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象、巽象二神君半空現形,隨即化入劉先主廟震位、巽位之中。
旁人或許看不出來,許玄齡卻是立刻生出感應,只覺得劉先主廟中隱隱有風雷氣機隱而不發,但又似猛獸潛伏,時刻將要暴起傷人一般。
魏野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玄齡,感覺到了?這震巽兩道八卦神君真形符留駐在此,若有殺伐之氣相犯,便賞他們一個雷霆轟頂、風刀解體,尋常地煞幻術,更是不堪一擊”
說話間,就見得白瓷缸里水花翻騰,下元太一真形圖中隱隱有氣機交感而出,仙術士便知道,這是已有水族皈依后,受了坎象符印,引動了下元太一真形圖的妙用。
隨著下元太一真形圖展開,卻見太淵宮下方玄云之海上面,隱隱多了些魚龍蔓延之相。為首的,便是一條銀鱗白尾、頭生紅星的鯉魚。
隨著這條鯉魚之形留在玄云之海中,魏野雙眼中水光微動,便見得一片水下宮闕。
說水下宮闕倒也有點言過其實,不過是一處水中洞府,青石洞門上用蚌珠攢成“清波署”三字,洞門前有兩個磨盤大小的青殼螃蟹守護。
從洞門到了清波署內,卻是依著石壁鑿出了一處石堂,堂前也有些似樹非樹的水草,用五色鵝卵石栽種起來。石壁四周,也有些文彩斑斕的盤大珠蚌,時不時地張開蚌殼,放出珠光來照亮洞府。
那石堂中,卻放了一張石案,主位上坐著一個頭綰道髻、身穿素白道服的青年,與他對坐的卻是一個清瘦少年,頭上生著一支色如黑瑪瑙的獨角,身上穿的卻是一身水靠般的鱗甲。
那獨角少年微笑說道:“大師兄,你我都曾在佛母座下聽講數甲子,當初佛母夸你是我們當中最具夙慧的一個,將來必然有化蛟成龍之望。只是大師兄你卻背了佛母,來到這拒馬河,當了一個不尷不尬的河道都總管。本來依著大師兄的能耐,將來積功升授一方河神,自然也是個正果。可如今洞隂水府下詔,天下洋、海、江、河、溪、潭、泉、井各部有職正神,都入了洞隂水府,不再管事,大師兄你也是升遷無望,何必還守著這清波署一個破衙門不肯放手?佛母此刻正在用人之際,大師兄若能回去輔佐佛母,少不得將來還得個正果……”
白衣青年聽了,沉默片刻,卻是搖頭道:“蛟兒你不必說了,佛母待我恩重如山,李漁今生粉身難報。但是佛母所欲行之事,要的是神通廣大之人,我一個背門逃奴,于佛母沒有絲毫助益,回去何用?就算不成正果,這清波署也是我經營二甲子有余之地,斷不會舍下此地,去萬花山千錦洞的。”
那獨角少年聽了,眼中透出一股莫名氣息,拍著石案笑道:“好啊,好啊!李漁,你守著拒馬河里這個安樂窩,不愿意去見佛母,也不想來見我,只想關起門來過你的小日子,是不是?好的很,好的很,佛母在我來此之前,早預見著你不肯迷途知返,特賜了我法寶在此”
說著,這獨角少年將身跳起,將一根通體赤紅的長繩抽出來。
可還不等他祭起法器,外面就傳來幾聲怪叫:“大總管可了不得,外面來了個胖和尚,見了我等水族,張嘴就吞”
話還沒有說完,就聽得外面有人“哈哈”一陣大笑,跟著道:“佛爺還道這拒馬河里沒什么出眾角色,不想還真有個河道都總管的衙門在此。諸位,俺家主公有情,勞煩諸位先到小僧肚里暫待一會吧!”
說話間,就見著王超一頭沖了進來,把嘴一張,就見著無窮吸力頓起,不管是白衣青年還是獨角少年,全都被他一口吞了。
當初魏野傳授給蛤蟆王超《北岳九泉攝毒獄禁》這部禁法,原本就是從云雷天獄禁法中分化出來。九泉攝毒獄,顯化為五靈華幡,上應北方五炁之天,以辰星正天德,以北岳制地氣,總治蛟螭虬鼉、魚龍蛇蜃、水府陰宮之屬。
由這石蟾精使來,卻正當其用,一應成精水族,只要不是修成仙道或是蛻骨化龍之輩,被他一口吞了,就再難掙脫出來。何況王超本來就是吞水石蟾這類天地靈種成精,若是真正成了氣候,其吞水之能號稱“一口吞洞庭,長舌卷云夢”,何況只是些許水族?
只是這蛤蟆和尚小聰明不缺,大事還是糊涂,眼瞅著這白衣青年李漁身上還有些不清不楚之處,怎么就把符印與他,留了真形秘諱在下元太一真形圖里?
仙術士心念一動,下元太一真形圖中自有神意隔空而出,只見白瓷缸中濺起一團浪花,托著一條額生紅星的銀鱗鯉魚跳了出來,隨風一轉,卻化成一個道裝青年,躬身為禮:“小神李漁拜見下元太一君。”
魏野微微頜首,將這李漁上下看了一遍,只見這鯉魚精從頭到腳倒沒有多少妖氣,頭頂多了一頂珊瑚道冠,上有坎卦卦符透出清光來。身上那一件素白道服,更是滿布云氣流轉,看上去居然比魏野這竹冠道者更多幾分仙氣。
顯然這鯉魚精得了符印,留了真形秘諱在下元太一真形圖中,等若學道之人科盟立誓、書名青籍,得了不少好處。何況這鯉魚精原本就是水府吏員,雖然不為正神,也算是水府一員。受了符印,轉入下元太一真形圖中,等若是臨時工瞬間扶正,對這鯉魚精而言,竟是不亞于一步登天。
魏野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登天,只是將他上下看了一遍,點頭道:“只看外表,只要魏某這符印不去,倒是也像個仙官模樣。李漁,你既然受了太淵宮符印,便為太淵宮一員仙官,我且問你,你們口中的佛母,也便是萬花山千錦洞那條烏龍得道的烏靈圣母,到底在玩什么花樣。怎么魏某看來看去,都像是有什么大陰謀在背后運作?”
李漁向著魏野一躬身道:“啟稟下元太一君,小神不知佛母他究竟所為何事,只是許多年前,佛母突然大徹大悟,修成正果。而后便廣尋天下水族,傳授道法,小神當時只是一條通靈鯉魚,為求機緣,拜在佛母門下聽經。眼看著小神就要化龍之時,小神遇見一位大德長老,聽他點破,才知道佛母所傳的法門,看似速成,其實險惡。于是小神情愿毀去頜下明珠,以魚身重新修起,再不與佛母往來,只是不知為何,我那師弟蛟兒卻突然尋來,口口聲聲要小神去佛母座下認罪受罰。至于別的,小神一概不知。”
魏野點了點頭,隨即手向白瓷缸中一指:“你不知道,你那師弟總該知道吧?王超,把那頭青蛟給我提出來!”
白瓷缸里又是嘩啦一聲,就見著一條頭上生角的小蛇被丟了出來。離開了白瓷缸,這小蛇見風即長,轉眼間就化作一條青蛟,頭頂獨角如牛角,晶瑩黝黑似黑瑪瑙,隨風盤旋,欲朝下撲來。
然而還不待它下撲,就見李漁大喝一聲:“蛟兒,不可無禮!”
說話間,他袖中一揮,卻見一道赤光頓時就將這條青蛟捆了個結實。
赤光中,依稀能見著那是一條長筋般的物事,一頭綴著顆拳大圓珠,正塞進青蛟口中。
這青蛟被這條赤筋捆住,還待要掙扎,卻是一下子就跌落下來,依舊化成人形,口中被那顆圓珠塞得滿滿當當,卻是一聲難出。
然而見著那赤光燦然,魏野卻是“咦”了一聲,劍訣朝前一點,分出一絲神識探了進去!
就在神識探入瞬間,仙術士只見眼前一片光明大作!
不僅僅是光明,還有更多黑暗,一光一暗,彼此爭斗不休!
光明中,有人頌唱出一段經文來:
“大眾,即此世界未立以前。凈風善母二光明使。入于暗坑無明境界。五分明身。策持升進。令出五坑。其五類魔黏五明身。如蠅著蜜。如鳥被黐。如魚吞鉤。以是義故。凈風明使。以五類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醫療藥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獄。其彼凈風及善母等。以巧方便安立十天。次置業輪.及日月宮.并下八地.三衣.三輪乃至三災.鐵圍.四院.未勞俱孚山.及諸小山.大海.江河。作如是等。建立世界。禁五類魔。皆于十三光明大力以為囚。縛其十三種大勇力者。先意凈風各五明子。及呼嚧瑟德[口*勃]嘍[口*穫]德并窣路沙羅夷等。其五明身。猶如牢獄。五類諸魔。同彼獄囚凈風五子。如掌獄官。說聽喚應。如喝更者。其第十三窣路沙羅夷。如斷事王。于是貪魔見斯事已。于其毒心重興惡計。即令路[仁-二+易]及業羅決以像凈風及善母等。于中變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大世界。如是毒惡貪欲肉身。雖復微小。一一皆放天地.世界.業輪星宿.三災.四圍.大海.江河.干濕二地.草木.禽獸.山川.堆阜.春夏秋冬.年月時日.乃至有礙無礙。無有一法不像世界。喻若金師。摸白象形。寫指環內。于其象身無有增減。人類世界。亦復如是。其彼凈風。取五類魔。于十三種光明凈體。囚禁束縛。不令自在。魔見是已。起貪毒心。以五明性禁于肉身。為小世界。亦以十三無明暗力。囚固束縛。不令自在。其彼貪魔。以清凈氣禁于骨城。安置暗相。栽蒔死樹。又以妙風禁于筋城。安置暗心。栽蒔死樹。又以明力禁于脈城。安置暗念。栽蒔死樹。又以妙水禁于肉城。安置暗思。栽蒔死樹。又以妙火禁于皮城。安置暗意。栽蒔死樹。貪魔以此五毒死樹。栽于五種破壞地中。每令惑亂光明本性。抽彼客性。變成毒果。是暗相樹者生于骨城。其果是怨。是暗心樹者。生于筋城。其果是嗔。其暗念樹者。生于脈城。其果是淫。其暗思樹者。生于肉城。其果是忿。其暗意樹者。生于皮城。其果是癡。如是五種骨.筋.脈.肉.皮等。以為牢獄。禁五分身。亦如五明。囚諸魔類。又以怨憎.嗔恚.****.忿怒.及愚癡等。以為獄官。放彼凈風五驍健子中間貪欲。以像喝更說聽喚應。饞毒猛火。恣令自在。放窣路沙羅夷。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縛。廢忘本心。如狂如醉。猶如有人。以眾毒蛇。編之為籠。頭皆在內。吐毒縱橫。復取一人。倒懸于內。其人爾時為毒所逼。及以倒懸。心意迷錯。無暇思惟。父母親戚。及本歡樂。今五明性。在肉身中。為魔囚縛。晝夜受苦。亦復如是。又復凈風造二明船。于生死海運渡善子。達于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樂。怨魔貪主。見此事已。生嗔姤心。即造二形雄雌等相。以放日月二大明船。惑亂明性。令升暗船。送入地獄。輪回五趣。備受諸苦。卒難解脫。若有明使。出興于世。教化眾生。令脫諸苦。先從耳門。降妙法音。后入故宅。持大神咒。禁眾毒蛇。及諸惡獸。不令自在。復赍智斧。斬伐毒樹。除去株杌。并余穢草。并令清凈。嚴飾宮殿。敷置法座。而乃坐之。猶如國王。破怨敵國。自于其中。莊飾臺殿。安置寶座。平斷一切善惡人民。其惠明使。亦復如是。既入故城。壞怨敵已。當即分判明暗二力。不令雜亂。先降怨憎。禁于骨城。令其凈氣俱得離縛。次降嗔恚。禁于筋城。令凈妙風即得解脫。又伏****。禁于脈城。令其明力即便離縛。又伏忿怒。禁于肉城。令其妙水即便解脫。又伏愚癡。禁于皮城。令其妙火俱得解脫。
……如是如是,此是三千世界如是成就,我今發大慈悲,令彼皆解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