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九年三月,四川長寧縣民家楠樹生蓮花李樹生豆莢。如此祥瑞被長寧縣令以八百里快報報到了京城。隨后借著這股祥瑞的東風太子朱厚照的冠禮在文華殿舉行,此后天下諸司凡應奏事俱別具啟本于東宮。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斗爭之后,朱厚照的終于出閣讀書,并在文華殿和自己的老爹一起上班。
本來太子出閣之后,皇帝應該根據(jù)禮制搬回武英殿的。但是內(nèi)閣的諸位大臣仿佛知道自己老板的那副德性,所以對于這兩父子一起在文華殿辦公也就不管不問了。從此以后文華殿的皇帝的御座之前又添了一個小座位,慢慢地皇帝與出閣的太子一起在文華殿辦公成為了一種制度。
“這下你滿意了?”朱佑樘把敕詔房剛寫好的關于太子詹事府的一系列的任命詔書遞給自己的兒子。朱厚照接過詔書看到上面的內(nèi)容。
太子詹事府的詹事是正坐在自己最下方的大學士李東陽,少詹事是一直教自己讀書的楊廷和再加上之前那個直掛頭銜不干事的少詹事張升一共有兩個人。
府丞到是令自己很是意外居然是今年的新科狀元朱希周。看來自己的父親真的十分地欣賞這位狀元,要不然也不會如此的破格提升把他調(diào)到太子詹事府。
至于涿州的知州就是徐溥的外甥吳儼,房山的縣的縣令則是盧亨這位在原來時空中當了十幾年的兵部給事中,忠厚的老實人。
“嗯嗯。”看著這份滿是名臣忠臣的名單朱厚照也不由得點了點頭。
“那好,劉順你把這封圣旨蓋上大印傳出去吧。”看見自己兒子點了點頭,朱佑樘對著自己身邊的劉順說道。劉順領了旨意退了出去,頓時整個文華殿就只剩下皇帝和太子兩個人了。
“涿州的皇莊是誰在管?”朱厚照明天就要陪著自己的兩位地方去涿州看一看情況,而他的準備把此番從南洋貢品中找出來的玉米,紅薯,土豆以及自己家人最喜歡的辣椒都種在涿州的皇莊看看今年的收成,留足種子明年的時候大行于天下。所以管理涿州皇莊的太監(jiān)這個位置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是之前的那個李廣。”提到李廣,朱佑樘又不由得想到之前的那個太監(jiān)蠱惑自己迷信什么道術(shù)。結(jié)果自己兒子直接拿著棒子打那個太監(jiān)說什么這種道術(shù)能成真的話,那成化朝也不至于那個樣子了。自己聽后十分地羞愧,自己的見識還當不了自己的兒子,于是自己就把那個李廣打發(fā)到涿州看皇莊,結(jié)果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又要用那個皇莊。
“你如果見不慣那個李廣我就把他打發(fā)到中都去守靈吧,至于你想安排誰去管理涿州的皇莊你自個去給你母后說去。皇莊的事最近我可管不著。”
皇莊開始于成化年間,朱佑樘的父親憲宗皇帝朱見深在京城周邊以宮里的名義買了一些土地,就開始叫皇莊了。原來這皇莊是該皇帝皇帝管的,這是最近閑得無聊的張皇后認為這皇莊應該屬于內(nèi)府,所以理所當然了這皇莊就開始被張皇后管著。
“這件事,我回頭就和母后說,準備派我身邊的谷大用去。這件事畢竟關系著我大明的國計民生,所以還是要信得過的人去辦才好。”不知道是不是朱厚照的原因,原來應該出現(xiàn)的八虎現(xiàn)在就只有出現(xiàn)了兩個人,而這兩個人在這兩年時間內(nèi)被朱厚照調(diào)教成一副能臣干吏的樣子。
朱佑樘看著自己的兒子這副干練的樣子,他實在是想不通自己的兒子為什么就這么聰明。別人都說這個孩子是天仙下凡,自己曾經(jīng)是完全不信這些話的,權(quán)當那些人是拍自己和兒子的馬屁。不過自己這個兒子不僅醫(yī)術(shù)高超,還懂兵法武功,文章也寫的不錯。現(xiàn)在他是完全相信了自己的這個兒子是天仙下凡的這一說法。
“那好晚上吃飯的時候你就給你母后說吧。不過那幾種作物真如你所說的高產(chǎn)?”作為皇帝的朱佑樘還是對于眼前的朱厚照所說的哪幾種作物心存疑問。
“就紅薯土豆來說畝產(chǎn)個五六石也就是**百斤應該不成問題,玉米產(chǎn)量稍少一些不過玉米可以和紅薯一起種植,所以假如一畝地玉米和紅薯一起種的話一畝地七八石糧食總會有的。不過最主要的是這幾種作物耐寒耐旱貧瘠土地也可以耕種,所以北方大多數(shù)種不上水稻和小麥的地方都可以耕種。不過具體的產(chǎn)量還是等涿州種上一季才知道,在那以后在我們在做打算。”
朱厚照前世學的是法學,對于與這種農(nóng)學的方面的事情并不是那么清楚。要不是自己前世出生農(nóng)村恐怕在這件事情上朱厚照什么都不會知道,而對于明朝時期這種沒有經(jīng)過改良的原始品種到底產(chǎn)多少他心里是沒有數(shù)。所以只有壓著產(chǎn)量對著自己老爹說。
不過饒是聽到這種產(chǎn)量的朱佑樘也不由得驚掉了下巴。要知道整個大明朝號稱高產(chǎn)的湖廣地區(qū)稻米產(chǎn)量頂破天了也才畝產(chǎn)五石左右,而自己兒子發(fā)現(xiàn)的這幾種作物,隨隨便便的就可以產(chǎn)個五石運作好點六七旦完全沒有問題,要真是這樣這可就是大明之幸,百姓之福。他和他兒子也將因為這件事永垂青史。
“那是真有這么產(chǎn)量也是好的,就算在貧瘠之地有個三四石的產(chǎn)量,這也是我大明朝幸事。”朱佑樘對于自己這個神奇的兒子還是充滿希望的,“還有什么要朕做的嗎?”
“雖然這件事現(xiàn)在只有兒臣,父皇母后三個人知道,但是隨著幾種作物的種植難免會走露風聲。所以為了安全兒臣希望吊一個衛(wèi)所過去,還有錦衣衛(wèi)也要跟上去。”
“如此利國利民之事,為何會有人阻攔?朕看你是想多了。”
“有一群叫白蓮教的家伙這么多年過去任然希望我大明亡國。甚至還混進宮來刺殺皇帝,我就不行了如此利國利民的事情他們會無動于衷?”
朱佑樘聽到這話一陣無語,半晌過后輕輕地吐出了一個字:“好。”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