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就看這個過程是好是壞,或者說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少人受到了改變。
建文皇帝朱允文從最開始的參與者變成了裁判者,現(xiàn)如今的他更多的是愿意看到這些人參與進來,然后通過自己的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不是像之前一樣,自己親自下場。
如果一些事情完完全全由皇帝親自下場的話,那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甚至對于更多人來講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基本上都沒什么用。
李易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就算是這些年來,他已經(jīng)在皇宮中慢慢的爬到了高位。
對于皇帝如今的淡然,他其實是不太了解的,畢竟他不是皇帝,伴君如伴虎,這樣的話,在皇帝面前依然是,就算是如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更多人的目光中是一個非常溫和的皇帝。
但是只有親近他的人才知道,建文皇帝朱允文骨子里依然有著叛逆精神,就好比當初他的爺爺太祖高皇帝的年號是洪武,而他偏偏選了建文。
大家都以為他是真的仁慈,可是事實上,他也有著自己的狠戾,不然當初也不會像那樣的決心去做出,現(xiàn)在他認為是錯誤的事情,但他依然不后悔,因為那件事情它確確實實要做了。
但是更多的人卻知道,他對于方中愈真的是無條件的信任,這種信任,連他自己的幾位弟弟,那些親王們都完全沒有得到這種信任。
如今的幾位王爺也和其他的叔輩親王一樣,沒有自己的封地,反而一個個都有著自己的差事,這樣的差事大多都是象征意義上的,不過沒有人會去在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夠活下來已經(jīng)非常的不錯了。
不是每一個網(wǎng)頁都有機會離開大明國際前往海外生活的,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能夠遨游,跟這大明的船隊離開,大明在海岸線上,沿著那些國家一一拜訪。
就算是晉王朱濟熺,在開始慢慢的交出自己手中的軍權之后,都開始選擇了隱退,甚至是寄情山水,當然那個時候因為方中愈的緣故,他如今過得非常的不錯,甚至也打算離開大明國境去探討一下西邊的國家。
對于他們這樣的人來說,不是要發(fā)現(xiàn)什么,而是要失去什么,但如今的這種事情卻恰恰意味著他們得到,因為他們有了更大的自由,皇帝如今限制他們的無非是繼承皇位的權利,這是建文皇帝朱允文有著紫色,所以這一切的希望就斷絕了。
既然已經(jīng)在這個位置上沒有什么了,那為什么不在皇帝那里留一個好形象,為子孫后代謀福利了。
現(xiàn)在的他們其實已經(jīng)看得非常清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正在把他們朱家鍛造成一個更加強大的宗族,而不是像之前一樣。
之前朝廷不斷的在防備著他們,甚至可以說生怕他們紳士,這也是當初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如今卻不一樣了,建文皇帝中有人希望他們能夠融入百姓之中,甚至可以說,在各種個方面影響百姓,影響那些權貴,否則的話,祝家遲早會被他們趕下皇位的。
在把自己收拾的非常妥當之后,李易離開了自己的住所,前往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
一路上的他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在其他人看來這就是非常嚴肅的表情,那些一路跟著他的小太監(jiān)們卻沒有絲毫的緊張,他們知道,一旦是否像現(xiàn)在這樣表現(xiàn),也就意味著今天他可能要做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那些人就更加小心翼翼的伺候,不會耽誤自己師傅一丁點的時間。
皇宮還是有規(guī)矩的,就算是這些年來建文皇帝朱允文放松了不少的事情,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所做的事,因為規(guī)矩始終是規(guī)矩。
“陛下,這是下面來的折子,都是請求盡快處理孔家的。”
李易遞上了盤子,上面裝滿了折子。
本來這樣的事情不該他做,但是今天畢竟是一個特殊的時候,他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徹底,自然就需要他親自來了。
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肯定不止這些東西,但他卻挑選了一些東西。
有些東西沒有放上去,是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當然更重要的是,孔家的折子太多太多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折,他也沒打算放上去,那純粹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同時也是在浪費皇帝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拿起那些折子看了看,很隨意的翻了翻。
“還有別的嗎?”
“有,但是都是些套話,空話,不痛不癢的。
就沒有拿過來。”
李易弓著身子說道。
“沒什么特殊的?”
皇帝明顯是疑問句。
他有些奇怪畢竟在平常的這種時候,肯定會有一些其他的意見出現(xiàn)的,完全沒有可能是大家的意見都一樣,甚至是都沒有一些特殊的想法在這里面,所以它有特殊的問一句。
畢竟是在皇帝身邊多年,李易很清楚皇帝的想法,所以說到。
“沒有。
大家都在盡力保證在這件事情上隨大流,不讓自己特別突出。”
“為何?”
李易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這些看法是他早就有的,只不過一直都沒有說出來罷了。
既然皇帝要問他自然要談論一番,只不過他也不用去考慮這些話說出來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畢竟對于他來講他就是皇帝家族,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考慮其他人的面子,他也可以不給。
“怕被惦記。
孔家的事,是大事也是小事。
但是這也分人。
層次高的人,能夠理解陛下的苦心,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他們不得不選擇和陛下一樣的想法。
在這件事情上支持陛下,這是他們做的最好的事,當然一般層次的人他們沒有辦法得到太多確切的消息,所以會跟著大牛來做一些決定,但他們內心里對于這個決定是不是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絲毫的都不介意,當然也沒能力去介意。
這剩下的一部分人自然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引導,就好比大明宣傳部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樣,對于他們來講,現(xiàn)在能夠得到確切消息,就是朝廷確確實實要動手了,所以他們也就是通過這些來判斷的。
在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有多少人是真真切切的希望朝廷處置孔家這樣的特權人物,又或者他們希望懲治更多的特權人物。
有些人反應過來了,說不定會覺得朝廷做得太過分,所以對于那些看明白的人,他們就有一些害怕,害怕被人惦記大明帝國有這么多的人,也有這么多的讀書人,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新式教育,也不能夠保證那些人是不是就有精神瘋子,一定要保留下孔家來。
所以他們在這個時候就不敢自主的發(fā)表意見,只不過通過自己的另一種方式來無言的支持,但絕對不會做出頭鳥,也不會把自己的想法更加放大的特殊化的,讓眾多人知曉。”
如果在平時你一說出這番話來聽我話,建文皇帝朱允炆注意到的,畢竟這樣一個人說出這番話,肯定會讓其他人懷疑的。
但是在今天在這個時候,他說出這樣一番話,建文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卻不會有絲毫的懷疑,道理非常的簡單,這些年來其實太監(jiān)也是可以讀書的,甚至他們也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不然管理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好。
雖然在某些時刻他們依然像之前一樣,但他們內心里更多的是崇尚自由的。
“你說的倒也有道理,只是這些人就不怕朕生氣嗎?在這個時候還不愿意站出來揭下來的時候,這難道還能指望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少,甚至他從這件事情中也看透了一些人,有的人是真的不在乎,比如那些現(xiàn)在身處高位的人,有的人卻不得不在乎,而有的人卻是真正的想置身事外,雖然這也沒有錯,可是皇帝卻希望那些人能夠沖鋒陷陣,就好比如今正在山東調查的那些人。
“陛下,相比較革命而言,現(xiàn)在他們做的其實是非常不錯了,因為整件事情可能很快就會過去,他們在這個時候,無非就是讓你不喜歡,但絕對不會影響到他們后續(xù)的發(fā)展,因為如今的大明帝國官員十分奇缺,他們自信只要熬得夠自立就一定能夠登到高位,當然這個位置也是有考慮的。”
李易小心翼翼的說出了這一番話,但他卻沒有停下來,他仔細的打量著建文皇帝朱允炆,因為這關系到他接下來所要說的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朝中,自然就更加的身不由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很多人秉持的原則,可是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說一些真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堅持下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你的話挺多的,說吧,到底想說些什么?”
別人了解皇帝,建文皇帝,自然也能夠了解其他人,只不過他平常的時候不需要去揣度其他人。
所以也就不會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了,但是這個時候,在某些事,適當?shù)那闆r下有人不斷的發(fā)言,他也稍微思索就能明白一些,就好比現(xiàn)在這種狀況下。
李易從頭到尾似乎應對的都非常的合理,但恰恰因為是非常的合理,才能顯現(xiàn)出不合適不合理。
因為完完全全的回答,可能會讓皇帝以為他提前都準備好了,可是什么樣的人才會提前準備皇帝的對話了,那么只有一個人揣度圣意的人。
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很多人都愿意去做,甚至是正大光明的去做,因為討皇帝開心和做皇帝喜歡做的事兒是非常容易的,那樣的話,他們也能獲得的更多,這也就讓更多的人開始考慮在這方面做更多的操作。
李易啪嗒一聲跪在了地上。
“陛下,大明的官制需要變一變,如今朝中的老人太多太多,年輕人的位置上不去,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有一些特殊的想法。”
雖然他低著頭,但是似乎能感受到金融皇帝朱允文的目光,一直在看著他,他也能夠從呼吸中判斷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時的心境,他非常的急促,也就意味著皇帝在這個時候也被震撼到了。
“你知道你在說些什么嗎?太監(jiān)不得干政,太祖高皇帝明確的說,甚至是那塊鐵牌,現(xiàn)在都還在,如今,你在朕的面前說這樣的話,不怕掉腦袋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眉頭一皺,眼睛里似乎閃過一道光,他看著眼前,跪在地上的李易似乎是第1天認識他一樣,以前的你也是一個勤勤懇懇做事的大太監(jiān),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方面還有一些小聰明,但這種小聰明從來沒有用過他的身上。
“陛下,奴婢本就是皇室家奴,命就是陛下的。
陛下可以隨時拿走。”
李易這一番話倒是說得非常坦然,就好像自己在平常練過很多次一樣,皇帝聽著他這樣說的話,頓時笑了。
“朕要你的命做什么,你的命又不能換來別人的命。
說說吧你之前從來不在這些事情上發(fā)言,今天卻說了這么多,想必也思考良久,起來回話吧,朕恕你無罪。”
皇帝,朱允文也非常的清楚,有些人不說話,則一說話也就意味著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畢竟他們的身份太過特殊,也太過敏感,稍微不注意的話可能就會帶來更多的事情。
“謝陛下。
陛下,朝廷這數(shù)10年間飛速的發(fā)展,但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官員眾多,不管是朝廷的京官還是地方浮現(xiàn)的官,都非常的多,這也給大明的財政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之前陛下極力推行改革,但在當時還有效果,但是這10年間效果越來越差,這也就說明了,現(xiàn)如今的這種狀態(tài)并不合適,至少不適合如今的大明。”
李易慢慢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