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南明鼎革 明末四川 第149章 改進二輪馬車

作者/蜀州奇俠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暫時按下主角如何開啟近代學校平民教育,主角穿越的是人類最黑暗的四釧大屠殺時期,是不折不扣的亂世,在開啟近現代化鑰匙的同時,最迫切的就是要生存,要發展。

    大西軍都督王之邦早已經同意歸順義勇軍,在聽到張定國率部退走之后,幾番勸誡之后,自知大西軍大勢已去的王之邦決定歸順義勇軍。

    考慮到歷史上張獻忠戰死于北面的西充鳳凰山,推測張獻忠可能會親率大軍攻打順慶城,委任王之邦為高級參謀,隔三差五的讓其介紹大西軍內部情況,行軍打仗特點,編成《游擊作戰綱要》,作為教材以供學員學習。

    除此之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部隊建制,就是外線作戰。

    正如大家分析那樣,在挫敗大西軍進犯順慶府城之后,面臨大西軍直接銳減,在未來更多的是離開根據地遠距離征戰。

    戰爭實質上是雙方錢糧方面較量,在古代沒有火車、汽車、貨輪的年代,大家舉步艱難,可以說遠距離征戰是人類噩夢。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餓得慌。而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古人常說皇帝不差餓兵,軍無糧則兵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此可見糧草的重要性。

    古代軍隊吃得非常差,有考證在宋朝以前,軍隊很少有鐵鍋,大多數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飯,常常加一點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飯,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規定,高強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無戰斗,則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饋糧,士有饑色的說法。

    而解決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攜帶糧食。

    漢朝開始出現燒餅,宋朝之時,士兵出征,命令城內制作干糧、麻餅、酒等糧食,將士們背著麻餅、醬餅、硬塊鹽等,成為所謂的鍋盔餅軍隊。

    在明朝更有發展,則將圓餅用炭火烤熱,然后中間戳一小孔,然后用繩子串起,作為壓縮餅干,吃飯的時候,用熱水泡飯,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軍打仗,將士們可攜帶十斤這種干糧(作為五天軍糧),以作為短期作戰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鮮戰爭時期,中國軍隊軍糧習慣也沒有什么改變,當時戰事正酣的時候,周總號召民眾為軍隊炒面,燒燒餅,美軍認為自愿軍禮拜攻勢,除了彈藥之外,更包括軍糧供給吧。

    在冷兵器時代,每個將士穿著厚厚鎧甲(二十余斤),背負五六斤棉被與五六斤衣服,攜帶十斤軍糧,攜帶兵器,如此每個將士攜帶重量達五六十斤,再加上行軍帳篷什么的,正常行軍每天不過三四十里而已。

    而火槍部隊,每個將士胸前背著七八斤鐵塊,背負棉被與衣服,攜帶火藥、鐵砂、鉛子、火繩,攜帶十斤軍糧,以及鳥銃、銃刺什么的,行軍作戰異常艱苦。

    長途作戰軍糧運輸,《孫子兵法》曾經有這樣的說法:

    余嘗計之,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也就是一人補充一人,十八天后斷糧。

    二人餉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則一夫所負已盡,給六日糧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糧。若計復回,止可進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糧。也就是三人補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斷糧。

    三人餉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減一夫,給四日糧。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減一夫,給九日糧。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糧。計復回,止可進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糧。如果三人補充一人,三十一天斷糧。

    《孫子兵法》曾說過,三人補充一人糧食,這已經接近極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證一個月糧食無虞。

    上次流寇攻打順慶,被燒了兩萬擔軍糧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義勇軍戰力強悍之外,還主要是軍中面臨斷糧危機。

    在古代如何解決糧草運輸?

    自漢朝末年,雖然大車,二輪馬車大規模推廣,但漢人馬牛不多,最主要運輸工具還是獨輪車,陳毅不是說淮海戰役是老百姓有獨輪車推出來的,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一輛獨輪車,運輸一石糧食(古代一石約在150斤),一人餉一人,二人每天吃4升,如此可以吃二十五天。

    由于使用寬幅車輪,而不像一戰二戰那種橡膠輪胎,每輛二輪馬車能夠運輸3.5-6擔糧食(即250公斤到450公斤貨物,二戰國軍使用橡膠輪胎,每輛二輪馬車能夠運輸300-500公斤。)

    過去看古書,常說出兵多少萬多少萬,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將這些運糧部隊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補充一人,十萬大軍,真正能戰之士不過兩萬五千人而已。

    簡單一個獨輪車,其間減少多少軍糧消耗,減少多少勞役。

    即便這樣,軍糧消耗,勞役征發減少很多,但楊麟還是認為獨輪車運糧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無益于平添數營軍士。

    北方通過獨輪車、馬車運輸,而在中國南方河流縱橫,水道交錯,若能將糧食用運輸船只載到附近渡口,建立糧道,如此運輸距離不過數十里,可大大縮減運輸距離,減少其中軍糧消耗。

    有人考證,湘軍為何能夠戰勝太平軍,通過水師運糧,建立水上糧道,如此保證糧草供應無虞。

    考慮到未來迫在眉睫的戰爭主要發生在南方,如此建立船隊,保證糧草長途運輸就非常重要。

    按照計劃,在未來長距離運輸主要通過艦隊實現,利用水軍優勢保護運輸船只抵達前線,而不是在北方那樣通過掠奪大量馬車來進行運輸。

    南方水網密布,水道縱橫交錯,通過艦隊完全可將糧食運抵前線百里之內,如此步軍只需要實現最后一百里糧草運輸即可。

    楊麟本想引進自行車三輪車等現代自動機械,但考慮到實在太過驚世駭俗,再加上獨輪車、二輪馬車也稍稍能夠解決古代糧草運輸問題,如此方才作罷。

    雖然不像現代這樣高速公路,柏油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達,但這個時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戰國以來,為了加強對地方控制,全國建立多個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倉道,武關道,如此大道,道路寬約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實,方便人員通行,這可以說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時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農家子弟,游方和尚出身,在其執政之時,雖然將中國建成一個小農經濟社會,但道路建設方面,還是實打實的。

    朝廷、地方征發勞力,加固這些軍事、經濟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鋪上塊石,方便大車通行。

    即便不在這些交通要道之間,各縣之間也有大路相連,這些大路大概相當于前世的柏油馬路,普通馬路一樣,一般大車、馬車、獨輪車還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嘆古人勤勞智慧,在感嘆古代工程歷經數百年還經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產品品種有限,但實用性,耐用性頗強,小的時候老父親曾經說過去一雙膠鞋穿數年而不壞,不像改革開放之后,基本上年年買,年年壞),楊麟充滿遐想。

    若是能夠制造一種工具,代替古代獨輪車運糧,如此不但可保證軍需,減少后勤輜重人員,而且更能夠增加部隊機動能力。

    毫無疑問自行車、三輪車是首選,前世那個沒有玩過自行車,三輪車,再說自行車、三輪車完全依靠機械驅動,結構簡單,在這大道上行駛也沒有什么阻礙,完全適合當時環境。

    沉思數日,考慮到自行車、三輪車太過驚世駭俗,方才沒有引進。

    但使用二輪馬車不是沒有問題,這個時代最大問題就是征募駑馬騾子。

    正如前面所介紹那樣,流寇為保證軍隊機動性每到一個地方大肆掠奪牲畜,由于需求量實在太大,不但掠奪馬匹,掠奪騾子,到最后連耕牛都掠奪。

    沒有畜力,正如現代社會沒有電力一樣,耕作水平陡然下降,整個社會重新回到刀耕火種時代,一個成男男子耕種土地面積銳減到過去二三成,根本不能滿足正常生活所需。

    在大西軍統治核心區域—CD平原,由于水利破壞,由于畜力流失,地方土地耕種面積銳減,天府之國CD平原居然鬧起饑荒。

    川北順慶府也受到波及,前兩個月耕種時節,一些地方人停畜力不停,但因為畜力損失太大,大家都還在抱怨畜力不足。

    為了解決畜力問題,很多家庭常常人當牛使,大家如同耕牛那樣將農具搭在肩上吃力行走,但即便如此艱辛,耕種土地面積也十分有限。

    順慶保衛戰雖然有繳獲馬匹騾子耕牛,但很多已經發給那些被安置的流民,經過兩個月收羅,騾子馬匹不到所需一半,根本不能完成輜重運輸部隊組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深泽县| 吉安县| 密山市| 凌源市| 凤山市| 汉源县| 栾川县| 滁州市| 城步| 花垣县| 东乌| 平顺县| 汉寿县| 廊坊市| 湛江市| 黑山县| 团风县| 永昌县| 收藏| 鹰潭市| 易门县| 凌源市| 永城市| 德令哈市| 徐汇区| 陆川县| 滨海县| 宁乡县| 慈溪市| 昭觉县| 麻栗坡县| 白河县| 桃园市| 博湖县| 社会| 平顺县| 察隅县| 宜川县| 枝江市|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