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玄黃世界,成佛之路便有幾條,一條如釋迦牟尼、接引、藥師佛那般有大宏愿,接引天道而成佛。
這種成佛雖然欠下天道因果,卻與天道有益,世間增添了佛家體系,卻也是有大功于天地,乃是種下佛家之因的所在,說不上好壞,卻享受天地間大因果、有力,為創始之佛。
另外一條便是之獨木橋之法,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法,說明成佛不是簡單之事,要經無數劫難,經歷無數風雨,真正悟得佛家之法,在千萬生靈才能有一人成功,一是功成便得力,成就一等佛家果位。
還有一條之位便是接引之法,那便是你自身修為不足、見識不夠,還不足以大悟佛家果位,那怎么辦呢,那便是有佛家大能將自身所悟傳授給你,接引你成佛,一旦功成也有力,卻潛力和法力都不如自家所悟,只有稱之為二等佛家果位。
此外一條還有功德之法,依靠功德之力,強行將修行佛家之靈成佛,便為三等佛家果位。
唐僧、沙僧、豬八戒明顯或修為不足、或所悟夠,走不得獨木橋之法。
但他們畢竟走過了西游之路,有大功于天道,便有功德加上,再加上唐僧乃是金蟬子轉世,需要接引回去。
因此,在唐僧三人躊躇之際,忽見那下溜中有一人撐一只無底之船來,叫道“上渡,上渡”
孫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卻不題破,只管叫“這里來,撐攏來”
看到無底之船,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
佛祖道“我這船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升平。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
孫大圣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縱有風浪,也不得翻。”
長老還自驚疑,行者叉著膊子,往上一推。那師父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里,早被撐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
行者卻引沙僧、八戒,牽馬挑擔,也上了船,都立在船之上。
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尸。
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卑私湟驳馈笆悄悖悄恪鄙成闹,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原來這接引之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他畢竟是直接傳法,得悟的元神,肉身卻是難以圓滿,需要脫得肉身才得圓滿,因此那唐僧脫卻胎胞骨肉身,元神成就了佛家果位。
相對來說,沙僧、八戒、白龍馬還是修行不足,難以脫卻胎胞骨肉身,不能夠直接成就佛家果位。
接引佛祖因為接引唐僧有功,也分得西游之功勞,這自是另外一回事,此處不再細說。
唐僧他們渡過了河,到達了彼岸,從成佛的這里來說,他們已經渡過了最重要的部分,只是個人的因果、潛力資質、經歷和修為等會有差別,但都算修成了正果。
“西游成了,佛家大興成了!”如來佛祖聞聽唐僧來到雷音寺,十分喜悅,即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唐僧進。
佛家雖有大興之兆,但此大興卻與西游相連,一旦西游不成,佛家經典傳不出去,佛家學說沒有人傳繼,那大興就會變為大衷,佛家將有滅門之禍。
唐僧眾人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將通關文牒奉上,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道“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如來又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眾,領至樓下。只見那設供的諸神,鋪排齋宴,并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饈百味,與凡世不同。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
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本來二人當初經歷磨難,或轉世或受罰,根基已然不足,雖然經歷了西游,修為境界有了長足進步,但與大成就、力還有相當的距離,享受這番脫胎換骨之饌,卻在彌補其根基,即使不成佛,自也有無窮的造化。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圣僧東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
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矣”
孫悟空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
阿儺道“莫嚷此是甚么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
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
卻說那寶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
再說唐僧還不知挑選的是無字之經,徑向東土大唐而去。
而今唐僧脫了凡胎,得以騰云駕霧,自然快上許多。不想,在白云之上,他們不知不覺偏離了大唐方向,而是來到了一處地界。
唐僧已經恢復了往生記憶,自然識得此處,驚訝地道“悟空,我們怎么來到了天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