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宮廷三內之中,太極宮始終是以正朔“大內”著稱,本朝由于天子喜駕“南內”,只會在極少數情況下蒞臨,比如重大的節慶、祭祀、獻俘禮時,畢竟那里的廣場面積要大得多。
傳統上,位于太極宮東側的一片建筑群,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曾經做為太宗皇帝李世民、高宗李治繼位前的居所,它的歷史甚至能追溯到前隋時的大興天子楊廣。
這便是專供太子居住和成長、理事的“東宮”。
當然,在這三位著名的皇帝之前,還有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前隋的廢太子楊勇、武德朝的李建成、貞觀朝的李承乾、高宗朝的李弘、李賢、李顯,以及當今天子的父親李旦。
或許對于李隆基來說,父親在東宮的那段日子,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憶,因此,在他自己成為這個高危職業的繼承者之后,便一反常態沒有住進去,而是選擇了位于興慶坊的藩邸,并在繼位后將它進一步擴建成了興慶宮。
自然,他這一朝的太子,也只能隨之換了過去,不但在居所上有所變化,而且一改前朝的制度,極大地削弱了太子的屬官。
要知道,在這之前,太子擁有不下于朝廷的一整套官署,就連軍隊,都擁有左右衛率府、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左右內率府,從之前的“六率”,增為了“十率”。
這樣的太子,如何不召君王之忌?
天寶十一載的五月,對于從未入駐過東宮的太子李亨來說,是形勢壞到無可再壞,終于出現一絲曙光的一刻。
他的大哥,法理上最有威脅的皇長子李琮病逝了。
因為當今天子唯一的皇后無所出,又在開元十二載被廢之后,便再也沒有立過皇后,所以天子的三十位皇子,不再有嫡庶之分,論長幼,排行第三的李亨前面還有兩位兄長,由于當時皇二子李瑛的母親趙麗妃正得寵,再加上皇長子因為圍獵受了傷,便成了太子的第一人選。
這一當,就當了整整二十三年!
事實證明,成為一個長壽皇帝的太子,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僻如前漢那位衛太子,從君主相疑到自己相疑,總會把人逼瘋。
更何況,還是在大唐這樣一個朝代,李瑛最終也沒能逃過首任皇太子必無幸理這一宿命,先被饞、再被貶、最后被殺。
對于那位大自己五歲的兄長,李亨的感情是復雜的,身為皇子,沒有人不愿意更進一步,何況大家誰也不比誰的身份低上多少,憑什么今后你為君我就得為臣,可是宮禁的血雨腥風,讓這條路變得荊蕀叢生。
當太子之位突然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時,他已經忘記了當初是否有過驚喜,因為緊接著便享受到了不吝于兄長的煎熬,這一熬就是十五年!
“禮畢,起!”
宮人尖利的嗓音,將他從恍惚中驚醒,眼前是滿目的白幡,剛剛薨逝、被追封為“靖德太子”的李琮,安靜地躺在棺木里,以太子的全付儀仗被安葬于渭水一側,傳說中周亞夫的駐軍之地。
細柳原。
他的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哀傷,既不過份自矜,又不顯得虛假,代天奉儀、百官相送,可謂是倍極哀榮了,他這位主祭的太子殿下,表現在群臣眼中的形象,是謙和的,仁孝的,甚至有些卑微。
才四十余歲的年紀,背脊已經顯得有些佝僂,這是長期威壓之下不得不將之變成一種本能的結果,同時也將他的心鍛煉得堅韌而又敏感,在不長的時間里,很快就發現了。
今天到來的大臣當中,沒有那位權傾朝野的國相。
莫名地,他的心里為之一松,這十五年來,李林甫這個名字,就像是一片烏云,始終籠罩在頭頂上,不用與他同處一地,李亨只覺得連空氣都清新了許多。
這是極不尋常的,誰不知道,這位權相把持著朝中的一切,一個這么好的機會,他是絕不可能放過的,那么問題來了,五月的渭水河邊,并沒有凜冽的寒風,卻正是長安百姓出游的時節,他為什么會錯過?
“傳聞,李相國有恙,近七日,已經召喚過兩次太醫,高公,曾經親臨其府,天子贈藥屢日不絕,甚至有人說已經快起不得身了。”在他耳邊小聲提醒的是一名內侍,名叫程元振,很早就投入了宮庭,在李亨成為太子前便被撥到了府上。
李亨的面上保持那個悲傷的表情,這樣的消息不足為奇,畢竟那個老家伙已經快七十了,可每一次,當大家都以為他再也爬不起來的時候,總會失望地看到,他依然活躍在朝堂上,給對手以致命一擊。
等到最后一個官員向他致禮、離去,周圍只余了自己的親信,李亨依然是那個表情,一個人,演戲演上幾十年,假的也會變成真的,因為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主人的心智。
看著那些簇新的石人石馬,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哀悼,兄長這一生,至少無災無難,幾乎享受了大唐最長時間的盛世,卻沒有任何的壓力,可自己呢?這條路仿佛沒有盡頭,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
“走吧。”他帶著隨侍的宮人和護衛準備乘輿離去,一隊意外的來人擋住了他們的去路,負責警衛的右羽林一個郎將十分緊張,幾乎就要兵戎相見。
因為這些人不光全都是異族打扮,而且全都是吐蕃人!
誰不知道兩國正在交兵,這個時候,哪怕就是使團,也沒有隨意行動的道理,誰知道他們倒底會打什么主意,萬一在這京城之中,弄出什么大亂子,比如讓身后的太子受了驚,他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好在這一隊吐蕃人的人數不算多,一共才二十來騎,唐人的騎軍足有一千多,饒是如此,誰也不敢怠慢,因為他們并不是久經戰陣的邊軍。
“大膽,竟敢沖撞太子鸞駕,還不速速下馬。”郎將的手按上刀柄,身后的騎軍迅速展開,擋在了車駕的前面,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不要動手,我們是吐蕃使者!”
為首的吐蕃人已經到了近前,他放低馬速,高舉雙手,表示自己沒有武器,在他的帶領下,后面的吐蕃人也都是一樣的動作,這些人迎著唐軍的陣形純以雙腳控馬,毫不示弱地逼上前。
“去看看。”李亨吩咐了一句,程元振點頭應下穿過唐軍的軍陣走到那個郎將的身邊。
“怎么回事?”
“他們自稱是吐蕃使者。”郎將搖搖頭,神情緊張地盯著為首的那人。
“我們的確是吐蕃使者,有國書為憑,就住在你們的驛館中。”為首的吐蕃人跳下馬,看著程元振一身宮人的打扮,朝他行了一個禮。
程元振看了一眼那張所謂的國書,雖然的確有禮部的印記,可并沒有更高級別的轄印,比如幾位相國,說明他們還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接見,更不曾面圣!
那么這些人的打算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