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千兩白銀,這次奪回來的不過八百余兩,羅佳潭小舅子吉三勾可沒有什么臉色,一把抓住楊麟的衣袖道:“楊秀才,明明有一千兩銀子,怎么這里只有八百兩呢?”
若在平時可能會藏一些銀子,但當時大家拼命根本沒有細想啊。
這次如此光明正大反而受到污蔑,內心憤怒可想而知,楊麟擋開對方手臂怒氣沖沖說道:“你,你血口噴人,我們趕到時土暴子本來就往山寨運送了一批,再說了大家當時心驚膽顫的,誰會想這種齷蹉的事情?”
一起的壯丁也惱火不已,大家鄉里鄉親的要的是臉面,如此污蔑要別人怎么活?
大家賭咒發誓,只搶回這樣一點銀子,這次大家為了救回羅公子風餐露宿這樣幾天,有的更是差點丟了性命,怎么能夠這樣污蔑別人?
其他人也看不慣,大家念在鄉親份上拼命救援,到最后反被污蔑貪了銀子無論如何也不好受?
眾人議論紛紛,大家都直言羅佳潭如此懷疑幫助自己的恩人,實在太不仁義了。
與跟班出身的吉三勾不同,羅佳潭畢竟掌管過一縣戶房(相當于現代的縣財政局長)什么大場面沒有見過,再說這個對方年齡輕輕就是貢生,將來時來運轉中過舉人進士什么的如何能得罪?
舉人出仕的話再小也是一個官,其權勢豈是自己這樣一個小吏所可比擬的?
即便現在只是監生,但也可以到衙門謀一個書吏什么的,將來也不比自己差。
羅佳潭呵斥吉三勾后,讓身旁管家拿出銀兩,每人二兩封賞,如此眾人情緒才稍稍平息。
楊麟秀才出身,這次營救更是出了大力氣,賞錢當然與眾不同,羅佳潭拿出一錠五十兩的官銀表示感謝。
看到羅佳潭拿出銀兩賠禮道歉,受了如此窩囊氣簡單的就被錢打發了,楊麟順手將銀錠遞給身側的楊成道:“志士不飲盜泉之水,今天受了這樣一肚子窩囊氣,這銀子拿給弟兄們分了吧。”
眾人大驚,楊威睜大眼睛問道:“汝貞,這,這樣多銀子你不要了?這可夠得上土里兩三年收成啊。”
雖然對古代金錢沒有印象,但聽對方如此說方知道其中份量但覆水難收,還是連連搖頭,顯得特別堅決。
羅佳潭見狀,拱手道:“楊兄高義救回犬子小老頭感激不盡,內弟吉三勾不識好歹得罪兄臺還望看見老夫薄面上不要與他計較。”
見對方一再賠禮道歉,楊麟也不為己甚,到這個時候才擠出一絲笑容連聲不敢當。
羅佳潭笑著說道:“老夫現在已經年過花甲沒有幾年好活的了,這次遭了如此橫禍更是左支右絀心力不足。
秀才公這次營救犬子智勇雙全大家有目共睹,明天我們一同前往拜見知州大人,讓你接下保長這苦差事,萬望兄臺不要推辭。”
明朝蓬州為散州,包括相如縣、營山縣、儀隴縣三個縣,其中相如縣為倚郭縣,由知州兼本縣事務。(其他各縣長官為知縣,而倚郭散州長官則為正六品知州,不但管理著倚郭縣事務,而且還監管周圍兩個縣的事務。)
在古代地方施行官紳共治,朝廷除了向縣衙派遣知縣典吏主薄這些官員之外,下面各房書吏,地方里甲糧長都是地方鄉紳擔任。
明太祖朱元璋承元制,地方施行里甲制度,也就是十戶一甲,十甲一里。
為輸送糧草在江南地區也曾五百余戶選派一糧長,但四釧光復得晚則沒有什么糧長的。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大明兩百七十余年過去富甲一方的里長甲長很多成了破落戶,起而代之的是興起的地方鄉紳,他們常常成為地方土皇帝,支配著地方一切。
楊威楊成一個勁勸誡,這保長雖然油水很多但得罪人,現在朝廷加派三餉州縣催逼甚急,到時候若收不上賦稅可能還會吃官司,若向鄉親們加征賦稅又得罪鄉民。
再說了貢生出生,無論如何也能在縣里謀一個書吏攢點什么的,何必趟渾水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保長呢?
楊麟躍躍欲試,這羅家堡可是方圓三四十里唯一的集市,雖然沒有什么正經名分,但管理這羅家堡方圓三四十里的鄉村,無論如何也相當于前世的一個鄉長,這可是天大美差。
第二天起了一個大早,楊麟腳踩青鞋,身穿青衣青袍,帶著楊威楊成一早來到羅家大院侯著羅老爺坐上滑竿,足足了一天山路才趕到五六十里外的相如縣城。
明朝四釧順慶府包括兩個散州,一個就是蓬州,包括附郭的相如縣,以及旁邊儀隴縣、營山縣。
另一個散州就是廣安州(也就是今日廣安地區),包括附郭的廣安縣,鄰水,大足,渠縣等。
千里嘉陵江在蓬州繞了一個大彎,水流變得非常平順,州城位于嘉陵江以西,羅家堡在江東,渡船上坐了十多個人,艄公一前一后撐著渡船渡過嘉陵江在碼頭上停下,穿過長長的碼頭進入州城。
朱元璋采納朱升的意見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在建立大明朝之后更是將各地城池打造得銅墻鐵壁似的,單單這個州城就有三四米之高,在每個城門都有壯丁把守盤查著來往客商。
羅佳潭做過十余年戶房主事,與守城壯丁非常熟,大家拱了拱手行禮也不盤查,坐著滑竿進入城內。
城內大街小巷涇渭分明,特別是一條貫穿東西的大道足足有七八米寬,即便兩三輛大車(四輪車)在道路上也不擁擠。
各個小巷也有道路分開,彼此之間相距四五米不等,方便來往行人通過。
大街上叫賣聲不斷,有開店鋪買綢緞的,也有買日常土雜貨,有錢的穿著綢緞往來期間,一般人家也穿著干干凈凈的棉衣麻布。
走了兩百余米路過集市,足足有半個足球場大,里面買什么東西的都應有盡有,商販聲音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再走了三百余米來到知州衙門,遠遠的看見前面有一個墻,古代衙門坐北朝南,這墻就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南墻,如同現代的公告欄什么的,官府將各種公文張貼在上面,有興趣的可以仔細閱讀。
北面是衙門,從小門進去,穿過長長的甬道,兩側是吏戶禮兵刑工房等六房辦公場所,過了兩個四合院,來到大堂,知州李憶田正在堂上理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