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討論對投降叛臣的量刑,李峴說道:“法有首有從,情有重有輕,若一切論死,非陛下與天下惟新意。且羯胡亂常,誰不凌污,衣冠奔亡,各顧其生,可盡責邪?陛下之新戚勛舊子若孫,一日皆血鐵砧,尚為仁恕哉?《書》稱‘殲厥渠魁,脅從罔治’。況河北殘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開自新之路而盡誅之,是堅叛者心,使為賊致死。困獸猶斗,況數萬人乎?”
呂諲說道:“御史大夫過于迂腐,大臣背叛唐朝就得領死,我支持崔器,維持原判。崔器寫好奏折,馬上上奏。”
唐肅宗接到呂諲的奏折,看到張均在懲治的名單之首,他對張均非常看重,還想用他。對呂諲說道:“張均原是太子府的官員,為人正直,對朕有舊恩,他投靠安祿山完全是被楊國忠逼的,此人才華出眾,留下來有益于社稷。”
呂諲說道:“啟奏皇上,張均乃叛黨的中書令,是首惡之人,不能免死。”
唐肅宗說道:“朕說過,張均曾經對朕獻過很好的計策,此人必須赦免。”
呂諲的意思是要張均立刻就死,現在皇帝的態度堅決,他不能違拗,但決不能將其留在京城,那樣對他的晉升威脅太大。
當即上奏說道:“啟奏皇上,張均論罪當殊,但皇上體諒,特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必須執行,臣奏請張均流放合浦郡。”唐肅宗一想,這樣也好,讓他吃些苦頭之后,再調他進京。立即準奏。
張均很想再見唐肅宗一面,但這是不可能的,朝中的大臣都不愿有才能的人去見皇帝,那樣會影響自己的前程。
他在衙役的押送下,向流放的地方行走,臨行時賦詩一首,表達心境。
瘴江西去火為山,炎徼南窮鬼作關。
從此更投人境外,生涯應在有無間。
臘月,唐肅宗任命崔圓為中書令,苗晉卿為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麟為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陳希烈特賜死,達奚珣等人伏誅,而罪魁禍首嚴莊不但免死,還在朝中擔任司農卿,使人不可理解。
乾元元年③正月,上皇天帝御宣政殿,授皇帝傳國、受命寶符,冊號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三月,徙封李俶為成王,四月立為皇太子,同時冊立張淑妃為皇后。
李俶為作為唐肅宗的長子,一直擔任元帥之職,軍功不可磨滅,立為太子很自然。但張淑妃不這樣想,她以為作了皇后,他的兒子就應該是太子。但是因為年齡太小,不能與李俶競爭。因此就開始運作,希望唐肅宗能和唐玄宗一樣活過七十歲。
唐朝皇宮遷回長安,緊鑼密鼓的恢復政權,三省六部九寺的建制都要到位,各個衙門都需要人手,在任命官員的過程中,皇后和李輔國插手其中,抓緊培育自己的勢力。
在此期間,燕朝也在開始整頓。張通儒向安慶緒建議:“現在鄴城雖然有八萬軍士,但彈丸之地,難有作為。
必須將范陽的主力合并進來,統一調度,還可與唐朝一爭高下的能力。”
安慶緒立即下詔,招史思明到鄴城來商討軍國大事。史思明現在手中有兵十萬,穩坐薊城,怎會聽安慶緒的擺布,斷然的拒絕。理由很簡單,說守衛范陽的責任重大,不敢辜負先帝的重托。
高尚向安慶緒上奏:“啟奏皇上,史思明不來鄴城,抗旨不尊,是在鬧獨立,此風不可漲,應當采取斷然措施。”啊史那承慶說道:“史思明的兵力已經強過朝廷,應該安撫。”
安慶緒派了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三人,帶了五千騎兵趕到范陽,以征兵為名,實則是察看情況,準備偷襲。
史思明見到幾人帶兵同時前來薊城,知道對方不懷好意,便在營帳之外設好埋伏,然后自己率領幾萬士兵迎接安慶緒派來的使者。
見到阿史那承慶和安守忠后,立即下馬行禮,握手敘舊,十分親切。殷勤的對啊史那承慶說道:“啊史兄來薊城,代表皇上看望官兵,兄弟一定有好好接待,我用最好的酒,來招待你們,一醉方休。”。
阿史那承慶、安守忠見到這陣式,知道史思明有所防備,不好下手。但也心存戒備,不肯進城。
史思明說道:“三位是皇上的使者,到范陽視察,怎能不入城呢?想我史思明跟隨雄武皇帝,出生入死,保護好燕朝的根基。你們不入城,是不是皇上對我史思明有所猜疑?”
啊史那承慶與史思明的交情很深,不愿撕破臉皮,向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點點頭,執著史思明的手,隨其進了薊城。
史思明喜笑顏開,一路之上,談笑風生,將他們領進會客廳,命令奏樂設宴,盛情款待。酒酣耳熱之際,三人早就忘記了提防。史思明借機離開啊史那承慶的控制,擲出一只酒杯,發出動手的信號。
埋伏的士兵一擁而入,將三人一一拿下,同時截住幾人帶來的隊伍,大部分編入史思明的系列,少數不愿當兵的,給了些錢財,讓其回家去了。
史思明捉拿了安慶緒派來的人,等于是公開與安慶緒作對,他想獨立,但擔心受到唐朝和安慶緒兩方面的攻擊。
耿仁智對他說道:“主公現在兩面受敵,不如投靠唐朝,只要能保留主公的職位和軍隊建制、地盤不動,投降唐朝就是出路。”
史思明的心腹愛將信都太守烏承恩也說道:“主公帶著官職和部下投靠唐朝,河北還是主公的。如果獨立,必定遭受唐朝的強攻,河北一道,怎能敵過唐朝?下官愿為主公去一趟長安。”
史思明心有狐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對耿仁智說道:“你代我向唐朝寫歸降書,條件是保留地盤和軍隊建制。”
歸降書寫得相當誠懇,詳細說明了他管轄范圍內的十三個郡以及八萬兵力的情況,著重強調愿意率部投歸唐朝。
烏承恩代他將歸降書送進京城,唐肅宗得到報告后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了烏承恩。立即封史思明為歸義王,仍然兼任范陽節度使,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授予顯赫官位。
史思明沒想到唐朝對他如此重視,受了冊封之后,馬上斬了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以表明自己對朝廷的誠意。但是阿史那承慶與史思明從前就頗有交情,留在軍中。
史思明封了王,成了唐朝的一品,而且保持了他原來的軍隊,史思明的目的達到了。他真心歸唐,因此在河北地區,宣傳朝廷宗旨,有好幾個州因此又相繼歸降,只有相州還屬于安慶緒的管轄。
注③:唐朝年號,公元758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