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折騰,突然從遵義府,從重慶府相繼傳來幾個消息,驚得大家目瞪口呆。
原來就在抗擊大西軍的同時,整個中原大地天翻地覆天崩地裂,蠻清韃子突破漢人王朝心理防線,突破長江天險,直下江南,而設在南京的南明朝廷再次被推翻。
這個社會信息傳遞頗為緩慢,特別是亂世,有的消息需要傳遞數年之久(如蠻清江西提督金聲桓反正,居然不知道永歷帝朱由榔已經在肇慶登基,最初還使用隆武帝年號)。
歷經五月之久,蠻清占領南京,弘光帝朱由榔被擒的消息終于傳來。
前面說過,在攻占潼關之后,蠻清兵分兩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統率,躡李自成后塵一路追擊,而李自成為了避免失敗的命運,則攻打武昌的左良玉。
左良玉部在荊河口為大順軍所敗,然后打著清君側的幌子撤離武昌,一路南進,以攻打南京。
而李自成在占領武昌之后,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蠻清緊隨其后,攻占武昌,殺死大將劉宗敏,李自成則被農戶所殺,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為什么要特別要重新重點交待,主要是左良玉東進的危害,在占領九江之后左良玉病死,其部屬在其兒子左夢庚率領下投降蠻清,更嚴重的是對金陵防守的影響。
南明建立的時候,就在江淮地區建立江北四鎮,以防備蠻清韃子,若是不發生左良玉叛變這種事情,江北四鎮至少可以利用水戰優勢抵擋蠻清一陣子(正如解放戰爭,共黨現在淮海戰役中大敗國民黨,控制江淮地區,然后才百萬大軍渡長江),現在長江上游發生民變,內閣大學時馬士英為了保命,將江北的主力抽調到南京上游,導致江北空虛。
更雪上加霜的是江淮前線發生內訌,興平伯高杰被暗降清軍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誘殺于河南睢州,如此不但江淮防線不但沒有人,而且門戶拱手讓人。
多鐸率領清軍長驅直入,一路之上根本沒有任何像樣的抵抗,被吹噓為一代忠良的史可法在揚州更是一場鬧劇。
蠻清占領當時最繁華的揚州之后,多鐸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揚州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揚州十日記》記載:“諸婦女長索系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涂地,泣聲盈野。”
“……行過一溝一池,堆尸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從其后門直入,屋宇深邃,處處皆有積尸……”
近十日時間,揚州80萬百姓被滿洲大軍屠戮殆盡,這比前世南京大屠殺,可以說慘烈百倍千倍,自此以后,揚州這個江南最繁華的地方,到36年后還沒有恢復到昔日的繁華。
蠻清大屠殺嚇壞了南明君臣,看到局勢頹廢到如此地步,弘光帝希望像宋高宗那樣選擇逃跑到杭州主持大局。
五月廿二,弘光帝逃到黃得功軍營,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決意降清,射殺黃得功之后,活捉弘光帝朱由菘,將其獻給蠻清。
一年之后,看到失去任何利用價值,蠻清多爾袞找了一個借口,將南明皇帝朱由崧在北京殘忍的殺死。
而在之前,也就是五月十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南明大臣,在錢謙益、趙之龍、王鋒等人率領下,竟然獻南京投降清兵;
蠻清占領南京之后,前鋒在這年七月十一日抵擋,剛剛被推舉為監國,東林黨吹捧為賢王潞王朱常淓投降,南明朝廷第一次被消滅。
消息一傳開,知府衙門哭聲一片,在大明大家雖然沒有什么特權,但總算是被漢人統治啊,現在可好,南宋末年一幕即將上演,大漢民族將再次被蠻夷統治。
在民間,大家更是議論紛紛,南明政權在南京建立后,很多知識分子一片樂觀,大明再不濟,也完全可以如同南宋那樣守得半壁江山,到時候只要大家勵精圖治,大明政治軍事稍稍步入正軌,再進行北伐,恢復中華故土。
想不到短短一年時間,南明政權就這樣被蠻清滅國了,聽到消息,大家痛哭流涕,長久不能言語。
楊麟則不一樣,過去上面有一個皇帝,錢邦芑、范文光等人言必稱圣上,要求自己如何如何,做一個忠臣良將,現在皇帝沒有了,自己也可以自由發揮。
但沒有逍遙自在兩天,傳來隆武帝稱帝的消息。
隆武帝朱聿鍵在朱明王朝可以說是一個奇人,朱聿鍵是朱元璋第22子的第八代孫子,還在唐王朱聿鍵爺爺的時候,由于不喜歡唐王這一支。
為了讓小兒子當上唐王,竟然將朱聿鍵與他父親囚禁起來,朱聿鍵父親被其叔父毒死。
叔父繼承封號后朱聿鍵狀告自己叔父,如此才報得父仇繼承唐王之位。
知道人間辛酸的唐王自掏腰包募得三千義軍以與流寇作戰,雖然獲勝,但也違反大明祖制從而被猜忌成性的崇禎帝朱由檢囚禁在鳳陽祖廟,在蠻清占領北京弘光帝繼位大統之后方放出來重新當唐王。
在蠻清攻打南京的時候,朱聿鍵正在浙江,聽到弘光帝被俘,潞王降清之后,在大學士黃道周、靖虜伯鄭鴻逵與福建實力人物鄭芝龍等人擁戴唐王朱聿鍵為皇帝,繼承南明大統,世稱隆武政權。
由于過去飽嘗人間心酸,再加上有募兵打仗的經驗,這個朱聿鍵就任監國之前就顯示自己不凡,在浙江衢州檢閱軍隊時發布誓詞親提六師“恭行天討,以光復帝室;驅逐清兵,以纘我太祖之業”。
這樣一個不同以往的皇帝繼位,迅速穩定人心,并獲得江西、廣東、廣西、云貴、貴州等地方督撫的承認,成為繼弘光帝之后公認的南明統治政權。
而隆武帝繼承大統之后,也迅速的拋棄了弘光帝所奉行的聯清剿寇的戰略,由聯合流寇共同討伐蠻清的政治基礎。
而反觀蠻清,未加抵抗就獲取江南,席卷全國指日可待,以多爾袞為首的蠻清權貴接連發出剃發令等法令,以圖奴役中國,將其永遠的變為自己殖民地。
后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發式和服裝。
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竟然有許多被蠻清思想洗禮后的奴民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辮子后被官府殺頭,可見“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發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蠻清剃發令這一臭名昭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天命六年(1621年),攻下遼陽,“生擒御史張銓,其余官民皆剃發降”。不久遼東各地大小城池盡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發降”。
在那以后,蠻清只接受“剃發歸降”,投降的百姓叫“剃發降我之民”。
攻下城池而官民沒有剃發,就不算真的降服,蠻清是要大加殺戮。如此遼東本為漢家兒郎世居之地,從春秋戰國時燕國就在此建立郡縣,就這樣變成了蠻州。
蠻清進入北京,雖然曾經強硬推行剃發令,但是遭到大多數官員,包括一些投靠蠻清官員的反對,這幫讀書人認這個死理,在形勢危急的時候,老子被迫投降你,做了漢奸,本來就是一樁非常恥辱的事情。
現在蠻清兵威所至,一路望風披靡,在這種情況下,在漢奸孫之獬等人上書之下,多爾袞再次推行剃發令。(在隆武元年(1646年),這個孫之獬衣錦還鄉,而恰恰這個時候山東發生謝遷起義,這個孫之獬為農民軍所捉,被五花大綁游街示眾,最后全身插上針孔,插上毛發,被農民軍斬首市曹,暴尸通衢。)
對蠻清攻入江南,江南士民最先反抗還不是非常強烈,現在看到竟然要剃掉祖宗遺留下來,看到蠻清與已經剪掉鞭子投降的漢奸瘋狂的叫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在蠻清、漢奸的瘋狂欺壓下,江南民眾喊道:頭可斷,發不可剃的口號以實際行動對抗蠻清這種暴行,在江陰,在嘉定,在浙江接連爆發起義,其中閻應元等人領導的江陰八十一日最具有代表意義。
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陰歷六月二十,偽知縣方亨得到蠻清剃發令,激起民變,民眾殺死偽知縣,推舉前后兩任典吏閻應元、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復明。
聽到江陰百姓造反,先是清常州知府宗灝派出三百兵丁前往鎮壓,接著是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接著蠻清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重兵來攻,最后多鐸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丁攜帶紅衣大炮前往攻城。(博羅、尼堪后來都被蠻清封為親王)
但即便這樣,以閻應元、陳明遇為首的江陰不屈不饒,堅持抗清八十一天,給蠻清以沉重打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