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兩儀家的道場,魏德樂怎么也沒有想到作為兩儀家的家主,他竟然都無需管事,所以的事情都被交給了他的便宜大哥和管家‘秋隆’。
當然比起兩儀家那魏德樂看上去不知道其實早已經知道的歷史,這件事情簡直就是的不能再的事情。
魏德樂到兩儀家拜會完長輩之后的第二天,他就借口身體不適、需要休息以及想要觀看先祖的豐功偉績一個人躲在房間觀看兩儀家史。讓魏德樂哭笑不得的是所有書上所記載的事件都和他在對桐人胡言亂語的時候的分毫不差,只是在細微之處加以補充。當時,魏德樂看到了和自己胡八道一樣的記載差點以為兩儀家鬧了鬼。
所以當魏德樂弄明白了兩儀家的歷史,他就明白了自己以前的想法都是多余。首先,他的便宜哥哥永遠不能和他競爭家主的位置,家里的族人也沒有這個資格,因為他們都想要追求心的力量,仿佛Fate里的愛因茲貝倫瘋狂的追求第三法,遠坂家追求根源。魏德樂就是他們追求心力的唯一希望,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放棄魏德樂。
第二,魏德樂這個傀儡家主更多需要的不是掌握權力和財富,所需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如同魏德樂身的愿望——變強,強到可以進入阿賴耶之海,也因此魏德樂需要不間斷訓練來解放心的力量。如非必要,魏德樂幾乎不能做其他任何事。
但是,作為家主,魏德樂還是有著屬于自己的特權的,也拜托于此,魏德樂獲得了ALO的程序卡和能夠自由安排晚上的時間。買程序卡的正是‘管家’秋隆,魏德樂在拜托秋隆買頭盔的時候順便帶回來一把刀,不是工藝品,而是真真正正的好刀。
不得不,權財很多時候都是件好事,秋隆得到辦事的效率極高。很快就買好了頭盔,同時也選好了刀,不是瀛國的刀,而是華國鼎鼎有名的大夏龍雀。這大夏龍雀被一個富商收藏,但是秋隆帶著人去了一趟便將他幾乎是白拿了回來。魏德樂對秋隆的表現非常的滿意。
現在魏德樂在學的就是冥想。所謂的冥想就是在道場里打坐,靜下心來,斬殺雜念,撫平心境。兩儀家多年的追求便是李淳風的心力,而冥想是最好修心之法。
而何所謂冥想?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個階段。當然,這三個階段都是可以在靜坐中完成的,所以也可成“靜坐冥想”。但在冥想階段,靜坐已不是十分重要,所謂行、立、坐、臥皆可入禪,不象在調息調心階段,靜坐是必要的配合手段。
通常,凝神、入定、三摩地這三個階段在冥想中是一氣呵成的,其間不允許有階段性的停頓。因此,習慣上人們將這三部分作為一個整體,統稱為冥想。
它的最終目的在《瑜伽經》中,曾對此作了闡述,指出“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真我與宇宙聯合”,便是冥想內涵中的“相應”、“結合”、“連接”。由于這種聯合,而產生了有關于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這便是定中的覺受,依這些覺受的進一步變化與演進,則可以在三界九地中次第進升,直至達到三界之頂。
可是知易行難,要想達到這個目標,也不是簡簡單單,做就能做到的。在《瑜伽經》提出的八支行法就是一個完整的修證方法。它對于冥想,則列舉了五種方式或途徑:
一是由舍棄世俗和持久的鍛煉達成,“不執是一種自我掌控,它擺脫了對所見所聞之物的**”。這是一種在生活與修煉中銷磨劣根性的方式,直至心靈高度凈化,達到清靜無染的定境。這是一種漸修法,需要長期的堅持與進取。
二是修證無分別心,“專注于不包含任何對象的意識只有潛意識的印跡,如同燒過的種子”。無分別心即是平等心,這可以通過長期的修行獲得,也可以通過定中的思慮觀察而悟成。
三是次第修證法,“通過信、力、念、定、慧達到”。這種方式強調經久不息、嚴格按一定次第修行鍛煉,是一種智慧解脫的方式。
四是通過愿力來實現的修證法,強烈的愿望能形成愿力,這是一種強大的能量,“能量強盛的人會很快修成瑜伽”。
五是對超然神力的崇敬達到,“通過虔信自在天也能達到專注……自在天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不受無明及其產物的污染,也不受業、潛在業力和行為結果的影響”。這是一種依靠身心的信仰皈命而趨入宇宙體的方法,《瑜伽經》指出神靈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聲音”,認為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并使一切毫無障礙。這是以語音冥想為主的修持方法。
當然除了冥想,魏德樂還需要修煉劍技。兩儀家的人認為當一個人寄情于劍,人劍合一之時,他對于心的力量能夠更容易控制。所以兩儀家有著專屬的劍道場。
魏德樂對于冥想和劍技沒有任何的抵觸,他甚至要求兩儀家再讓他學習其他的東西,諸如跆拳道,空手道還有散打,摔跤。魏德樂沒有自不量力的學習國術。一來,魏德樂,他牢牢地記住了國術的定義,只殺人不表演的才是國術,但現今的國術基上都是花架子,都是用來表演的花拳繡腿。二來,眾所周知國術難以快速的學成。像太極如果沒有數十年的學習怕是一點戰斗力都無。三來,作為一個瀛國人,稍微有些良心的華國人都不會積極的教魏德樂,更談不上把壓箱底的絕技給教出來。
所以這些天以來,魏德樂幾乎都是在瘋狂的訓練中度過的,只有晚上很少的時間能夠去ALO游戲里訓練。ALO游戲比起SAO,多了魔法與飛行這兩個新的功能。但魏德樂沒有去學習魔法,在這個時候,他更需要劍的力量。魏德樂花在ALO里的時間更多的是用于飛行。也許飛對于人類來,有著非同可的含義。每次在天空中盤旋、翱翔,魏德樂總覺得自己的心十分的安靜、純潔。
托兩儀家那龐大的勢力,魏德樂的劍法學習除了自己的劍道之外,額外的增加了瀛國赫赫有名的雙刀流。當然兩儀家所有的族人對這一點都非常的不理解,因為雙刀流自從劍圣宮武藏死后就一直在沒落,到了今天也是名存實亡。而且比起練習單刀的難度,雙刀的熟悉與掌握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瀛國雖然是個彈丸國,但劍道可是有不少,想比較有名的北辰一刀流、中條一道流·····這些在兩儀家看來都比雙刀流要好。但無疑他們不知道魏德樂以后究竟會遇見什么樣的敵人,自然也就不清楚魏德樂為什么要這樣做。
其實某種程度上,魏德樂的勤奮出乎他們的想像。可以因為讀過太多的關于劍客的,尤其是古龍的。魏德樂對自己的未來早就未雨綢繆。他每天無論是訓練還是睡覺,他的劍都不離身三尺。為了自己如果在戰斗中斷了右手,魏德樂特意練習起了左手劍法······
當然到劍,就不能不魏德樂現在的隨身的兩把劍。也都是名器,都是華國的名器。一曰:寒月,一曰:承影。
寒月雖是劍,其實是把匕首,是由戰國時期的徐夫人所鑄。相傳,徐夫人為一文人,常對月頌歌。一夜,忽起狂風,烏云密布,天成紅暈色,且無數流星協月而行。突然一記驚雷,一道金光急沖濃云,繼而金光轟地,引起巨響將徐夫人震暈。徐夫人醒后,天色明朗,皓月千里,繁星陰爻,絲毫不像發生過大轟撞的樣子。徐夫人細聽風中似乎有界外之人呼他前行。便逆風而行,是大暑之夜風卻異常刺骨。夫人走入一片樹林,進入林之深處,是令他大驚的景象。方圓十丈之內樹木皆被砍碎,如同受之以凌遲。而最中間的散發奇寒的已不是塊隕石,而是近乎成型的寶刀,渾然天成。
徐夫人頂著奇寒拔出寶刀,見其通體光滑晶瑩,在皓月之下更顯魅力四射。且型似新月,寒氣逼人,故名此刀曰:寒月。夫人將其置于屋內,鬼使神差的去討教鑄刀之術。且夫人在煉刀方面天資過人,學的很快。在舍內,為了鑄成寒月十天十夜只喝水不進米飯。已達到忘我境界。十天后,夫人出門,友人只見他面容憔悴,頭發銀白。但雙目炯炯有神。而他手中的寒月更是光芒四射,攝人心魂。教他刀藝的師傅想用自己的寶刀與寒月一比,但不知為何在寒月面前都拔不出鞘。原因是在刀中之皇寒月的威懾下任何寶刀也不敢與之爭鋒。寒月無堅不摧,銷鐵斷金,名聲立刻傳到趙王耳中。
趙王命使者攜萬金買刀,但徐夫人此刀并非凡間之物,不應受凡人染指。趙王聽此言,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命刺客奪寒月寶刀以及徐夫人性命。當夜,一百二十名高手圍殺徐夫人,但夫人依仗寒月神鋒與刺客們僵持。凡被寒鋒所傷,血液凍結,筋骨盡斷。可是強龍難敵百虎。最后徐夫人精疲力竭,以刀自刎。趙王得刀后常做惡夢,每當寒風襲來就會聽到徐夫人的哀嚎,妃子,皇子病死,便將寒月壓在寶鼎之下,以鎮刀的恨意。不出一年,趙國滅亡。
后荊軻用此刀刺秦王失敗,轉入秦王手中,當時也只有秦王的皇威可以鎮住此刀。后來劉邦入秦,寒月也下落不明。但寒月已成為歷史上名刀。
承影自然無需多,他是上古名劍,曾為商天子、春秋時衛人孔周所有,與含光,承影齊名,并稱商天子三劍,《列子·湯問》中有記載。也叫“霄練“。是一把精致優雅之劍,十大名劍之一。鑄造時間不明,曾被商王帝所收藏,與含光劍、宵練劍并稱殷商王帝三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后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
傳在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承影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墻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只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