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深處。
明黃色的龍袍早已褪下,被整齊地平鋪在石榻上,除了沾染了些污漬之外,甚至連一處褶皺都不曾出現(xiàn)。
李忱已不知自己在炭盆前坐了多久,正如蕭良不知在洞口前站了多久一眼,甚至兩人之間連最基本的對話都少得可憐。
似乎時間在此處早已凝滯,似乎兩人都已化作兩尊石像,保持著亙古不變的姿勢,和神采。
炭火數(shù)團,在盆內(nèi)劈啪作響,像極了元日京城里燃起的爆竹。
也許已枯坐得太久,李忱的目光略微顯得有些呆滯,唯有雙瞳中的兩團火苗。
依舊火紅,而熾烈。
“仲離”
李忱干燥的雙唇微微開啟,這是他幾日來第一次說話。
“嗯!”
蕭良沒有轉(zhuǎn)身,依舊望著洞外的一片漆黑。
“我想出去!”
李忱也依舊在望著炭火。
這一次,蕭良緩緩轉(zhuǎn)過身子,面無表情地望著李忱。
李忱抬頭看了蕭良一眼,伸手將一塊木炭仍進炭盆,輕輕說道:“我擔心,青鸞終究太年輕了,恐怕不是仇士良的對手,況且”
“你還是信不過他!”蕭良粗魯?shù)卮驍嗟馈?br />
李忱搖頭,“我不能將他一人置于險地,若因此出了什么岔子,我一生難安!”
“他經(jīng)歷的危險還少么?你對他的虧欠還少么?”
聞言,李忱微微僵滯,本已拿起的木炭卻又輕輕放了回去。
而后緩緩起身,輕輕拍了拍手上的碳灰,神色落寞,眼神孤寂。
“是啊,朕已虧欠他母子太多!”
這句話,李忱用了“朕”。
“但朕,是大唐皇帝!”
說這句話時,李忱臉上的落寞和眼中的孤寂竟是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決絕,和冷漠。
炭火的光芒將這位大唐皇帝的影子投照于石壁之上。
形如峰巒,神似山岳。
竟將身前那把“劍”的影子盡數(shù)遮蓋了去。
紫蘭殿。
再見李湞,讓周規(guī)數(shù)日來惶恐難安的那顆心多少多了些欣慰,而在此之前,周規(guī)并不理解李忱對于自己的這個安排。
畢竟對于后宮、對于鄭太后都太過陌生,直到今日遇到了李湞,周規(guī)才明白了李忱的真正用意。
“太后”
周規(guī)正想著,突然身后的李湞緩緩開口。
“李司馬寬心便是,太后和善得很,便是待我們這些內(nèi)侍婢女都極好!”
周規(guī)笑道。
李湞點了點頭,看了何仁厚一眼,心中稍稍安穩(wěn)了些。
對于這位素未蒙面的祖母李湞并無多少感情,更多的只是一種對長者的敬畏罷了,所以此時此刻徘徊在李湞心中的。
唯有忐忑。
“若臺文在這里就好了!”
李湞口中喃喃自語,不禁想到了遠比自己更冷靜沉著的鄭畋。
“有些日子沒見鄭長史了,不知他可還好?”周規(guī)笑問。
“他活得比我好!”李湞苦笑一聲,因為此事,自己的宅子早已被金吾衛(wèi)盯得死死的,即便上次去青龍寺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才出來。
聞言之后,周規(guī)又笑了笑,有意無意地說道:“那是成德王使君的宅子,的確要比外面更安全些!”
李湞隨即看了看周規(guī),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正說著,一行三人已走到紫蘭殿外,四名羽林衛(wèi)還未開口,周規(guī)便率先說道:“這二位是太后宣來問話的!”
說罷之后,便徑直引著二人進入正殿。
紫蘭殿名雖為“殿”,但實則為一處五進院落,內(nèi)里亭臺花謝、曲徑通幽,遠遠要比李湞的宅子大上數(shù)倍有余,而這正殿不過是一座客堂罷了。
“二位在此稍后,待我前去通稟太后!”
說罷之后,周規(guī)徑直向著后殿走去。
待周規(guī)離開之后,何仁厚臉上的神情愈發(fā)顯得疑惑。
“看得出,李司馬與這位內(nèi)侍的關(guān)系非同尋常啊!”
李湞卻轉(zhuǎn)而笑道:“何將軍隨湞如此涉險,可曾后悔過?可曾怕過?”
何仁厚搖了搖頭,道:“若說不怕卻是假的,但若說后悔?”
何仁厚笑了笑,“何某行事似乎還從未后悔過!”
說罷之后,何仁厚稍稍一頓,問道:“不知李司馬可有把握說服太后?”
“有!”
“哦?為何?”何仁厚對李湞的自信有些懷疑。
“因為”
話未說完,便只見周規(guī)神色匆匆地跑了進來,“太后同意詔見,不過只是李司馬一人!”
崇政殿。
李德裕的到來讓仇士良有些措手不及,更讓李岐感到有些膽戰(zhàn)心驚。
畢竟李德裕在武宗朝時便已是威懾群臣一代權(quán)相,即便如今沒了實權(quán),但留在李岐心中的陰影卻已無法抹除。
更何況盡管李忱登基后剪除了李德裕大部分黨羽,但誰也說不準在這個時候,李德裕是否依然人心所向。
此時見李德裕不請自來,李岐心中自然惶恐難安。
不待李岐開口,仇士良率先笑道:“呵呵,原來是文饒公!”
“看來,兗王殿下和仇公并不歡迎老夫啊!”
李德裕的步態(tài)有些遲緩,但每邁出一步卻又都異常有力。
只見李德裕并不急于進殿,而是走到李景溫面前停了下來。
“李左丞一門三杰,為大唐盡忠職守,我想這其中定是有些誤會吧!”
說罷之后,李德裕轉(zhuǎn)身沖李岐遙遙一拜,朗聲又道:“更何況其兄李后己如今任浙西觀察使,領(lǐng)鎮(zhèn)海軍軍使,有兄長如此,李左丞斷然不會做出什么悖逆之事的,還請殿下明察!”
李德裕之所以要提及李景溫的長兄李景莊,其原因正是鎮(zhèn)海軍軍使一職,鎮(zhèn)海軍軍使統(tǒng)轄浙西十州之地,而浙西又為江南財賦重地,無論富庶程度和兵力,都為舉足輕重之要職。
若仇士良私斬李景溫,那么勢必引起李景莊的仇視,對于李岐與仇士良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李德裕的意圖正是如此,既解救李景溫不死,又有一個冠冕堂皇的正當理由。
聞言之后,李岐轉(zhuǎn)而看了看仇士良。
仇士良卻是一言不發(fā),但臉上的神情早已給出了答案。
只見其沖李岐微微點了點頭,李岐見狀隨即大笑道:“哈哈哈,文饒公所言極是,若非文饒公及時趕到,本王險些釀下大錯!”
說罷之后,李岐親自走出殿外為李景溫披上官服,而后又笑道:“讓李左丞受驚了!”
李景溫卻是冷哼一聲,剛要開口再罵,卻只聽李德裕笑道:“經(jīng)此一事,李左丞想必是受了些驚嚇,還請殿下準暫時其回府歇息!”
不待李岐說話,李德裕徑直沖幾名禁軍說道:“好生護送李左丞回府!”
李岐聞言沖幾名禁軍點了點頭,而后也不顧李景溫如何掙扎,徑自被拖了出去。
正在此時,只見仇士良緩緩走上前來,沖李德裕微微一笑,道:“文饒公來得倒正是時候,既然如此,那么就由文饒公出面來擬這道詔書吧!”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