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揆對高力士、陳玄禮有好感,但不敢違背皇帝口諭,對李輔國說道:“那就讓御史臺調查一下,太上皇為社稷操了幾十年的心,雖然晚年精力不足,聽信讒言,給國家帶來動亂。但必定是皇上的父親,如何處理啊?高力士陳玄禮等人都是跟隨太上皇幾十年的老臣,兢兢業業服侍太上皇,對社稷也有貢獻。不要輕易下結論,要慎重行事。”
李輔國說道:“我已經調查過了,確實高力士等人策劃的陰謀,他們對當今皇上甚為不滿。便蠱惑太上皇在市面上當眾揭朝廷的短處,在京城中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李揆說道:“沒那么嚴重吧,他們都是太上皇的老人,對朝廷忠心耿耿,一點小事,總不能殺了他們吧。”
李輔國說道:“皇上對這件事,十分震怒,口諭嚴懲。不殺他們,也要讓他們離開太上皇,免得再起事端。最好的辦法,是將他們流放到外地。”
李揆證住了,不相信的看著李輔國。李輔國說道:“干嘛這樣看著我,你要是不愿意,我們一起去見皇上。”
李揆覺得事關重大,當即起身與李輔國一起進宮。唐肅宗斜躺在床上,見李揆進來,挪動了一下身體。李揆行了參拜之禮,便立即上奏:“啟奏皇上,長慶樓的事涉及太上皇及一些老臣,臣奏請從輕處理,告誡他們一下就行了,免得太上皇不樂。”
唐肅宗說道:“太上皇年事已高,難免犯糊涂。但高力士、陳玄禮、王承恩、魏銳等人心懷不軌,蠱惑人心不宜再侍候太上皇了,怎樣處理,讓輔國擬旨,中書省議一議,報朕審批。”聽了唐肅宗的結論,李揆感到震驚,但不敢爭辯。李輔國高興了,當即代擬圣旨,交給了李揆。
李揆接過草擬圣旨,望著唐肅宗,意思是征詢他的意見。李輔國上前扶正唐肅宗的坐姿,唐肅宗揮動一下手說道:“程序還是要走的,抓緊辦吧。朕等著簽批。”李揆當即跪下,拜別唐肅宗。到了中書省之后,便在草擬圣旨上簽了字。
李隆基移居太極宮甘露殿不久,上元元年①八月,唐肅宗下旨:“高力士、陳玄禮,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蠱惑人心,行為不軌,流放黔中道。”
李輔國向高力士宣讀圣旨的時候,唐玄宗知道了這件事,內心十分傷痛。本想向唐肅宗求情,但圣旨已下,木已成舟,不可挽回,更怕引起李亨的猜疑。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對他忠心耿耿,侍候他五十多年的心腹老臣離開身邊,到邊遠的不毛之地受苦。
高力士向唐玄宗告別,唐玄宗一夜之間老了許多,想當年一言九鼎,如今自己最貼心的護衛都保護不了,不覺老淚縱橫。只好悲痛的說道:“將軍去的地方瘴氣又多又濃,從前流放的犯人,往往因中瘴氣而亡,你要多加注意。朕無能為力,過一段時間皇帝的氣消了,定會詔你回京城的。”
高力士流著眼淚說道:“臣不怕瘴氣,只是擔心太上皇無人照顧。太上皇要好生調養,不要擔心微臣。”怕唐玄宗傷心,他立時離開了太極宮,踏上了充軍的行程。行至巫州,見其地薺菜很多,爛在地野,并不是用來做菜吃。感傷不已,作歌詠道: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
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觸景生情,雖然遭受流放,仍然表明他對唐玄宗的耿耿忠心。
上元二年二月,唐肅宗的病情有所好轉,他從病榻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叛軍的情況,這時最關心的就是平叛的結果。自從九節度使圍攻鄴城失敗之后,史思明吞并了安慶緒,叛軍又猖獗起來,朝廷國力日下,這一段時間,一直采取守勢。經過兩年的生息休養,他想再次擴軍,攻擊叛軍,詔李揆商討平叛之事。
李揆上奏:“啟奏皇上,朝廷兩年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加上皇宮開銷的節省,國力得到恢復。但是由于前幾年平叛用力過猛,國力虧空太大。財力物力人力都沒有達到富余的水平,要圍剿叛軍,就顯得力量不夠。叛軍防守嚴密,兩軍目前的狀態,朝廷并不樂觀。臣上奏穩固防守,加緊制造武器裝備,加強軍隊訓練,再準備一年,就能全面圍剿叛軍了。”
唐肅宗內心雖然想立即發起攻擊,但李揆說的是實情,準備不中是要打敗仗的。雖然不主張防守,也只好依了。
無獨有偶,史思明也想攻擊唐朝。自從乾元二年九月,史朝義占領洛陽后,燕軍與據守河陽②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燕軍發起多次進攻,均被唐軍挫敗。唐軍雖然處于劣勢,但有李光弼駐守河陽,卡住了燕軍進攻長安的的要害,使燕軍前進不得。
河陽的唐軍占據要沖,隨時可以反擊,對史思明的威脅很大。史思明攻不下河陽,如埂在喉,不拔掉這個眼中釘,他坐臥不安。但是李光弼堅守不出,他無計可施。
李歸仁上奏:“啟奏皇上,兩軍對峙一年多,我們毫無進展,我朝的地盤少,兵員不足,長期對抗,將處于劣勢。一旦唐朝緩過勁來,燕朝危險。臣奏請,采用斷然措施,使用多種計策,引誘唐軍進攻。只有讓唐軍放棄城池工事,出城與之決戰才有可能擊敗唐軍。即使不能推翻唐朝,也能擴大地盤,增加力量,達到與唐朝抗衡的目的。”
史思明接到奏折,對周摯說道:“歸仁上奏,引誘唐軍出擊,丞相可有計策?”周摯說道:“啟稟陛下,元帥上奏確有道理。唐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江南之地富裕。如果生息休養的時間長了,各方面走上正軌,燕朝不是他們的對手。就實力而言,我們現在沒有進攻的能力。硬攻不行,只有實施詭計,誘使唐軍離開堅城,與我軍進行野戰。”
史思明說道:“現在太原、云中唐軍把守甚嚴,進攻乏力。河南張獻誠與侯希逸對抗,僵持不下。朝義在洛陽,向南遭到崔光遠的阻擊,動彈不得。向哪一方打開缺口都難,如何用兵呢?”
周摯說道:“最強的地方,也可能是最弱的地方。陛下還是應該將重點放在長安,那是唐朝的根基,動搖了根基,大廈就會倒塌。”史思明說道:“好計策,向歸仁傳旨,讓他外表放松戒備,派奸細到京城和陜州等地活動,大量散布消息,使唐朝認為我軍不堪一擊,讓他們出兵攻擊洛陽。告訴朝義,洛陽要有所動作,充當誘餌,引誘唐軍攻擊。只要唐朝調動軍隊,必將削弱東線防御,我們就有機可乘了。”
注①:唐朝年號,公元760年。
注②:唐朝地名,今河南省孟縣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