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為天下正宗,自從孔夫子周游列國之后,儒學便從齊魯大地崛起。而后到了漢武帝時期,一個叫董仲舒的人迎合漢武帝的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果讓諸子百家失去了在朝堂上生活的土壤。再到了南北宋時期,理學關于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開始興起。到了元朝人家不信理學,信的是什么番僧之類的佛學,而后到了國朝開國大家突然發現理學不適用當下的實際情況,而且太祖他老人家草根出身講究實用主義這個時候理學在擺在他老人面前就不頂用了。也就在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宋末的時候以陸九淵為主的一群人提出了一個叫心學的東西倒是符合他老人家的要求,于是形成了在廟堂心學為主,在江湖理學為主的局面。
這種局面一直到圣太子出生而結束。約莫三年以前的時候,太子提出了新學。新學一出天下震驚,因為這次新學的結構體系囊括百家之學。聰明人都知道這位圣太子不僅僅想在現實生活中成為九五至尊,還想在大明人的思想領域中成為九五帝王。
不過新學提出太過于驚世駭俗,一些類似于士農工商并不是天下的四個等級而是天下的四個部分之類話甚至從根本上否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破壞了現在天下的太子秩序。這些對于太子來說是禍非福,因此在楊廷和的主持下東宮詹事府的一群人開始對于新學進行一些理論上的閹割,從而使這種理論更容易讓人接受。不過即便是這樣,這幾年朝中反對聲音也沒有停過,只不過因為內閣的閣員都偏向于太子,所以這些個反對的聲音并沒有起掀起多大的波瀾。
到了現在新學流派已經在北方成了氣候,南方這種文學之地也開始慢慢地贏得人心。自從皇明經世大學和皇明格物大學開始招收學子的消息向天下各地傳播,大家便知道這大明朝的天已經開始一點點的改變了。新學將取代理學的正統地位成為儒學的主流的消息也開始慢慢地獲得士人的認可。大明天下為圣太子歌功頌德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于圣太子六歲變提出新學的這件事也能夠認為這是圣太子天賦異稟乃天降神童。
可是大明人并不知道在太子的前世經過一百多年的國難和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并且國家在西學的沖擊下儒學的地位已經低得十分的可憐。哪里像現在改革思想領域還要借雞生蛋,把所有的東西都往儒學里面裝,不過即便是如此還有一些人仍在咒罵圣太子的這一套完全是離經叛道的做法。
不過自從皇明經世大學和皇明格物大學來辦沒有被皇帝和內閣閣員所反對之后,這已經便能夠說明朱厚照的新學已經成功借了儒家的這只雞生下了新學這科蛋。大明人的思想也在隨著新學的傳播而慢慢的改變,新學的支持者也越來越多。和張靈一樣趕赴京師參加皇明經世大學和皇明格物大學的招生考試的學子絡繹不絕。或許有些人是沖著天家門生這幾個字去的,或許有些人只是盲目跟從圣太子的指令做事,但是這都不能夠否定新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的事實。因為這天下還有一群人和王守仁一樣從心底熱愛新學。
~~~分割線~~~
因此實際上唐寅的話也沒有多么的驚世駭俗,只不過唐寅他們身為即將科舉的學子還是要在這個上面少發表一些自己的問題看法,因為到了考試的時候如果遇到一個自詡為堅持傳統的老學究在從某個小道之處得到自己推崇新學抨擊舊學的消息,到時候他們三個怕是連哭都沒有地方哭去。
所以明白其中的原由的唐寅再是行為的放浪,也只能夠緊緊地閉上自己的嘴巴。畢竟在這個時代科舉仍然是社會的主流,為了功名能少說錯話最好。
文征明此時開口:“今日我等談論新學,只不過這新學可以論卻卻不可以斷。怎樣論新學怎樣斷新學那是當今天子和朝中諸位大人的事情,不是我等學子可以一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
唐寅:“對對,此時我等相聚于此乃是為了給夢晉送行的。古今故事,千秋風月此時若談了便是敗興無比。”
張靈:“此番多謝三位兄長如此抬愛,雖然小弟不知道能否像那關云長一樣過五關斬六將有幸成為天家門生,但是此時若是能夠欣賞皇明格物大學和皇明經世大學所表現出的新學盛況也是值得的。”
唐寅:“我唐伯虎一生自譽為逍遙灑脫,可是現在細細想來逍遙灑脫的不是我唐伯虎而是你張夢晉。我等三人皆沒有你張夢晉這般逍遙灑脫,放得下這功名利祿的誘惑去捕捉那縹緲的新學。”
唐寅這話說得一旁的文征明和徐禎卿不斷地點頭,確實對于他們這些才華橫溢的學子來說,新學雖然是圣太子提出的,但是聽說兩所大學招收的學子要在里面待上至少四年,而且這畢業之后的能干什么這些都不知道。要知道自古以來大多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已經死在了沙灘上了,哪怕這次的螃蟹是圣太子提出來的,那吃螃蟹的風險也不會因為圣太子這個人而降低一點。畢竟大明的文人雖然平時最喜歡拍馬屁這種活了,但是只要一涉及到自家撈錢的根本問題那可是此神仙還精明的主啊。萬一哪天新學崛起的斗爭失敗,充滿希望新學的萌芽被萬惡的舊勢力扼殺,那么向皇明經世大學和皇明格物大學這種新學學子就一定首當其沖,運氣好點的只是丟官棄職,運氣不好的話說不定就家破人亡了。
而在場的三個吳中才子便都沒有這個膽量,而比他們才稍遜一籌的張靈卻能夠一往直前。所以此刻他們對于張靈也是欽佩無比。
張靈知道其中的關節:“三位都是有大才華的人,就算不用去那新學學府進士登科也是猶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
三個人聽到這話心里面也暢快了許多。一時間,席間觥籌交錯,詩詞歌賦絡繹不絕。
張靈那日和唐寅三人在醉月樓盡興之后,第二天便收拾好行裝與自己新婚的妻子作別,踏上了趕赴京師的路途。
與此同時山東的齊魯大地,有一位姓孔的子弟不顧自家族人的反對踏上了前往京師的路途。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