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黃毛貂鼠被靈吉菩薩帶走了,三藏法師師徒4人來到了“流沙河”,那真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師徒4人遇到了卷簾大將轉(zhuǎn)世之身沙悟凈。孫悟空等人還好說,那三藏法師看見沙悟凈便打怵,心中隱有恐懼之心。
這是因為沙悟凈先后9次滅了三藏法師的轉(zhuǎn)世之身,從內(nèi)心十分害怕沙悟凈。
而孫悟空和豬八戒并不識得沙悟凈,很快便斗戰(zhàn)了一起,雙方打個半斤八兩,最終讓沙悟凈鉆入河內(nèi),戰(zhàn)斗草草了事。
三藏內(nèi)心極不想在此處停留,見化齋回來甚快的孫悟空叫道:“悟空,我們?nèi)セS的人家,求問他一個過河之策,不強似與這怪爭持?”
孫悟空笑道:“這家子遠(yuǎn)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里得知水性問他何益?”
豬八戒道:“哥哥又來扯謊了。五七千里路,你怎么這等去來得快?”
孫悟空道:“你那里曉得,老孫的筋斗云,一縱有十萬八千里。像這五七千路,只消把頭點上兩點,把腰躬上一躬,就是個往回,有何難哉!”
豬八戒道:“哥啊,既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背著,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罷了何必苦苦的與他廝戰(zhàn)?”
孫悟空道:“你不會駕云你把師父馱過去不是?”
豬八戒道:“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云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筋斗方可。”
這可能也是廣大讀者的疑問,以孫悟空和豬八戒強大的飛行之能,帶著唐僧飛去大雷音寺多好啊,為何還要一路辛苦行走,還要遭遇諸多災(zāi)劫?
而了悟了多心經(jīng)的孫悟空卻是心里隱約有些明白,他便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云,只是去的有遠(yuǎn)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像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fēng)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像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夠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hù),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jīng)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jīng)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那呆子豬八戒聞言,喏喏聽受。師徒遂吃了些無菜的素食,在流沙河?xùn)|。
孫悟空的話其實說明白了取經(jīng)的真諦,也說明白了為何不能帶著唐僧來個飛行快速取經(jīng)。
凡夫之所以需要佛經(jīng)超度、需要修行,是因為紅塵有劫,此劫之重重如泰山,即使是以孫悟空之能也難以長時間承受這種劫重。
這倒不是真的凡夫重量就重如泰山,而是凡夫的紅塵之劫會給修行之人帶來諸多災(zāi)劫。
如果孫悟空執(zhí)意帶著三藏法師飛行,以三藏法師的凡夫之劫會引動孫悟空自身之劫,讓其很難飛行,甚至寸步難行。
這也是修行之人一旦修行有成往往會選擇遠(yuǎn)離凡俗的一個原因,他們或居于大山之內(nèi),或隱于洞天福地之中,或飛升上界。
但許多修行之人也離不開紅塵,修行者需要不斷地提升心性才能達(dá)到更高的層次,而心性提升有的時候卻需要在紅塵之中走一遭。
就像當(dāng)初的封神一戰(zhàn)一呈,闡教的十二位金仙就因為犯了紅塵之厄才引出了封神之戰(zhàn)的。
而像西游記之中三藏法師西游遭受的劫難之中,明顯有許多大佬的門下子弟的身影。
這倒不是他們故意為難,也是這些大佬知道這些門下子弟犯了紅塵之厄,如果不走這一遭,其紅塵之劫會越來越重,到最后就可能化為飛灰,倒不如主動讓他們歷劫。
就像之前的黃毛貂鼠一樣,一位已經(jīng)修道有成的黃毛貂鼠竟然會偷琉璃盞內(nèi)的清油,這是多么難以想像的畫面?只能解釋為這主動招罪而已。
更何況以釋迦牟尼之能,黃毛貂鼠的一舉一動都能照見,竟然不知道其會給三藏師徒帶來災(zāi)難,只能說是自欺欺人而已,這是靈山借西游之故主動讓黃毛貂鼠渡劫而已。
另外,取經(jīng)其實倒是其次,這其實也是三藏法師師徒渡劫的過程。
不經(jīng)過劫難,以唐僧的凡夫**,如何渡過紅塵之劫,如何超脫苦海不經(jīng)過劫難,以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小白龍的告罪之身,本在紅塵之劫中,如何化去罪愆,求得解脫。
就像之前的六賊之劫,渡過了就消了心中六賊,這也奠定了孫悟空、唐僧成佛的根基,而豬八戒、沙悟凈、小白龍沒有渡過,最高成就也只能為菩薩。
還有之前的黃風(fēng)劫,乃是三昧神風(fēng),這可是三災(zāi)九劫之一,一旦度過了,不說延壽500載,其實也將是將來個人修行提升的必過之劫。
還有這流沙界,也不是簡單的一條河,什么河鵝毛飄不起,只能是性河流沙,這乃是性海流沙之劫,度過了自是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
而此劫就是**之難,貪愛之難。說性海如流沙一樣,如果貪舒適,愛自身,就像在性海流沙之中,愈陷愈深。
孫悟空有一點也說得明白,“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就像我們說的借的書才會看一樣,太容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了,取得真經(jīng)又能如何,如果束之高閣,那就沒有意義了。
唐僧正是要經(jīng)歷重重災(zāi)劫,才會真正體會到真經(jīng)得之不易,才會珍惜,進(jìn)而才會賣力傳播真經(jīng),廣大佛門。
說完這些取經(jīng)之中的真意,我們再說孫悟空遇到流沙河閉門不出的沙悟凈,沒有辦法只好求助于觀音菩薩,才引出沙悟凈拜師一事。
此后,悟凈將頸項下掛的骷髏取下,用索子結(jié)作九宮,把觀音菩薩的葫蘆安在當(dāng)中,做出法船,請師父下岸。
三藏師徒遂登法船,坐于上面,身登彼岸,得脫洪波,那骷髏一時解化作九股陰風(fēng),寂然不見。
就像我們前面說了性海如流沙,需要渡過才能了悟真如,而三藏師徒是借助觀音之力,才初步制伏貪愛惡業(yè),不像真正的渡過了性海之劫,才一劫剛過,又來一劫,而且還是性海之劫。
書客居閱讀址: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