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擔心大西政權是否報復之外,大家更擔心的是糧食,老人家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太平歲月如此,在亂世更是如此,常常為了一點糧食雙方大打出手,有的更是白白送了諸多人性命。
如今義勇軍有正規軍兩千,再加上官府衙役、地方手工業者,轄下兩州每年有五六千張口需要吃飯,每年需要三四萬擔糧食。
現代政府需要保障物價穩定,在古代民以食為天,若是地方糧食歉收,市面上沒有糧食,那才是一副世界末日。
推行新政之后各地不再強行攤派,老百姓只需繳納正常賦稅就可以,雖然良田一畝小米1斗,旱地一畝6升,這樣多糧食若全部收上來,應該可以保證地方糧食供應。
但這幾年天災不斷,再加上兵荒馬亂的,各地都有糧食歉收現場,為了緩解糧食歉收,避免老百姓逃荒,影響地方治安。
從巴州回來之后,楊麟從十一月開始就在各地設立粥棚施粥,由于這幾年大家過得太苦,每天需要四五十擔糧食,如此拖到明年開春收上地里糧食,如此前后也需要七八千擔糧食。
當然,如果家大業大,手中有的是糧食,這沒有什么,但現在問題居然出現在晚明糧食征收方法,處在張居正的一條鞭法。
過去朝廷征收實物,張居正為了官府方便統一改征銀兩,如此雖然方便衙門征收稅賦,但可是苦了老百姓,也苦了兵荒馬亂之時地方衙門。
在太年時期糧食價格平穩,直接從老百姓手中征收糧食,官府按照一年糧食平價征收田賦沒有多大損失,但老百姓則不一樣。
由于官府稅賦征收就在那一兩個月,老百姓為了交上稅賦買糧食,而地方商販則壓價采購,如此往往交稅賦那幾個月糧食價格特別低,交一份田賦,老百姓常常要多賣掉兩三成糧食。
這事太平歲月,兵荒馬亂之際老百姓干脆不交銀子,而官府則需要糧食行軍打仗,沒有糧食吃不飽穿不暖,官兵常常劫掠地方。
經過多日考慮,楊麟終于下定決心,斬釘截鐵的說道:“這糧食啊直接關系到民生,應該價格非常穩定啊。怎么一年四季價格變化如此之大呢?”
陳懷西笑道:“大人,這商賈之道,歷來就是如此。大家想想,鄉親們剛剛收了糧食,衙門催促急,窮困人家家里沒有什么錢糧,就低價買出。
到了三四月青黃不接的時候,豪門大戶家里面有的是糧食,一些人家總要買一點糧食吧,如此價格就上來了啊。
僅僅憑借這其中奧妙,很多商賈一年足足可以賺幾百兩銀子呢。”
楊麟想了想,搖頭道:“是啊,如此觀之,百姓生活之不易啊。”
樊明善站起來,笑道:“大人,年前就是田賦征收最后期限,很多民眾為了交上田賦不得不賤賣糧食,要不,我們再次改收糧食,如此不是一勞永逸了嗎?”
楊麟搖了搖頭,笑道:“斷不可如此,為政者重在誠信,為政之弊在于朝令夕改,特別是現在糧食價格非常高,若只是為了增加衙門收入,而私自將錢糧征收改為實物,如此下去,民眾將無所適從啊。”
樊明善攤手道:“你啊,怎么現在也這樣婆婆媽媽了?我看,如果真的改收實物,沒有那個會反對呢?”
想了想,看著下書吏周正,問道:“你查查,蓬州三縣庫房里面還有多少糧食?”
周正出去了半響,半柱香功夫與幾位帳房先生跑了過來,初步核算,如今相如縣只有兩千擔糧食,營山縣約兩千擔、儀隴縣約三千擔,再加上達州兩縣,滿打滿算不過八千擔糧食。
這實在也太少了,要保證糧價穩定,官府至少需要籌集四五萬擔糧食,想了想,楊麟豁然站起來,來回渡著步子,突然停了下來,笑著看了看眾人道:“有了,打白條,老百姓不是要繳納田賦嗎?
我們可以先打白條給他們,到時候他們直接將白條交上來就是了。”
眾人一聽,感到可行,大家當即圍了過來,經過一番解說,眾人連聲高聲稱是。
侯家集的農戶侯麻子這兩天心神不寧的,前一個月鄉長、村長都讓人敲鑼打鼓的,讓大家在年前將田賦、丁賦交上去。
自古以來,當兵吃糧,像侯麻子這種莊稼漢繳納公糧,這本來沒有什么的。
但今年一些地方遭了匪亂,聽其他鄉的講,大老爺頗為仁慈,匪亂嚴重的地方多免了田賦丁賦,減了田賦丁賦。
侯家集的鄉親一個嘀咕,大家一天到晚盼著本鄉也能夠減一點田賦丁賦的,有的更是一天到晚到衙門鄉公所打探。
說是鄉公所,只不過是一間瓦房,設在集市里面,平時鄉長何老爺與一個衙役在那里辦公,趕集的時候縣里戶房來幾個衙役,以征收田賦什么的。
今天一大早,鄉公所就顯得忙碌起來,各保保長各甲甲長都被叫過去,看來今年這田賦還得交。
剛剛回到家里,看著低頭嘆息的侯麻子,老婆就是一陣數落,大老爺雖然仁慈,但現在兵荒馬亂的,不可能免掉田賦吧,若是免掉,官府人家吃什么?
現在趕快賣糧食?集市上那些糧商一個個可精明得很。前兩天糧價是6錢一擔,若是聽到征收田賦、丁賦什么的,馬上可能跌到5 錢一擔,4 錢一擔。
但這有什么辦法呢?侯麻子感到心在滴血啊,雙手哆嗦著,好不容易裝滿一擔糧食,擔著擔子,往集市邊趕。
大路上,賣糧食的特別多,大家唉聲嘆息的,有的暗自祈禱,糧商不要太黑了,拼命壓低糧價,這樣莊稼漢都吃虧了。
來到集市上,糧商大門緊閉,看見這一群一群的莊稼漢拼命的將糧食往店里擔,伙計高聲吆喝,讓大家先排好隊,糧商們正在商量收糧價格呢?
又在商量收糧價格?有的人大聲嘀咕著,昨天一擔不是6分銀子嗎?一嘀咕是不是要降到5分多呢?
伙計惡狠狠瞪了瞪這個敢于挑釁的漢子,怒罵道:“買賣是公平交易,一個愿買一個愿賣,你不愿賣,挑回去?”
莊稼漢一聽,連忙賠笑。為了交上田賦丁賦的,自己挑了十多里山路,如果這樣挑回去,賣不掉交不上田賦丁賦的,那不時虧大了嗎?
莊稼漢強忍著,點頭哈腰的,一個勁賠禮道歉,但這個伙計根本不為所動,仿佛吃定了似的,大聲責罵。
就在這時,從鄉公所傳來一陣陣鑼鼓聲,眾人停止叫罵聲,一個個豎耳細聽。
只見衙役邊走邊吆喝著,讓大家將谷子擔到前面渡口,官府正在渡口邊征收糧食,上等糧食1擔6錢,次等5錢5分,下等5錢,直接開稅票,可以抵作田賦丁賦。
這雖然與商家價錢一樣,但減少中間緩解,更沒有火耗。
現在大人火耗少了很多,只有兩成,但畢竟也是兩成,你1兩2錢的銀子只能抵作1兩銀子,如此6錢一擔糧食,足足相當于商家收購的7錢2分。
眾人稍稍一琢磨,大家就知道其中的蹊蹺,很多人圍了過去,一些人馬上叫來到渡口邊觀看。
遠遠的,只見渡口邊已經停泊了四五艘小船,官府一個帳房帶著4,5個民壯站在那里,聲言可以交糧抵稅。
交糧方法非常簡單,先是一個人驗貨判斷糧食等次,過秤,帳房寫上收據,然后將糧食裝上船就完事。
旁邊衙役高聲宣布,大家賣完糧食拿到收據,碰到衙役征收田賦丁賦的,直接交上收據就成。
看著自己一擔糧食就換成這樣一張收據,侯麻子心情忐忑不安,指了指,問道:“差役大哥,你說行嗎?
這樣一張宣紙,相當6錢銀子的稅賦?”
差役大哥指了指,笑道:“當然行啊,上面有你的姓名,你交糧時間,交糧地點。
另外,師爺不但給你開了收據,而且還專門登記造冊,沒事的。”
侯麻子一聽,連連打躬作揖,擔著空單子往回走,走到半路上還是不放心,遠遠的看見村長,將收據遞給他,忐忑不安能不能抵稅賦。
村長接過來表示認可。
站在渡口邊,看見兵丁將一袋袋糧食往庫房里面運,眾人喜笑顏開。
雖然今年一些地方遭了土暴子禍害,蓬州三縣田賦丁賦征收得頗為順利,共收集上來2萬擔糧食,1萬兩稅銀,雖然比起往年差遠了,但至少不會出現斷糧危險。
有一個老人家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了糧食之后,很多事情就顯得游刃有余了。
官府向每戶流民貸出1-2擔糧食,一年不過兩成利息,比起那些高利貸,那簡直相當于借。
有了這1-2擔糧食,大家不需要逃荒什么的,很多人在分給的耕地上收拾收拾,過去逃荒那是因為官府苛捐雜稅,民不聊生。
大老爺清正廉明,田賦一畝才6分銀子,丁賦一人才1錢2分銀子,只要不是什么饑荒年,那個不能湊合著過呢?
很多流民每天熬稀粥,再加上摘一點野果子什么的充饑。
生活雖然艱苦,但比起流民時期好多了啊,那時常常是有了上頓沒有下頓,而且吃得比現在差多了。
當然,收獲的也不全都是好的,那些黑心糧商本來想大賺一筆,誰料到官府突然出手,打消了大家低價買進的把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