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衙門回來,楊麟全身心投入里兵訓練上面,楊麟不相信亂世中張作霖能夠從一方馬賊成為國民政府大元帥,而自己這個穿越族不會沒有出人頭地這一天。
一夜之間里兵的名聲再次傳開了,過去里兵只是村中壯丁服勞役,而現在則完全不同,每天包吃包喝的,還有一分銀子拿。
現在天下大亂大家最大愿望就是平平安安,這兩天看到里兵各種表現之后一些年輕后生動了心思,很多盤算著如何托門路進入里兵。
兵在精而不在多,里兵剛剛組建完成當務之急是打造一支精兵,看到一些好的苗子楊麟也會同意其加入,以遞補進入軍中。
鄉里鄉親的大家誰也不愿意被比下,若真的這樣那多丟臉?
大家為了面子拼命苦練,如此不到一個月時間有模子有樣,看起特別精神。
通過一個月訓練,按照戚家軍的方法,楊麟將里兵分為三個中隊,分別由楊威、楊成、龍之幀擔任中隊長。
每個中隊包括三個小隊,每個小隊12個人,包括小隊長一人、伙夫一人,伍長兩人,藤牌手兩人、狼筅手兩人、長矛手兩人、鏜鈀手兩人,人選由各個小隊長統一挑選。
現在已經統一服裝,穿得不在五顏六色的,除了頭盔之外,一個人兩套夏裝,一律為藍色短褂藍色短褲,腳踩青銅鞋,外加一根牛皮腰帶。
夏裝短褲多用棉布做成,沒有什么特別出彩的,真正出彩的是將士們所穿的鞋子,則裝備不一樣,即便現代人看了也嘆為觀止。
與其他軍隊最大不同就是鞋子與綁帶。
本來一般窮苦人家夏秋季多穿草鞋,不需要特別配備什么鞋子,但幾次遠行經歷之后楊麟才真正體會到鞋子的重要性。
古代人煙稀小道路崎嶇不平,道路上常常出現荊刺或者亂石,若不穿鞋子的話腳板會刺穿。
若鞋子不合腳而路程稍遠的話,定然滿腳都是泡寸步難行的。
因此衣服什么的只要合身沒有太大講究,但鞋子則不一樣,直接影響部隊快速機動能力。
晴天穿布鞋,而下雨天則需穿青銅鞋(青銅靴)了。
布鞋用干竹皮打底不同,而青銅鞋一般用防水獸皮打底(起到一層防水作用),然后刷上一層防水桐油在外面形成一層保護層,以防備雨水進入,然后再加上鞋面就做成古代能夠在下雨天行走的膠鞋了。
這是普通人的鞋子,富貴人家有的再在鞋底下面罩上一層青銅,起到三層保護,如此就演變成青銅鞋。
而青銅靴則是加高筒鞋,就像現代女生所穿的那種靴子那樣。
不論布鞋、青銅鞋或者青銅靴制造都頗不容易,隊伍組建之初每個士兵只能保證一雙布鞋,一雙青銅鞋,而楊麟自己則一雙青銅靴。
出了鞋子靴子,另外就是綁帶,自唐宋時期西南地區軍隊都打綁帶,所有兵丁不但腳上打麻布做得綁帶,而且為了避免膝關節肘關節受傷,膝蓋肘部都配備護套,看起來特別精神。
光這一套行頭,每個人都花了3兩銀子,如果不是劫了土暴子山寨根本不敢想象。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在這之前大家還對里兵隊員頗為歧視,現在換裝之后一個個腰板挺直神采奕奕的,遠遠看去頗為精干。
除了軍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兵器,現代軍隊是燒錢的主,在古代也不遑多讓。
在明朝人民意識到單純依靠鐵器防護的脆弱,如此出現很多棉甲,如同現代各種特殊纖維那樣保護將士們減輕箭矢、鳥銃的傷害。
一套鎧甲至少三十兩銀子(超過一個中等人家一年半收入),上好盔甲更多,根本沒錢配備。
相對來說頭盔就便宜很多,有進行制式化配備,頭盔與普通頭盔不同,外部縫制了一層厚厚的棉布減輕箭矢鉛子的沖力,內部沿帽邊縫制了穿了幾根粗布條便于穿戴,遠遠看去如同現代頭盔(或安全帽)一樣,能夠防備弓弩火銃遠射,非常適用。
在兵器上,楊麟最青睞的是火繩槍,一般將士操練過三五天多能夠放射,而且價格也不過十兩銀子。但在明代這鳥銃可是大殺器一般工匠根本打造不了。
沒有辦法只得先用弓弩來代替,再說了很多家庭也有弓弩使用,不足部分聘請工匠打造。
明朝末年手工業非常發達,光羅家堡附近就有兩三家鐵匠鋪,周圍市集的鐵匠鋪更多,大家完全可以按照祖傳手藝打造弓弩。
與民間不同,在戰場上古代十八般武器弓箭常常排在第一位,在古代要成為一個好的弓箭手多需要從小練習,非數年功夫不可。
里兵從各里各甲挑選而來,是從數十個壯丁中挑選而來,但真正會使用弓箭的人不多,善射的更少。
但弩則不這樣,稍稍訓練就可以形成戰斗力。
但同等拉力的弩射程遠遜于弓箭,就像很多還原的諸葛弩、連弩射程非常近,根本達不到戰斗作戰要求。
為了增加弩的射程,古代出現腳踏弩、蹶張弩等弩,需要腳踩、臂拉等手段,使用全身力氣上好弩弦的。
即便這樣,一般弩箭射程與普通弓箭相差無幾。(宋朝的大的神臂弩就是傳說中的弩炮,需要幾十號人操作,射程非常之遠。
但相同規制弩的射程當然不如弓箭,若是弩的射程、射速遠超過弓箭,古人又不是傻子,大家何必使用弓箭呢,何不大量使用弩來代替弓箭呢?)
花了半個月時間,終于完成兵器配備完成。
按照戚家軍殺手隊的編制,小旗配備鳥銃與一把長刀。
伍長配備一把弓弩,一把長刀。
藤牌配備手圓牌或長牌與一把長刀,多由烘烤的藤竹烘烤而成,雖然制作頗為麻煩,但一點也不貴。
按照戚家軍鴛鴦陣的做法每小隊各配備一個,由兩個身體靈活勇武的漢子擔任,用以防備對方進攻,手持短兵器近身廝殺。
狼筅手配備一根長約兩丈的狼筅,狼筅頭綁一些尖銳利器。
每個小隊挑選兩個身高力壯的漢子擔任狼筅手,大家手持兩丈長的狼筅以中程攻擊。
鏜鈀手配備一根大棒與一張弓弩,大棒頭有月牙狀的利器,主要遠程射殺與近身廝殺,防止對方靠近。
長矛手配備一根長矛與一張弓弩,與鏜鈀手一樣遠程射殺與近身廝殺。
伙夫配備一把長刀與一個擔子,包括行軍鍋與行軍口糧。
戚家軍在抗倭戰場上常常以弱勝強百戰百勝,實在因為鴛鴦陣陣形巧妙之故,通過弓弩進行遠程射擊,狼筅手的狼筅中程攻擊,鏜鈀手的鏜鈀長矛手的長矛近身廝殺,而藤牌手伍長長刀貼身肉搏,以保證戰力。
除此之外就是防守,藤牌手手持藤牌專司防守,或一些兵丁攻擊的時候另外一些人退回防守,常常在局部形成攻防結合的態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