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釋迦牟尼居于靈山大雷音寶剎,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自從道教、龍鳳等勢力紛紛投身于佛家,現在的佛家勢力已然是極大,從者甚多,他們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釋迦牟尼如來講罷,對眾言曰:“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定下觀音菩薩之后,那菩薩便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釋迦牟尼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云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釋迦牟尼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這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觀音菩薩即喚惠岸行者隨行,向東土行來。
作為主持西游一事的觀音自然已知整個西游的劇本已然定下,自己無非是走個過場,督促相關人等按劇本走而已。
不過,觀音菩薩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便對心腹惠岸行者道:“西游別的名額已經被各家勢力定了下來,有各家勢力約束,跳不出框框來,唯獨那齊天大圣,天選之子,卻是不好約束,你有何良策?”
惠岸便道:“菩薩想多了,那齊天大圣既然是天選之子,自然有其責任,即使沒有咱們也一定要走這一遭的。”
觀音菩薩不如得多看了惠岸行者一眼,道:“不想你竟有如此見識。”
惠岸行者道:“再說了,有佛老賜下的緊箍兒,料那齊天大圣再厲害,也不達大羅之數,自然乖乖聽話。”
觀音菩薩則道:“只怕他心不服,將來對我等有礙。”
惠岸行者道:“一則那是佛老所賜西游之用,菩薩只是借用而已,二者聽說那齊天大圣被鎮壓乃是心魔作祟,他感激菩薩還不及呢!”
觀音菩薩聞言更是驚奇,便對惠岸行者道:“此行西游成功,便許你一個菩薩果位。”
惠岸行者忙道:“謝謝菩薩。”
觀音菩薩心中有了計較,便安下心來,按照約定接連收了沙悟凈、豬悟能、白龍馬,來到了五行山上。
此時的孫悟空被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么?”
大圣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么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那里來也?”
菩薩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大圣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菩薩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條門路,情愿修行。”
那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對大圣道:“圣經云: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聲聲道:“愿去愿去!”
菩薩又道:“你之前心魔作祟,大鬧天宮,萬一心魔再起將之如何?”
大圣便道:“菩薩高明,可有法子?”
菩薩便道:“我有如來賜下的緊箍兒,可以束縛甚至消滅心魔,又可以約束行止,你可愿意帶上!”
大圣感激地道:“我修行這段時日,雖然楞嚴經清凈經為伴,再有如來六字真言,已然鎮壓了心魔,卻感到心魔未除,如有這等好寶貝,老孫承你情。”
菩薩將緊箍兒給大圣帶上之后,心滿意足地帶著惠岸行者來到了長安大唐國,很快就找到了那金蟬子轉世之身。
此世的金蟬子再次轉世卻比之前料想的晚了些許多時日。
只因上次金蟬子損命,其自身佛性再次受損,不得不推遲轉世蘊養佛性。
不想這一蘊養就過了數百年,直到最近在地藏護持之下,才得以再次轉世為人。
而唐僧的出現,從而使得觀音菩薩完成了尋找取經人重任,拉開了西游的序幕。
書客居閱讀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