求盡快收復,他不愿違拗唐肅宗的心意,當下說道:“皇上要求收復長安,對提高朝廷的聲譽,鼓舞抗擊叛軍的士氣,有很大的作用。但就現(xiàn)在的實力而言,效果不會很好。潼關一戰(zhàn),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這個教訓不能忘記。我現(xiàn)在派探子進長安打探,先摸清敵人的動向,找機會奇襲,或許可以成功。”
唐肅宗立即下詔,令郭子儀率軍直趨京師,并親自檢閱六軍,為郭子儀助威。郭子儀不敢抗旨,雖然知道此時進攻長安不是時機,但為了照顧皇上的面子,只得出戰(zhàn)。帶兵八萬軍隊,號稱十萬,浩浩蕩蕩從朔方開向長安。
李歸仁早就得到消息,立即向朝廷上奏,并派大將安太清、安守忠前去迎敵。安太清和安守忠是安祿山的嫡系,對安祿山忠心耿耿,雖然安祿山已經死了,但他們對燕朝仍然死心塌地。
安慶緒收到田乾真的奏折,對群臣說道:“田乾真上奏,長安的守軍太少,請求將他的軍隊調到長安,鞏固長安的防守。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陳希烈出班上奏:“啟奏皇上,唐肅宗在靈武登基,已經十個月了,調動唐朝朔方、垅佑、河西三個軍鎮(zhèn)的軍隊,又新招軍隊,總兵力不下十五萬。現(xiàn)在屯兵靈武,對長安的威脅很大,田乾真的請求非常合理,臣奏請將田乾真的軍隊調到長安,防御唐軍的反攻。”
高尚上奏:“啟奏皇上,李亨雖然有三個軍鎮(zhèn)的軍隊,但是要防御吐蕃、大食、及西域小國,兵力分散,短期內沒有能力進攻長安。前者唐朝丞相房琯領兵五萬,三路進攻,被李歸仁擊敗。有李歸仁在,長安就有保障。臣奏請將田乾真軍團調到洛陽來,保衛(wèi)朝廷。”
張均上奏:“啟奏皇上,現(xiàn)在的唐朝已經不同于幾個月前。郭子儀已經回到朔方,招收的新兵已經訓練有素,攻擊力成倍增長。如果皇上不想放棄長安,就一定要增加兵力。如果放棄長安,就將李歸仁的軍隊也撤到洛陽來向南攻擊。”
嚴莊上奏:“啟奏皇上,長安不能白白送給唐朝,但洛陽的兵力不足,邊將擁兵自重。長安現(xiàn)在已經不是重點,近期不會有戰(zhàn)爭,有李歸仁軍團已經足夠了。臣上奏田乾真已經是長安尹,他的軍隊交到朝廷,由皇上親自掌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