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撿寶生涯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試驗

作者/吃仙丹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除了孟子濤和程啟恒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天硯的來歷。

    鄭雅欣道:“蘇東坡的藏硯多了,我爺爺那就有一方,我看了也沒覺得好到哪去,這天硯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啊?”

    程啟恒把天硯的來歷了一遍:“不其它,這可是蘇東坡第一方硯臺,這么特殊的意義,還不珍貴嗎?”

    鄭雅欣道:“哼,不就是第一嘛,再了,就算是第一方硯臺,如果沒有什么特,又能增值多少?”

    程啟恒笑道:“這方硯臺我又沒有仔細研究過,哪會知道它有什么特,不過,肯定有特殊之處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蘇洵也不會稱作它是天硯,而且嚴嵩也不會鄭重收藏了。”

    孟子濤接過話道:“其實,關于天硯的這個故事里,有幾處地方都明這方硯臺很不同尋常。比如,才1歲的蘇東坡,為什么會把天硯的原石‘試以研墨’,這‘極好’又好到什么程度。”

    “另外,是什么讓見多識廣的蘇洵都覺得好奇,認為這是‘天硯’。如此種種,如果這方硯臺沒有什么令人驚奇的特殊之處,那也太不過去了。而且,我已經發現了這方硯臺的一個特性。”

    “什么?”鄭雅欣聞言連忙湊了過去。

    “你們再看看這方硯臺。”

    孟子濤笑著把硯臺翻了過去,把剛才和自己手心接觸的那一面,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只見硯面上已經有一層細密的水氣了。

    “呵氣成墨,一定是呵氣成墨!”

    鄭雅欣率先反應過來,直接就朝著硯臺上呵出了一口氣,立馬就讓硯面濕潤起來,就好像潑了水在上面一般。

    起來,“呵氣成墨”是關于端硯的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相傳唐代初年,一次科舉會試時京城大雪,應試者們研磨出來的墨汁很快就結成冰無法寫字,而一位來自端州的梁舉人,竟以自家寶硯“呵氣成墨”完成考試。皇帝得知后,即將端硯列為貢品。

    顯然,這方天硯也有這樣∑←∑←∑←∑←,+⊥特性,而且憑孟子濤以往的見識,此硯“呵氣成墨”的效果還要比他以前見過的端硯更加出色。

    這時,就見程啟恒有些驚奇地道:“我爺爺也收藏了一方端硯,是顧二娘所制,上個月我爺爺拿出來使用過,當時我也在場,還試了一下‘呵氣成墨’,但效果卻沒有這個好。”

    顧二娘是清雍正至乾隆年間的著名制硯工匠。常言“硯為一石琢成,必圓之舌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制作的硯臺古雅纖巧合度,巧若神工。

    先不,顧二娘制作的端硯都是精品之作,夠流傳下來的,并被程修遠收藏的,肯定不是凡品。

    因此,聽到能夠比得過這類硯臺,還是讓孟子濤心中有些驚訝,但一想到異能給出的價值,他馬上就釋然了。

    這時,鄭雅欣提議道:“要不,咱們現在去我家吧?”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她接著道:“硯臺好不好,當然要對比才知道,我爺爺那里,好的硯臺多的是,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都有的。”

    孟子濤心里有些意動,不過還是道:“現在鄭老應該在休息吧,再,貿然前去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鄭雅欣笑道:“能看到寶貝,我爺爺高興還來不及呢,怎么會不合適?”

    能夠去拜訪鄭安志,孟子濤肯定高興,但考慮到鄭安志的身份,又讓他生出了情怯之意,擔心這么做有什么不得體之處。

    想了想,孟子濤覺得這事早晚得要面對,就道:“要不還是打個電話,先問一下吧。”

    “這樣也好。”完,鄭雅欣就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了幾句,她就回過頭來道:“我爺爺叫咱們過去,而且王伯伯也在呢。”

    知道鄭雅欣的王伯伯就是王之軒,孟子濤心中一定,連忙應了一聲。

    王慶晨從程啟恒嘴里得知鄭老就是鄭安志,驚訝之余,弱弱地問道:“我能去嗎?”

    鄭雅欣頭一抬:“看你這人還算順眼,宮準了。不過,下回可得請宮去福樓品鑒一下。”

    王慶晨獻媚地搓了搓手:“意思,如果方便的話,今天就行。”

    鄭雅欣煞有介事地了頭:“態度不錯,不過晚上就算了,宮還有庶務要處理,暫定下個星期吧。”

    “遵旨……”

    看到表妹的活寶模樣,宋逸明有些無語地聲嘀咕道:“作業就作業嘛,什么庶務。”

    沒想到鄭雅欣耳朵靈敏,話音剛落,她就像炸了毛的貓一般,張牙舞爪起來:“宋逸明,你是不是皮癢了,信不信我放大招!”

    宋逸明連忙舉起手:“信,我信。不過,咱們是不是快走啊,別讓外公等急了。”

    鄭雅欣皺了皺鼻子:“哼!下回再跟你算賬……”

    孟子濤等人暗笑連連,接著收拾一下東西,就驅車前往季景雅苑。

    鄭安志的別墅位于季景雅苑別墅區的最后一排,這里都是占地面積上千平米的豪宅,價格不用,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買的。

    在傭人的帶領下,大家走進別墅,一座型園林頓時映入眼簾,雖然現在是冬季,風景不在,但還是能夠想象的到,到了春夏之季,這里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優美畫面。

    客廳里就只有鄭安志和王之軒兩人,孟子濤等人跟著傭人進來之后,連忙恭敬地問候了一聲。隨后,孟子濤把王慶晨介紹了一下。

    寒暄了幾句,鄭安志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鑒賞天硯,孟子濤就把硯臺拿了出來。

    仔細觀察了十多分鐘,鄭安志才笑著道:“此硯隨形而制,材質細膩溫潤如玉,呵氣凝水,銘文方面也沒問題,我認為應該就是東坡居士的那方天硯。”

    王之軒看過之后,也認同鄭安志的觀。

    鄭雅欣道:“爺爺,那咱們是不是試一下磨墨啊?”

    鄭安志笑著對孟子濤問道:“孟,你覺得呢?”

    孟子濤當然不會反對。

    鄭安志笑道:“那行,硯臺我已經準備好了,咱們去我的書房吧。”

    一行人跟著鄭安志來到他的書房,只見房間的修飾頗具古韻,在書桌上放著一字排著四方硯臺,正是四大名硯之中的洮硯、端硯和歙硯。至于澄泥硯,好的藏品還在京城,所以并沒有拿出來,反正有這三種硯也就夠了。

    鄭安志先給大家介紹了一番,洮硯因細潤如玉,發墨快,儲墨久而不干涸,因長年處于深水之中,呵之即能出水的特享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

    洮硯石材的采掘在明代時到達顛峰,之后少有生產,故洮河老硯十分珍貴。像鄭安志的這方洮硯,為宋代的老硯,品質十分出眾,而且雕工極佳,在市場上沒有上百萬,根拿不下來。

    至于端硯,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用其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

    鄭安志的這方端硯,制作年代為明朝,其以老坑端石隨形雕就,石質溫潤細膩,紫色嬌嫩美艷,硯臺隨形制硯,一面硯堂平整,背面隨形雕刻云紋,粗狂簡約,十分清雅。

    孟子濤估計比剛才那方洮硯的價格還要貴上一些。

    剩下的歙硯在名頭上就要弱上一些了,不過能被稱為四大名硯之一,同樣也不是凡品,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

    眼前的這方歙硯是清代宮廷造辦處所作,表面刻有乾隆的御題,無論品質還是價值,當然都無需多。

    介紹了自己的硯臺,鄭安志又拿出一塊墨錠來,卻是清晚期的“胡開文”制墨,此墨錠細膩如肌,易于磨制,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墨,這么一塊估計也值大幾千塊。

    孟子濤見鄭安志拿出了這樣的好墨,連忙道:“鄭老,這墨錠太貴重了。”

    鄭安志笑道:“有道是好馬配好鞍,不在這個時候用,在什么時候用?況且,墨錠這種東西就是拿來用的,合適的時候不用,總不能就放著看看吧?”

    見鄭安志態度堅決,孟子濤也就不再多了。

    既然是對比,肯定由同一個人用同一個力量才好,而這個人選孟子濤最為合適,于是孟子濤準備了一下之后,就開始著手研墨。

    要判斷一方硯臺到底是好是壞,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什么是下墨和發墨?簡單地,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臺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

    發墨好的硯臺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

    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下墨與發墨身是矛盾體,之所以矛盾,是因為下墨快,石材硬度要高,而發墨好,石材硬度需較軟。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

    因此,好的硯質需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个旧市| 炉霍县| 原阳县| 咸丰县| 铅山县| 库伦旗| 肥城市| 蛟河市| 辽阳市| 固阳县| 兴和县| 宝鸡市| 林州市| 大安市| 云龙县| 固镇县| 宕昌县| 洛阳市| 井陉县| 合山市| 阜城县| 巴东县| 明水县| 临桂县| 阿克陶县| 佛山市| 大厂| 西充县| 新和县| 会昌县| 恩施市| 江川县| 阿克| 达拉特旗| 刚察县| 常州市| 兰考县| 玉田县| 宣城市|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