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七俠鎮。
白展堂瞎胡鬧的在辦雞王爭霸賽。
而遠在千里之外,早時的京城,常朝正式開始。
本朝的朝會分為三種,分別是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只在正旦,冬至,萬壽節舉行,其性質是百官向皇帝朝賀,屬于禮節性的,規模較大,皇極殿舉行。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其性質如同大朝,也在皇極殿舉行,只是朝賀,不討論政事。
常朝,即一般百姓所說的早朝,其實,常朝除了早朝還有午朝,晚朝但因為并不是常態化,故此,一般常朝都指早朝,在皇極門舉行,處理政事。
一旦舉行朝會。
凡是所有在京官員,不論官職大小一律有上朝的義務,凡是來京述職的外省官員也必須上朝。
朝廷靠著牙牌和注籍,來進行上朝管理,牙牌只發給在京官員,用于出入皇城,牙牌管理十分嚴格,丟失或者是損壞牙牌都要受到處罰。
牙牌字號,公、侯、伯以勛字,駙馬都尉以親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官以樂字、入內宮以宮字。
大內森嚴,“無牌不許擅人”,宮廷門衛認牌不認人。
注籍,就是簽到表,在京衙門各置辦一冊,寫官員職銜姓名,送東西長安門,每天早上有吏員從長安門領門籍,按照官員出入情況予以填寫,六科可以通過這個查到官員的早朝情況,對于失朝的予以彈劾。
上朝時間,“昧爽”時,即天剛剛破曉之時。
百官入朝由午門進入,午門有五道門,從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門,實際上還有兩道不易被人發現的左,右掖門。
其中中間的那道門為御道,只有皇帝能從此出入,御道兩邊的左,右兩闕供當值的將軍,校尉等保衛依仗人員進出。
至于文武兩班官員分別由離御道更遠一點的左,右掖門進入。
午門上的樓名‘五鳳’,設立鐘鼓,由宦官掌管。
此時。
樓上的一年輕內侍抬起鼓槌,使出吃奶的力氣,敲了三下。
‘咚咚咚~!’
鼓響三聲。
第三通鼓聲響起后。
‘咯吱~!’
左右兩闕門開起,官軍旗校先進入擺列儀仗。
過了一會兒,待鳴鐘之聲響起。
立于左側文官之首的李庭,微微整了整衣冠,抬步上前,帶領著身后列好隊伍的內閣閣老,六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左右副督御史、左右僉督御史、十三道監察御史,六科給事中,大理寺,通政司等各官員,以及地方上回京的諸位巡撫、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知府等一大群文官,自左掖門進入。
而右邊的武官之首,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保,右柱國張老公爵,帶領其后的諸位勛爵,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各都督同知,都督僉事,五軍斷事官,以及各地方來京的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總兵等一大批武官,自右掖門進入。
文武官員進入午門之后,先在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待鳴鞭過后,按次序過橋,直到皇極門丹陛之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相對而立,站在御道兩旁。
等待皇帝到來。
皇帝的座位設在皇極殿廊內正中,稱之為金臺。
李庭和張老公爺帶著文武百官,站于御道兩旁。
過得片刻,樂起,皇帝坐御轎在太監宮女的拱衛下,自殿后而出,在御門安坐。
此時,再次鳴鞭。
鞭聲一響,立馬。
便有鴻臚寺一官員,大唱:“入班~!”
頓時,左右兩班官員,緩步走進御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
“平身!”
見此,當今皇上朱翊均示意百官平身。
口呼萬歲,起身分兩旁站定。
見此。
朱翊均對身旁的王公公微微示意。
立馬,王公公上前一步,當即出聲,未見王公公聲音多響,但卻在每一個官員耳邊想起,清晰可聞。
隨著王公公話音落下。
正式進入奏事環節。
立馬,早就和郭巨俠商議好的,戶部侍郎司徒文當即出列,直接向皇上參了東廠一本:“陛下,臣有事啟奏!”
聞言。
已經在位數十年的朱翊均,看了眼已經年過五十的師徒文一眼:“說!”
“臣參東廠督公魏忠賢!此人貪贓枉法,殘害百姓,迫害朝廷命官,罪不可恕!”
司徒文一躬身,當即大聲答道。
“哦~?”
聞言,朱翊均眉頭一皺,“詳細說來!”
“據臣所知,此次湖廣一事,乃是……”
接著,司徒文不卑不亢的將東廠在湖廣一帶的謀劃給當眾說了一遍。
”嗯!“
點點頭,朱翊均看了眼低頭的司徒文,目光移開,看向百官中屬于魏忠賢一方的大臣,緩緩道,”司徒大人,你可有證據?“
”啟稟陛下,臣有!“
說著,他便準備將郭巨俠所給的證據呈上,御覽。
而王公公也走下金臺,準備自司徒文手中接過證據。
哪知。
就在此時。
只見在眼皮微闔的群臣中,走出一人。
見此,知道朱翊均心思的王公公也不急著上前,反而往后退了幾步,重新走到朱翊均身旁,準備看各方表演。
再看這站出來的人。
&n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