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唐玄宗推心置腹的一番話,李豫甚是感動,伏在地上說道:“孫兒謹記太皇爺爺的話,力窮圖治永不懈怠。請太皇爺爺安心養病。”唐玄宗內心稍安,但倦意甚濃,嘆息一聲閉上眼睛。
唐肅宗已經不能處理國事了,蕭華對苗晉卿說道:“朝廷事務太多,如果長期由李輔國上奏皇上,于朝政不利,可不可以讓太子監國。”
苗晉卿說道:“我剛剛由太子太傅復任宰相,在朝廷為官三十多年,幾落幾起,對宮中之事,洞察甚深。你也是非常聰慧之人,太子監國對皇上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稍有不慎便會惹怒皇上,”
蕭華說道:“臣子處事,應該以國家為重,不能妄測皇上的喜好。你我二人聯名上奏,皇上定會準奏。”兩人進宮,蕭華遞上奏折:“啟奏皇上,陛下目前不能上朝,三省一致上奏太子監國,這樣才符合祖制。”
唐肅宗對皇后雖然很信任,大唐江山姓李,他不愿赴唐高宗的后塵,當即準奏,下發圣旨。太子監國,唐肅宗不直接處理國事,李輔國就不能插足朝政了,他便想當宰相,找到裴冕,請他讓蕭華在唐肅宗面前保舉他。
裴冕對蕭華說道:“李輔國讓我來向丞相說明,請丞相在皇上面前推薦他做宰相。他愿意在皇上面前全力支持丞相。”
蕭華說道:“李輔國掌握禁軍,在皇宮內飛揚跋扈,無德無才,如何能當宰相?你告訴他,我蕭華不會做這樣的事。”
李輔國接到裴冕的回報,十分氣憤,走進皇宮,向唐肅宗上奏:“啟奏皇上,蕭華專權,擅自作主,臣請求免去其宰相之職。”唐肅宗說道:“朝政之事,已經委托太子了,朕現在養病要緊。”過了一會李輔國又上奏,要唐肅宗罷免蕭華,唐肅宗仍然沒有準奏。
李輔國再三上奏:“臣奏請罷免蕭華宰相職務,推薦元載為宰相。”他的身后跟著盧其儒和高陽,兩人名為保護皇上,實則是示威。
唐肅宗見到兩名帶兵器的護衛在禁宮內不受拘束,臉色大變,受到脅迫,無奈之下,對李輔國說道:“罷免蕭華宰相職務,任命其為禮部尚書,任命元載為同中書平章事。愛卿起草詔書。”
李輔國三次上奏,逼迫唐肅宗下旨罷免蕭華。使唐肅宗感覺到宮廷的局勢異常緊張,李輔國成了他的心腹之患。但是李輔國是大元帥府司馬,右監門大將軍,掌握禁軍,宮廷的防務都在他的手上。要除去他,必須調動京城以外的兵馬,但病魔纏身,所有的行動,都受李輔國掌控。心急使唐肅宗的病情更加惡化,一天重似一天,已經病入膏肓。
燕朝的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對行軍司馬朱希彩說道:“現在史朝義成了大燕的皇帝,本帥駐兵薊城,他亂發詔書,命令本帥進攻太原。你是行軍司馬,以為如何應付?”朱希彩說道:“啟稟元帥,六年時間,燕朝換了四任皇帝,朝廷沒有法典,所有的事都是任性而為,各邊將節度使都保存實力,難以成功。下官建議,不要出兵,保持北方穩定,一方面軍隊養精蓄銳,另一方面百姓能安居樂業。先樹立元帥的權威,積蓄本錢,等待時機。”李懷仙說道:“唐朝將善戰的李光弼調離太原,如果能攻克太原,對河北也是有利的。我們不一定按照朝廷的圣旨辦,但此事對鞏固河北有利,也可以一試。可以利用一下史朝義,讓安忠志、薛嵩打頭陣,我們坐收漁人之利,也是可行的。”
朱希彩說道:“新任太原守將辛云京,原是唐朝的代州刺史,與薛忠義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不及李光弼,但也很能打仗。安忠志、薛嵩都是愛兵之人,唐朝圍攻鄴城的時候,安忠志都沒有出兵增援。他們不會聽史朝義的,請元帥謹慎行事。”
李懷仙想了一下說道:“你派人與安忠志聯系,看看他們的態度,如果他們愿意打,當前是最好時機。”朱希彩應了一聲是,派人出使安忠志。
安志忠得知史思明死了之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安祿山死后,他獨領一軍,我行我素。當李懷仙的特使到來之后,他便在帥帳中召集將軍一起議論出兵之事。
他的弟弟張孝忠說道:“史朝義是什么東西,也配做大燕的皇帝。李懷仙更沒有資格和我們說話。元帥不用理睬他們,保住我們的兵將和地盤,做草頭王多自在。”
安志忠說道:“史朝義讓降將許叔冀做丞相,田承嗣做元帥,燕朝沒人了。讓我做節度使,替他們守門,這看家狗的事不好做啊。史朝義來旨不說,李懷仙也來征求攻擊太原的意見。他更沒安好心,明著是與我們一同攻打太原,實則是要我們當趕死隊,為他們沖鋒陷陣。”
裨將王武俊說道:“元帥英明,太原不易攻下。現在國家大亂,元帥有兵,為什么要聽史朝義的?與其損兵折將,不如韜光養晦,壯大實力。現在我們這些將軍全力輔佐,元帥也可以自立為王。”
偏將軍盧俶說道:“王將軍的提議很好,主公英勇無敵,自立為王,正是時候。”游騎將軍許崇俊說道:“元帥的本事比史朝義不知要強多少倍,也勝過李懷仙。不但能夠稱王,而且可以進攻洛陽,以維護先皇的名義,討伐史朝義,奪取大燕皇帝的寶座。”
行軍司馬張南容說道:“許將軍的話有些過急,河北河南已經打了六年仗了。還要打仗,老百姓承受不起。元帥的本事是有,但軍隊的實力不夠。進攻洛陽,史朝義雖然不行,但田承嗣不是好對付的。元帥自領一軍,駐守土門,等待時機為上策。”
安志忠說道:“我們現有兵三萬,雖不能攻擊洛陽,但可以擴大地盤。亂世之中,有兵力、有地盤就有了說話的權利。”
許崇俊說道:“我們的周邊,有恒、趙、深、定、易五州,如果能將五個州都歸入元帥的手上,則聲威大震。但恒州的辛萬寶,有兵一萬防守,他要是不從,有些難辦。”
王武俊說道:“辛萬寶雖有一萬兵馬,但不善于打仗,元帥給我一軍,一定將其消滅。”
安志忠說道:“一萬軍士守城,要強攻的話,一來師出無名,史朝義不會善罷甘休。很可能將我們置于風口浪尖上。而且強攻城池,自己的損失也不會小,并不可取。但是要擴大地盤,就必須拿下恒州。因此要想想辦法,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許崇俊說道:“元帥下了決心,屬下倒有一計,保證折下辛萬寶的人頭,拿下恒州。”安志忠說道:“有計快說。”許崇俊說道:“末將帶小股軍隊去恒州,假傳史朝義的圣旨,調防他去趙州,讓王將軍帶兵接管,城外突然襲擊,既可拿下恒州,又能兼并辛萬寶的軍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