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準備給人寫信賺錢。
就算掙錢不多,那也是讀書人的壟斷行業,普通人是沒法做的,而且最大的好處是能解決他用紙不足的問題。
本身沒有多少紙張來給自己練字,那就讓別人來提供紙張,他只收取一點“服務費”,而且他連價格都想好了,一張大概十六開一張紙的信,大約可以寫五十個字,收費是兩文錢,至于再加寫的話,每加一頁就需要多加一文錢。
設想是極好的,給人寫信又不需要什么大的成本,一張桌子一張椅子,再加上筆墨紙硯便可,但這營生市面上很少有人能做,有人要寫信的話也都是去請托人,宋寧把這小買賣擺在街面上,也等于是方便了百姓的日常訴求,至于是否賺錢,那就是另一回事。
“……這也不需要寫多了,一天能寫一封信到兩封信,自己的生活開支基本就能保證,如果再能多寫幾封的話,甚至比宋承孝當教書先生都賺錢多,反正自己到這世界之后除了讀書考科舉之外沒別的營生,為何不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呢……”
宋寧把攤子擺起來之后,登時發現比前日在街邊坐著給人看相算卦要有檔次。
至少有了自己的小門臉,不過他最擔心的倒不是自己能做多少生意,他不太清楚這世道做買賣到底需要多少苛捐雜稅,如果自己賺來的還不夠支付雜稅的,那回頭就只能關張。
“先給自己找個明目吧,好歹之前給人算卦賺了點錢,說是自己賺來的,能名正言順給到家里,否則沒法解釋。”
宋寧心想,自己才開攤子,想有人來寫信也是不太現實的,最好的辦法是假借寫信做小本買賣的名義,先把之前算卦賺來的銅錢分批次給家里。
等小攤子支起來之后,他便坐在桌前讀書,一下午也無人問津。
成化年間整個大明朝文盲率大概能到百分之九十八左右,也就是說一百個人中能有兩個人識字便不錯,不過在江南書香之地,識字的人還會多一點,但多也不能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說,街路上過往的人基本都不知道他的招牌是什么,都是要為生計奔波,也就沒人過來找他寫信。
……
……
未來幾天時間里,宋寧跟宋承孝一樣,基本都是早出晚歸。
一直過了三天,他的生意都沒開張,倒是有坊間看似收雜稅的保正,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但保正似乎又覺得宋寧是讀書人,而沒有過來收他的雜稅。
宋寧也看到那保正好幾次,他權當沒看到。
這天宋寧跟往常一樣一清早便扛著桌椅和招牌到了固定擺攤的位置,才剛坐下來讀了一會書,但見一名二十歲上下的男子走過來,立在他的桌前。
宋寧抬頭看著此人,一副文人的打扮,身上的衣服布料很細,白白凈凈的一看就不是勞碌命的人,說這樣的人是來找他幫忙寫信的,他也不信。
“閣下作何?”宋寧抬頭道。
那年輕男子抬頭看了下宋寧的招牌,笑道:“你這買賣做得好生有趣,說是給人寫信,只給自己準備椅子,卻連客人的椅子都沒有?”
宋寧道:“實不相瞞,過來擺攤已經有幾日,但還未曾做過一筆買賣,沒錢置辦椅子。”
“哦。”
男子好似是明白了什么,點頭道,“看你也是個讀書人,平時就在這里讀書?”
宋寧道:“是。”
“那你可知道,在這集市上做買賣,是要交稅的?”男子也把主要的來意說明。
宋寧大概也都能猜想到來者不善,不過他還是不太明白為何之前那保正不來收,而找個年輕人來,這年輕人到底是誰他都不知。
“小本買賣,如果有稅賦,自然也不能逃免,不過總要有個說頭,這稅賦到底是因何而交?”
宋寧的態度沒有服軟,相反還有些強硬。
大有小商販遇到城管之后,不但不懼,還跟城管死扛到底的意思。
男子也是有些驚訝的,不過想到眼前的少年是個讀書人,大概也就明白了什么,讀書人總歸還是有骨氣的,不能說你要錢就給錢,一切講個規矩,恰恰大明朝集市上收的根本不是稅,而是費,這費根本不是名正言順的。
說白了就是保正利用職權為自己增加收入罷了,說多少便是多少,也不會給開條,這些費用最后也不會入官府的賬。
“你懂大明律?”男子不由皺眉問道。
宋寧看這男子的反應,便知道這世道讀書人是如何的一道護身符,這年頭就算讀書人再落魄,有權貴的人輕易也不敢得罪,就因為讀書人象征著有見識,不定就能把小事鬧大。
要說大明律,宋寧還沒機會接觸,不過宋寧以前上大學時選修了古代人文的課程,當時有一段便說的是明清之后的嚴刑峻法。
很多知識宋寧都已經不記得了,本來就不是必修課,只是去修學分的,他只是偶爾會把書翻看一下,一些大明朝殺人放火等刑罰方式他還是有些了解的。
“略知一二。”宋寧也沒虛言,他的確是略知一二,碰上了就是略知,沒碰上就是沒略上。
男子點頭道:“要說你在這里擺攤沒什么前途,倒不如給你介紹個差事,給人當賬房,或者去當個刀筆吏。”
宋寧很驚訝為何對方會給自己介紹工作,但想了下,這人其實就是變相在提醒自己這里不能繼續擺攤。
賬房他不會去做,雖然簡單的賬目對他來說是小兒科,至于刀筆吏,也就是給人寫訟狀,這也不是他的本行,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讀書考科舉。
賺錢也是為這大目標服務。
“在下沒那本事。”宋寧直言道,“如果閣下覺得在下沒資格在這里做買賣,在下只管離開換個地方做便是了,用不著如此拐彎抹角。”
“呵呵!”
男子笑著,他的笑容甚至會有些尷尬,畢竟宋寧的話說得太直白了。
男子最后輕嘆道:“兄臺也別以為我是來趕你走的,雖然寧海縣城北這一畝三分地是在下所打理,但在下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你在這里擺攤給人寫信,本來是有益于百姓教化的事情,在下甚至都可以跟知縣上呈你的功績,讓知縣來表彰你……”
“不必了。”宋寧這才知道自己惹上硬角色。
這應該不是保正,甚至是在保正之上,那也就是坊長,跟寧海縣知縣是流官不同,這坊長可是標準的世襲土官,代代相承,跟地方上的地頭蛇差不多,這些人也就是俗話說的“士紳”,是明朝地方體制中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這里不適合做買賣的話,那在下便離開。”宋寧也不想跟此人廢話,如果得罪這種人,以后沒自己好日子過。
宋寧正要把自己的家伙事抬走,那男子卻一把按在桌子上,道:“我的話你還是沒明白,這樣吧,這買賣你繼續做,而且我保證未來沒人來騷擾你,甚至還會給你介紹買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