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身份已經暴露,雖然對面前的幾人不很相信,但是沒有其他出路,只有相信他們,冒險一試。當即說道:“幾位大人想法與郭元帥不謀而合。只不知你們是如何行動?”韓昱說道:“人馬我們已經組織好,只等與郭元帥接好頭,按照郭元帥的部署行事。我們都是久住城內的人,對城防十分熟悉,夜間偷襲城門有十分把握。現在只欠東風,郭元帥來攻城就好辦了。”
幾人一起表明態度,郭俊高興了,當下便一起研究具體事宜,直到滿意。興奮之余,最后說道:“我進城的目的就是想聯系忠于大唐的人,來個里應外合。沒想到這樣容易就與你們聯系上了,這是上天的安排。現在計劃已經妥當,我就和韓大人一起出城一趟,與郭元帥聯系,請趙大人和徐大人做好準備。”
崔乾佑對軍隊要求很嚴,雖然忽視了郭俊等人的活動,但一直在城樓上堅守。至德二載②二月十一日,郭俊韓昱出城向郭子儀報告郭俊的計劃。
郭子儀連夜帶領唐軍襲擊河東,郭俊、趙復韓昱徐炅等人,帶領死士打開城門,迎接唐朝官軍。唐軍向城內沖殺,聲勢浩大。燕軍突然遇到唐軍,驚慌失措,城防一片混亂。
崔乾祐在城樓上驚醒,聽聞城門已開,知道大勢已去。倉促之間不敢接戰,毀了木頭假人,他帶領殘兵敗將逃往城北。集中兵力沖破唐軍的防線,急匆匆逃往安邑③。
安邑百姓先開城門迎接先頭軍隊,再閉門反擊叛軍。崔乾祐在城外見狀不妙,看出城內的變故,本想攻下安邑,但又怕郭子儀追擊,無奈之下,放棄攻城,立即向白逕嶺④逃去。
河東之戰郭子儀未棄一兵一卒,將崔乾佑殺得到處逃竄,輕而易舉的收復了河東地區,與李光弼的太原連成了片,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不但為收復長安打下了基礎,而且直接威脅洛陽,戰場局勢對唐朝大為有利。
崔乾佑退保蒲津⑤,立即向燕朝報告,安慶緒見河東丟失了,不但不能形成對太原的威脅,反而將洛陽暴露給唐軍,想調崔乾佑回軍洛陽,加強都城的防守。
高尚說道:“潼關是戰略要地,如果唐軍占領了,長安和洛陽就被隔開了,兩邊不能相顧。就目前而言,那里才是重點,守住潼關,既可以保證長安和洛陽的通道,又能保護陜郡的糧倉。讓崔乾佑守潼關,是最好的決策。”
安慶緒說道:“我們的戰線似乎是太長了,兵部認為現在如何用兵?”兵部尚書啊史那承慶說道:“史思明為了范陽的安全,進攻平盧,對朝廷的旨意不聞不問。蔡希德進攻云中,目的也是鞏固他的后方。理由都很充分。他們都沒有執行朝庭的戰略計劃,及時夾擊太原。讓郭子儀鉆了空子占領了河東,局面就被動了。現在如何用兵并不是關鍵,關鍵是要能夠令行禁止,才能挽回不利的形勢?”
孫孝哲說道:“就軍事而言,我們并沒有處于下風,問題是雄武皇帝駕崩,軍心不穩,各領兵統帥各行其是,不把皇上的圣旨當回事,只照顧他們自己的利益,對圣旨陽奉陰違。這樣下去,離失敗不遠了。因此要整頓紀律,樹立朝廷的威信,處理不聽話之人。”
嚴莊說道:“知易行難,處理誰啊?是史思明還是崔乾佑?要處理史思明,他馬上就會脫離朝廷,甚至倒向唐朝。處理崔乾佑,他一直在按朝廷的旨意辦事,雖然打了敗仗,但很聽話。現在只能讓崔乾佑守衛潼關,其他的事放一步再說,等渡過了難關,再來整頓秩序。”
崔乾佑接到朝廷的旨意,固守潼關,他帶領殘兵敗將在潼關剛剛布防,郭子儀的軍隊就到了。他硬著頭皮抵抗。
但剛剛吃過敗仗的軍隊,軍士的士氣十分低落。而且郭子儀從北面進攻,潼關的天險失去了作用。
郭子儀是善于用兵之人,不會輕易失去機會。他一鼓作氣強打猛攻,將所有的精兵和先進武器都擺上上去,不惜一切代價硬沖硬拼。各種駑箭飛蝗似的向潼關射擊,敢死隊亡命的向上沖,燕軍一個個龜縮在工事后面不敢迎敵。
崔乾佑斬了三名畏戰的士兵,才穩住局勢,他親自上陣,操作車駑對敵發射,好不容易堅持到了天黑。當天晚上,他帶著輕重武器撤出了潼關退保蒲津。
三月初郭子儀占領了潼關,雖然沒有全殲崔乾佑的軍隊,但已經按照他的計劃完成了長安外圍的清除任務。當即寫了一份奏折,送到朝廷,詳細匯報了近一個月的作戰情況。
唐肅宗遷都鳳翔,得知郭子儀一路攻城略地,節節勝利,十分高興。立即詔他到鳳翔,研究收復長安的事宜。郭子儀急匆匆來到皇帝的臨時住處,進入臨時皇宮,立即向皇帝跪拜。
唐肅宗親手將他扶起,笑著說道:“收復河東和潼關,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值得慶賀。但這只是一個開頭,接下來是要收復長安,朕任命你為主帥,馬上準備收復長安的戰役。”
郭子儀說道:“啟奏皇上,軍隊從進攻河東開始,到攻占潼關,連續作戰一個多月,十分疲憊,需要休整一段時間,而且叛軍的士氣并沒有低落,崔乾佑主動撤出潼關,退保蒲津實力尚存,我軍攻擊長安,必須抽調潼關之兵,潼關就會再次落入叛軍之手。因此不宜操之過急,應結合全國其他戰場的情況統籌安排,一舉收復長安。”
李泌說道:“收復長安,現在不到時機。讓郭元帥做好準備,等待機時。”唐肅宗說道:“長安一定要收復,既然你們都認為目前不適時宜,可以緩一緩,子儀現在就圍繞這個戰略目標準備,一定要一舉成功。”
程千里接到了朝廷的圣旨,要他主動出擊,配合朝廷主力收復長安。但是圍困云中城的燕軍雖然停止了攻擊,但并沒有撤退,仍然將云中城團團圍困,主動出擊顯得有些自不量力。公孫瓊巖說道:“圣上說安祿山已死,叛軍人心浮動,是攻擊的最好時機。看來叛軍內部出了問題,兩個多月沒有攻城,足可以說明。”
注②:唐朝年號,燕朝稱圣武二年,即公元757年。
注③:唐朝地名,今山西省運城市東北安邑鎮。
注④:唐朝地名,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
注⑤:唐朝地名,今陜西大荔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