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答道:“事情的起因是興義大將軍楊奉,想把驃騎將軍徐晃調走,皇后看事情緊急,著令奴才緊急追趕律將軍,令律將軍火速回轉。”
咝……
一聽這話,律香川是深深的皺起了眉頭。這楊奉,倒底是要干什么?
“柳直,林異,管先生,你們帶著既定人馬,繼續前往姚家鄉。何才,你點起一百步兵,與我一起返回安邑。”
事情又生變故,律香川是當機立斷,把手下這些人做了分派。然后,帶著何才挑選的這一百步卒,是急急返回安邑。
林素兒來是和他們一起出動,要去姚家鄉墾荒的,這時候看律香川要回轉,她不請自來,脫出林異他們的隊伍,站到了律香川身邊,律香川看了看她,也沒話,帶上她和何才這些人,往回急趕。
一路之上,律香川心里思忖,這個楊奉,倒底是要干什么?
徐晃雖然并沒有明他會留下來,與律香川共同輔佐獻帝,但是他也并沒有就會離去。而且此番墾荒,律香川是在姚家鄉,徐晃好是在另外的一個鄉。
兩個人好是一同墾荒的,雖然人馬是并沒有混合到一處,干的事也各歸各,但是他們兩方,其實是隱隱有些呼應。
如今楊奉卻是要把徐晃調走,這倒底是怎么回事?
都是徐晃這傻大個態度一直以來搖擺不定,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事。若是他早點定下心來,脫離楊奉,以楊奉現在的實力地位,又能夠他什么?
偏偏徐晃心里是有各種顧慮,以致于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楊奉調走徐晃之后,是否還會有另外的動作,那可也是未可預知之事!
不定他想要重演李傕郭汜的故事,把獻帝裹挾而走,那也不一定呢!徐晃在安邑,楊奉心里會有顧忌。如果把徐晃調走,只剩下律香川,對他來相對就好辦多了。
事情倒底會是怎樣,這點還是很難清楚!律香川心中是有些焦慮。
好在此時律香川一行離城并不遠,不一會兒,他們就和那追趕他們的黃門一道,返回到了安邑。
進到縣衙,律香川就看到獻帝在上頭坐著,下面文武眾臣排了一溜,神色都是凝重。
律香川平時是不怎么來衙門的,因為來衙門就等于是上朝,而對此他可是毫無興趣。那么多的人,和他話也不到一塊兒去,他來這里干什么?
反正他的官品并不高,來不來的也無所謂。他做的事情,皇上和皇后也知道,不會得到多少人的贊同,因此也不用把這事拿出來讓大臣們商議。只私下里讓他自行去做就好。他們也不會怎么過問。
此時看到皇上,律香川依照常禮見之。獻帝免禮之后,律香川對眾人道:“各位老大人,你們今天齊聚在這里,是為了什么事呀?”
他平時都不怎么來衙門,今天一有這樣的情況,他就來了,大家心里雖然都明白是因為什么,可是也沒有人挑明。
律香川會來這里,明顯是皇家去把他叫來的。這個時候大家拿這點去斥問律香川,那不是不給皇家面子?
楊奉是知道律香川今天肯定會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墾荒的,所以他是想趁此機會,把徐晃調走。徐晃這時候雖然有了自己的人馬,但是對他這個老上級,徐晃似乎是依然抹不開面子,不好和他決裂。
因此楊奉才是想抓住這個機會,把徐晃調走。在他認為,徐晃再在這里呆下去,遲早會被律香川鼓搗走。把徐晃調走,讓他們兩個不接觸,則不定,徐晃還能是他的手下。
對于這段時日以來,徐晃和律香川過從甚密,楊奉可是調查的清清楚楚。徐晃對他,不如過去那樣聽話好使,他也是感覺到了。此刻不趁事情可以挽回之時,有所動作,則日后徐晃真脫離出了他的掌握,那時他悔之晚矣!
但是他沒有想到律香川還是趕了回來,這讓他心里很不舒服,同時也是知道,這一切,都有獻帝伏后在暗中搗鬼。
然而對獻帝他能夠什么?只能是沉默不語。而對于律香川的問話,楊奉上前答道:“某家欲將徐晃調往弘農,正與皇上商議。”
律香川道:“將軍要調兵,正常得很啊。但不知皇上和徐將軍對此,意見又是怎樣?”
楊奉道:“某此次只是普通調兵,皇上何須特別過問?徐晃乃某之部將,服從命令乃是他的職責。難道大將調兵,尚須征詢手下意見?”
這個的確不必,將軍派一隊兵守某一隘口,兵答道:彼處實在太危險,我等不愿去。這樣可行嗎?那豈不亂了套了?
但律香川還是道:“然則將軍欲將徐將軍調往弘農,是為何故?此時安邑也是百廢待興,正是需要人手之際,楊公將徐將軍調走,總也要有個正當的理由吧?”
楊奉道:“弘農張濟將軍來報,在其境內,近期是出現大量黃巾余黨,大有死灰復燃,不可收拾之勢,乞我派人助他一陣。吾與張將軍素來相善,接彼乞援,便欲遣徐晃前去,助他一臂之力,豈不可乎?”
律香川道:“弘農事急,自當去救,但是安邑弘農一水之隔,將軍將徐晃調走,則安邑空虛,若賊寇來襲,則圣上當何所安身?為救張濟,將軍卻要將圣上置于險地,這是什么道理?”
楊奉道:“安邑自有吾親自坐鎮,可謂固若金湯,有何可慮?”
律香川道:“楊將軍既與張濟素來相善,張濟事急,將軍何不自領軍去救,卻要遣徐將軍前往,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你……”
被律香川伶牙俐齒,如此一駁,楊奉也是有些兜不住勁。他正要發怒,然而卻是忽然又隱忍了下來,然后道:“徐晃乃吾之部將,吾乃一軍主帥,尋常調兵,難道事事還要把道理與你講清?我自調吾之兵,豈還要聽汝等意見?”
律香川微微笑道:“將軍若早些時候來調,則這事還可商量,今日來調,卻是有些不太妥當。墾荒之事,迫在眉睫,皇上已將一半事宜,托付于徐將軍。只擬待將軍到來,皇上便向將軍借調徐將軍到天子帳下。如今一切事宜都已安排妥當,將軍卻是忽然要將徐將軍抽走,則安邑諸事,立刻癱瘓矣。如此牽一發而動身。天子萬萬不能任將軍行此調令。要解張濟之危,少將軍楊環,神威爍爍,亦可當此大任。”
他這番話,處處以臣子應有的對天子之儀,來壓制楊奉,令楊奉是無可如何。此番話,獻帝伏后原也可得。但未免有干涉臣下用兵之義,恐遺人譏,因此獻帝伏后是把他叫了回來,拿他當槍使。
而楊奉聞得他此言,卻是心下不忿,然又無法反駁。皇上安危,自然是更加重要,而此番諸事,皇上既已早有安排,他也不好從中打斷。弘農事雖急,但此處之事不急么?
想不到自己想要將徐晃調走,竟是不能夠順利成行,可見皇上和律香川,對于徐晃,是覬覦久矣,但是皇上既是開口向他借調徐晃,他又找得到什么理由不允?看來他這次的計劃,注定是要破產了。
獻帝這時候道:“弘農之危,既是有人可解,則楊將軍未必一定要調徐將軍前往。此間事亦不可等閑視之,徐將軍既已領得要務,則對我等,亦是相當之重要,楊將軍便是將徐將軍留下,另派他人前去助張濟吧!”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