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聲音連續響起,這是心跳停止的報警聲音,江主任和梁博知道情況不妙,互相看了一眼,也顧不了現在尷尬的局面,兩人迅速撤回病床的屏風內。
屏風外的家屬也被突來的滴滴聲嚇到了,又見兩醫生的反應,一直不肯起來的爺爺和媽媽也都站起來,想跟著醫生一起沖進屏風內,又被護士及時攔在了外面。
此時的家屬也明白目前情況并不是很好,手足無措地立在屏風外面。整個氛圍突然變得非常緊張,能看到護士們緊張地跑出來搬運著各種儀器,也能聽到屏風內醫生們緊張地搶救聲。只聽到一個醫生大聲說道:“心臟除顫,開到200焦!”
屏風內,“心臟除顫電擊,除顫第一次,除顫兩次……”所有的醫護人員屏住呼吸,直勾勾地盯著心電監護儀,等待著心電監護儀里波動符的出現,然而并沒有任何變化。
“開到360焦,除顫第一次,除顫第二次……”次數越來越多,功率也越開越高,可是心電監護儀依然還是沒有出現波動符的跡象。
已經連續幾次除顫,還是沒有變化,在醫學上,這種情況基本可以判定死亡了。在除顫第四次之后,醫生沒有再繼續下去了,他們無可奈何地慢慢放下手里的儀器,大家也都安靜下來了。
“記下時間吧,剛剛好,凌晨2:30。”兒科醫生說完便摘下了口罩。
一旁的護士繼續忙碌著她們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大家表現得都比較平靜,但是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凝重的。醫生經常要面對死亡,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了。但是,當真真切切地目睹病人的死亡,他們也是難過的,畢竟是個活生生的人,尤其是今天還這么小的孩子,從進醫院,僅兩小時后就被宣告死亡了。
在大家沉默了幾秒后,一位護士把屏風打開了,一直焦灼地等在屏風外面的家屬們總算可以看到孩子了,可是展現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具正在被護士拿著冰冷的白布慢慢蓋上的尸體。
看著這一景象,家屬三人瞬間沖向病床,孩子媽媽已經泣不成聲,歇斯底里地嘶吼著,使勁地拍打著兒子的病床;孩子爺爺涕淚俱下,大聲哭喊道:“凱凱,都怪爺爺沒帶好你啊!爺爺是罪人。。。你現在就這樣走了讓爺爺該怎么活啊!”
較為冷靜的孩子爸爸看到這不可挽回的局面,也留下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淚水。
此時的梁博看著他們無盡的悲傷,想著剛進來時他們帶著期望的眼神,也像經歷了一場劫難。梁博、醫生們也希望能把孩子救活,可是在很多疾病面前,現有的醫學發達初度還非常的低,現在的醫學技術在很多病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醫生們也愛莫能助,都說醫生救死扶傷,可是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是無能為力的啊!
2
最后一個急診班,終究還是留下了遺憾。
孩子在送進醫院這么短的時間內搶救無效,醫院都沒搞清楚孩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個病癥,也不知道得的到底是什么病,病人被送去這么多家醫院、直到死亡僅留下的正規檢查單,還是他們從縣醫院帶來的B超檢查單。
由于醫院還沒有查清楚到底什么情況,死亡證明也只是根據死亡時的表現開具了死亡證明,內容只是寫了:呼吸循環衰竭。
為了照顧家屬的情緒,也是怕病人家屬醫鬧,畢竟現在的醫療環境,醫生最害怕、最緊張的也就是家屬醫鬧,江主任特意趕在凌晨四五點鐘把唯一意識比較清晰的孩子父親請到了醫生值班室,以最大可能安撫著家屬,耐心地分析、解釋著孩子從進醫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危重了,孩子的死亡跟醫院沒有必然的聯系。
這安撫工作本該梁博做的,卻讓江主任費心了。梁博在一旁聽著,也幫不上什么忙,他正好有時間深思這件事:孩子的這個病是急癥,搶救時間就是生命,如果病人能夠被及時送過來治療,檢查出病因、作出診斷、處理,結果很可能不是這樣的。
實際上,孩子發病后家屬把孩子送到醫院的時間并不晚,即便送到了救治能力不足的醫院,如果醫院能安排救護車,及時把孩子護送到有能力的醫院,畢竟救護車不但快,而且有相應的醫療設備,也能夠緩解病人的一些癥狀,孩子也不至于這樣被耽誤診治。但是家屬帶著孩子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周旋于幾大醫院來回的路上了,這其間沒有一家醫院有安排救護車送的孩子。
想到這,梁博不免覺得有些心寒,本來可以經過搶救而依舊活蹦亂跳的孩子,就是因為幾家醫院的推卸責任造成了這樣的后果,真是痛心啊。轉而又想,發生這種事情也不是個例,原因不光在醫院的推卸責任,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醫患關系太過緊張,特別是在兒科。
兒科醫鬧實在是太過常見了,新聞報道也屢見不鮮。很多醫院看到孩子被送來時已經很嚴重了,不敢收治,怕沒治好會發生醫鬧。反正只要不收,就不會有太多麻煩,即使后面鬧到打官司,在法律上也是無過錯的,最多承認醫術不精、床位不足這類次要原因。但是收治了,一旦發生糾紛,醫院和醫生就難以善后了,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誤都會被家屬或媒體無限放大。
造成這種現狀,歸根結底是在目前的醫療大環境下,醫生收治病人時,無形中會帶有防御性治療的意識,緊張的醫患關系才是這些醫院都不收治的根本原因。
在目前的這種醫療環境下,醫生收治病人時無形中會帶有防御性治療的意識。防御性醫療是醫生對緊張的醫患關系做出的對策,而在病人這里,就有不被收治的風險,進而耽誤治療,造成悲劇。
范主任碰上的醫患事件似乎驗證了這一點,范主任因為好心收治了老鄉,卻被其無賴的兒子賴上,最終賠了不少冤枉錢平息那次事件。無稽的醫鬧事件與今天這個輾轉幾家醫院都不收治病人的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因、一個果。目前的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如果不能有效緩解,只會讓防御性醫療跟著越來越嚴重。如此的惡性循環,對于醫療事業、對于普羅大眾都是非常的不利,甚至長此以往,醫生不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而是穿著防彈衣的自衛者;病人則可能淪為任人宰割的板上魚肉,想治就給治,不想治就任其發展。到那時候,醫療系統將會徹底地崩潰。
3
好在我們的社會中,總有一些人,他們不但發現善和惡,而且做出努力引領著正確的道路。
這一家人本質上是善良和樸實的,經過江主任的悉心分析,他們似乎已經接受了既定的事實,并沒有大鬧。在早晨還沒有交班前,家屬就把孩子領回家了,也冷靜地辦好民相關手續。
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了,可是在第三天,報紙上就刊登了家屬關于此次事件的文章,好在文章并沒有過多的指責梁博所待的醫院,而是主訴防御性醫療的問題。當然站在病人的角度,防御性醫療是讓人痛恨的,但是站在醫生的角度,也是無可奈何的作法。同時,這次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重大反響,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醫患關系的尷尬現狀,剖析著其發生的原因。換個角度來說,這次事件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也算是一件好事。
關于這次事件的對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對于我們的主人公梁博來說,現在是另一種解脫,因為可以徹底離開急診室了。
在這個刀尖上過日子的急診室里僅僅待了兩個月,梁博卻是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搶救場面、心力交瘁的夜班值班、劍拔弩張的醫患對抗……梁博不禁感慨:在這里,每一次的奮力搶救,都會耗費醫務人員的巨大精力;每一個稀奇古怪的病人,都隱藏著一個光怪陸離的故事;每一場醫療糾紛,都是醫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次思考。
急診室的日子已經久遠,但梁博每次想起這些,都會不自主地不寒而栗!這些故事本不想再憶起,可沒有想到,自己曾經經歷的“劍拔弩張的醫患對抗”居然會再次發生在謝鵬飛身上,而且是更加出乎意料的兇殘和暴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